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学生从“学会”历史到“会学”历史体现着能力素质捉高的过程。在3+x考试中,要求学生以所学各科知识为载体或背景,或在提供新情景的条件下,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无疑给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学生“会学”进而“会用”历史知识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引导学生发现记忆规律,提高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历史学科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科目,其时间之多、事件之多样化,往往记忆的过程就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怎样使学生不把大量记忆当作负担,而有积极的记忆乐趣,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发…  相似文献   

2.
余华所说的“文学记忆”是一种创造性记忆,具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体现在小说的时间上以“圆形”方式呈现,并影响着很多小说的结构也呈首尾相连的“圆形”。第二个特点体现在小说中出现较多的“水”意象,即对“水”的不同意象,或从不同层面将其分成异质的部分来描写,或将其与相似或相反性质的事物相联系,便能从中发现某种新鲜的意思或感觉。  相似文献   

3.
当前,历史的记忆功能开始“退化”,一些年轻人患上的“历史健忘症”伴随着“信仰丧失”的危机日益恶化,出现了病人膏肓的精神颓废或心灵感受迟钝的病变。不少年轻人甚至忘却了他们今天赖以生活的幸福时代正是由上一代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仁人志士所铸就,反而以丢失“历史记忆”或“历史意识”而沉沦在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的“物质主义”生活引以为时尚。目睹这种现象,“触摸历史”和“回归历史现场”的呐喊接二连三地响起,犹如历史良医不断开出的苦口良药,旨在治疗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拯救一些人对精神追求的“信仰遗失”灵魂。黄现瑶遗作《韦拔群评传》,便是对这种时代呼声的回应之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无意或内隐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无意或内隐记忆基心增近年来“无意记忆”一词渐被“内隐记忆”一词所替代。任何行为都会在机体上留有或深或浅的痕迹,从而对以后的行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任何行为都同时发生着记忆,也可以说内隐着记忆;另一方面又必须受着过去行为中内...  相似文献   

5.
记忆是思维的仓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朗说:“记忆力就是效率的别名……是发明创造性的基础。”现在流行着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这样一句话:“先死后活、死去活来”,其义就是只有先“死记硬背”掌握好基础知识,然后才能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但强调记忆并不等于要死记硬背,历史记忆有许多“窍门”。这里着重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谈谐音记忆法的方法与实例,希望对谐音教学…  相似文献   

6.
王蒙关于新疆题材作品中文学描述与文化记忆命题值得关注。在他新疆题材作品中包含着城市场景文化记忆,乡村历史文化记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记忆,“文革”文化记忆,情感文化记忆,充满了作家对新疆人民的感恩情怀,也感动着读者大众。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方面是字纸和印刷术的发明者,拥有最发达的记忆载体,但另一方面却在丧失对重要历史真相的记忆。可以这样说,“国家失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传统。“文革”终结仅仅30年,大量血腥事实已被时间抹除,甚至发生在1976年的“四五运动”也悄然淡出了历史。政治性遗忘像SARS一样四处传染,疏离着我们与历史的密切关系。而在记忆溃烂了之后,一些人却利用了这种文化失忆效应,他们以文革话语制造革命幻象,尽情诱发着“愤青”的话语暴力。这个事例从反面证实了“国家失忆”的重大效用。多年以来,就在官方史学家们修史的同时,国家各类档案多…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 ,它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三大任务。面对方兴未艾的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迫切需要把培养学生能力的课题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我根据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一、记忆能力的培养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 ,而学生往往反映“记不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学生少花些时间多记一些知识。(一 )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 ,当时记住了 ,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我…  相似文献   

