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入水中的筷子 ,在水中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发生了弯折 ,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如图 1所示 ,处在水中的筷子上的任一点 P射向空气中的光线经水面处发生了折射 ,由于人的视觉习惯 ,认为到达眼睛的光线是从折射光线 图 1的反向延长线上的点 P′射来的 ,点 P′在点 P的上方 .其实 ,这只是观察者从水面上方斜向下观察水中的筷子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许多教科书在讲到光的折射内容时 ,都会提到这一现象 .那么 ,是否只有这一种现象呢 ?如果将筷子插入盛有水的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 (因壁薄 ,玻璃的折射可忽略不计 )中 ,通过改变观察者的位置、筷…  相似文献   

2.
柏杨 《物理教师》2002,23(10):41-41
第10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第6题:如图1所示,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图2中的哪个图的情形? 对于此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回答。  相似文献   

3.
盛云生 《物理教师》2010,31(11):35-35
放在水中的物体,由于光的折射,看起来位置升高了.在图1中,物点M发出的光线MA、MB射入我们的眼睛之前,分别在水面上A、B处发生了折射.在我们看来,物体的位置是在折射光线A1A和B1B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M′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由于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它离水面的距离(视深)比物体离水面的距离(实深)要浅一些.从图1来看,像点M′也不在物点M的正上方,而是向人眼的方向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4.
1 比较对光线的作用(1 )如图 1所示 ,一条入射光线AO以入射角i射入矩形玻璃砖内 ,其折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分别为OO′、图 1O′B .  据折射定律可知 :n =sinisinr,n =sini′sinr′.据光路图可知 :r与r′为内错角 ,有r =r′,可得i=i′.所以 ,出射光线O′B平行于入射光线AO .显然 ,如果入射光线为一束平行光线 ,其出射光线也必为一束平行光线 ,且出射光线平行入射光线 .因此矩形玻璃砖不改变光的性质 .(2 )如图 2所示 ,平行光线 1、2射入玻璃球 .通过作图可知两条入射光线经过玻璃球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交…  相似文献   

5.
在“透镜成像”一章的教学中,为便于学生对本章涉及问题的掌握和记忆,本文就透镜成像中的几个问题总结如下.一、作图方法1.确定点光源S不在主轴上所成的像 一般选择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光线作图.2确定点光源S在主轴上所成的像 如图1甲所示,利用放在垂直主轴的上方且过S点的物,其像必定在垂直主轴且过S的像S的性质作图.具体作法是:设物SA与主轴垂直,用两条特殊光线确定物点A的像点A′,然后从A′作主轴的垂直线AS,与主轴的交点S′即为物点S的像点,如图1乙所示.图13.确定任意光线经透镜折射…  相似文献   

6.
光学光路作图在初中物理中主要包括 :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作图、光的折射光路图和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四种 ,它们分别是以光的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的作用为依据 ,下面分类举例叙述。一、光的反射光路图例 1 如图 1所示 ,一束光与平面镜MN成 30°角射入 ,画反射光线。图 1     图 2     图 3     图 4方法 :用反射定律作图 ,延长入射光线交镜面MN于O点 ,即入射点 ,过O点作MN的垂线N1O ,即法线 ,由题设知 ,反射角为 6 0° ,作∠N1OB =6 0° ,并在OB上标上箭头 ,则OB为所画反射线 ,如…  相似文献   

7.
大家知道,一个发光点可看成是一个发散光束的顶点,人眼看到实物发光点,也就是光束的顶点,如图1所示。若发光点发出的光束被凸透镜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感觉仍是直接沿刚进入瞳孔前的光线方向来判断光束发散顶点的位置的,此时人眼看到的是顶点P′点,因此人感觉发光点就在P′点,P′点是P点的实象,它是实际光线会聚点如图2。  相似文献   

8.
口诀一:筷子和树同长高,空中角度总是大。意义: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无论是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筷子),还是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树),折射所成的虚像都在物体的上方:无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还是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光在空气中的角度(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都比在其他介质中的角度(无论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大。  相似文献   

9.
知识梳理1.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通常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的折射的本质是光在不同介质中  相似文献   

10.
像往哪侧偏     
题 将筷子(圆柱状)竖直插入装有水的玻璃杯内,从图1(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情景应该是图2中的哪一个?  相似文献   