9.
广西岑氏土司的个案告诉人们:虽然一个族群的历史细节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但这并不能决定这个族群的集体记忆。因为,集体记忆的产生跟“历史本身”并不具有同一性,它只是当时的社会状况一种反映,是对“历史”的一种剪裁和拼贴。在此基础上。再来观照华夏族群的发展,就会发现“华夏”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集体记忆系统,5000年来不同的族群采取不同的方式,不问断地在建构着这一概念,但无论各个族群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如何,无论各个族群想起或忘却什么,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认同华夏文化,共享华夏文明,这也许就是华夏族能够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迅速扩散到整个大中华区域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马琳 《华章》2012,(22)
从建国初期北京城的规划到“梁林故居”的拆毁,中国城市的旧城改造之策略让人不免的痛惜,经济的发展却使文化的脉络和城市的记忆被无情的切割.旧的一砖一瓦,无不在诉说着历史,记录着当下.旧物有情,从新赏“旧”得到的是情感,是记忆,还有对待历史传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共同反映历史课“学得会,记不住”,存在着“易学难记”的畏难心理,说明历史教学缺乏学法研究是普遍的。记忆方法亦是学法之一,本文仅就如何指导学生加强记忆作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侨批封是侨批档案的主体,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可以真实地还原侨批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文章从社会记忆观的视角出发,发掘侨批封“文、章、戳、图”四元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提出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爱听历史课,又反映“好学难记”,在教学中我摸索到下列记忆训练的方法: 1.记忆历史事件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发生某一历史事件的背景,使同学从因果关系中去揭开记忆的序幕;其次要弄清事件爆发或引起的导火线及简要过程,归纳它的历史经验、教训和意义。我总结出从因果关系——导火线——过程——经验教训、意义这样的次序,可算是记忆历史事件的一种模式,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能力——即材料处理能力 阅读能力是历史科的基本能力,历史试题考查的大趋势。这是因为历史材料适合于对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及文字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二、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记忆能力,不是指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指要弄清楚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记忆、理解记忆。实际上讲考能力与考记忆是统一的,脱离记忆,能力的提高是一句空话。高考历史科在记忆能力方面考察的趋势是:历史的时空观念、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 三、思辨能力——即阐释能力 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历史,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问答41题来看:“是什么”试题已给你指出和限定,其内容所占分值3分,而“为什么”所占分值为11分,试题的着眼点是“为什么”!这是问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课内容丰富,面对浩繁的史实,如何学好这门学科,记忆知识是一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掌握记忆的方法谈自己几点看法:一、理解记忆、教学中注意形象情感教学法,对历史事件、人物注意“再现”其血肉.其内果关系,纵横联系交待清楚,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二、调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过程中加深记忆.三、比较记忆,防止学生对性质、表现形式相似或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混淆.四、运用图示法,表格法加强记忆.五、关于年代记忆.六、关于记忆历史知识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6.
“我是谁 ?”———当人人这样去问自己 ,想来所有的“我” ,恐怕只能凭依“我”自己对自己历史的回忆来做出判断、回答。“我” ,生于何地 ?哪个国家 ?哪一民族 ?怒喜乐哀憎爱好恶何所由 ?意志信念理想追求何所趋 ?……如此等等 ,无一不是在追寻一种历史文化身份的认同。尽管“我”站在现实里思考着这一切 ,但所能凭据的 ,除了历史 ,还是历史 !失忆对一个人是不幸的 ,而集体失忆对一个民族则是最可悲哀的 ,倘若整个人类都失去了记忆 ,那又意味着什么呢 ?记得有位历史学家这样说 :“历史 ,正如个人记忆一样 ,是人类的集体记忆 ,是构成现实生…  相似文献   

17.
两晋南朝时期的门阀谱牒,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意义并非单纯地记录历史,而是建立起某种相对于现实的参考坐标。在这个过程中,对“先世”荣光的集体“追忆”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溯源仪式,而将家族集体记忆中的“先世”故事变为和现实同构的某种象征。  相似文献   

18.
《红色娘子军》在“红色经典”中无疑是演出次数最多、最受好评的一部作品。从最初的报告文学发表开始,作者就一再宣称其故事的真实性。然而当我们重新查阅历史资料,寻找这些英雄儿女的感人事迹时,却发现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取材于“女子军特务连”历史的“红色娘子军”故事被当做了“历史真实”来讲述,实现了艺术对历史的巧妙置换,成为一代人对琼崖革命的“真实”记忆。  相似文献   

19.
《新作文》2007,(1)
[简说]古为今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大通则。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由于历史经过沉淀后的稳定性质,使得许多历史事件和成语故事仍然“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它能够引发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深入思考。历史事件,成语典故,为后人所记忆,是因为其本身凝聚了人类的各种智慧、  相似文献   

20.
董秀英、景谊、黄雁这三位作者的小说较有代表性地从不同层面上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创作流向。她们或是从社杜会层面上,发露被历史遮掩的“自我”记忆;或是从心理层面上,透视边地女性生命本体;或是从文化层面上,解构神秘男权文化。以其边缘性的独立话语,呼唤着云南少数民族女性的群体性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