11.
例1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如图1-1所示.已知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与入射角相差15°,请画出它的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度数.错解如图1-2所示,折射光线为OB,折射角为15°.错解原因不能正确理解光的折射规律,不懂得光由透明物质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应该大于入射角.正确解答如图1-3所示,折射角为45°.例2在图2-1中画出缺少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错解如图2-2所示.错解愿因(1)不理解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凹透镜使光线发散.(2)不懂得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另一侧焦点,而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都知道 :由光的反射定律以及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 ,实物通过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不能用光屏承接下来。图1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光路图。于是很多人下了一个结论 :平面镜只能成虚像 ,不能成实像。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通过对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 ,我们知道 :在光的反射中 ,光路具有可逆性。在图 1中 ,如果光线沿AO、BO′射向平面镜 ,那么反射光必然将在点S处会聚 ,形成实像点 ,这个实像点能用光屏承接 ,此时的点S′就相当于要成像的物体 (这个“物体”是个虚物 )。由此可见 ,在一定的条件下 ,平面镜也能成实像。这个容易被忽…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第12题试题如下:如图1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图2中的().  相似文献   

14.
一、光的直线传播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例1如图1所示,在A点有一个小球,紧靠小球的左方有一个点光源S.现将小球从A点正对着竖直墙平抛出去,在碰到竖直墙之前,小球在点光源照射下的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A.匀速直线运动B.自由落体运动C.变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时间t后水平位移是vt,竖直位移是h=12gt2,根据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由比例求得x=gl2vt∝t,因此影子在墙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选A.二、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  相似文献   

15.
·知识体系及复习要求·光的初步知识光的反射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知道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 )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现象 (知道 )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 (知道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 的发散作用 (知道 )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 条件 (知道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原理 (知道 )·重点难点剖析与复习指导·本单元的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规律 ,对一些反射、折射现象的解释以及作反射、折射光路图等 .难点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 ,凸透…  相似文献   

16.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1.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具有实焦点,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具有虚焦点,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向外发散,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3.凸透镜既可成倒立缩小、等大、放大的实像,也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像用光屏可接收到,虚像则不能,但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二、练习题精选1.观察在空气和水的介面所产生的折射时,某同学测量后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时可以肯定光线从  斜射入  .如…  相似文献   

17.
光的折射现象可分为两种:一是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在界面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如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变浅等;二是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如海市蜃楼现象、太阳的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等. 光的折射规律是表示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空间的方位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相似文献   

18.
下面的几道有关反射现象的几何光学题 ,不但有趣 ,同时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数学哲理 .1 “沿原路返回”的条件题目 :如图 1所示 ,两平面镜 M1、M2 的夹角为θ.过 P点有一条与 M1成α角的方向射向 Q点的光线 .要使该光线经两面镜若干次反射后能沿原路返回 ,试推导α、θ应满足的关系式 .(设 0 <α<90°,0 <θ<90°)图 1         图 2解析 :设射到 Q点的光线经两面镜第 1、2、…… n次反射后 ,反射线与发生反射的那个面镜间的夹角分别为 θ1、θ2 、…… θn,如图 2所示 .根据反射定律及图 2所示的几何关系不难推知θ1=180°- α,…  相似文献   

19.
冯丽 《天津教育》2001,(10):47-48
所谓“看见”,那是因为有光线进入眼睛之故。看见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看见像,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作用后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则人眼即看到相应的反射像或折射像。如图1所示,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容易知道物点S的虚像为S′。又据单一平面镜成像的惟一性可知,由来自物点S的任意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均应汇交于S′。显然,在二维空间里,观察者的眼睛若在由MM′和NN′两条面镜边界反射光线所确定的M′MNN′范围内,均能观察到像点S′,笔者将这一空间…  相似文献   

20.
鱼看鸟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 2 0 0 1年第 7期刊登了“视深度问题及其应用”一文 ,其中谈到“若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其光路如图 1所示 .图 1 (a)为鱼看到鸟的位置 ,图 1 (b)为鸟看鱼的位置 ,从图中可知 :不论是鱼看鸟还是鸟看鱼 ,看到的像均应偏向观察者 .此结论可推广到任何介质中 .”图 1笔者认为 ,该文谈到的鸟看鱼的说法是正确的 ,鱼看到鸟的说法是错误的 .下面笔者结合折射定律用数学方法来证明 .如图 2所示 ,设鸟在距水面高为 h的 A点图 2且鸟不在鱼的正上方 ,点A(鸟 )发出的两条光线AB、AC分别经水面上点B和点 C折射进入折射率为 n的水中 ,两条折射光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