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大多数唐诗选本都选到。但对其中“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白屋”的注释,却可商榷。对“白屋”《唐诗选》注为:“贫家的住所。房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是古来对‘白屋’一词的解释。”《中国历代诗歌选》等的注释亦大同小异。这些注释基本源于《汉书·吾丘寿王传》颜师古所注。“白屋”本身的注释虽无可非议,但在本诗中未免失之偏颇,过于拘泥。首先,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旅人投宿的冬景图,题中,逢雪”二字和诗末“风雪夜归人“表明当时的天气是寒风凛冽、雪花飘飘。因风雪阻途、加之千嶂万壑笼罩着霭霭暮色,在此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旅客方舍道“投宿”,而且诗的前两句主要表现远处的  相似文献   

2.
“白屋”辨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是被誉为“五言长城”的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绝句,诗题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人们在读到“天寒白屋贫”这一句时,常常很自然地把“白屋”理解成被白雪覆盖的茅屋。其实这是雪和“白屋”的偶然巧合。“白屋”特指贫寒人家的居所。《汉书·王莽传》:“开门延士,下及白屋。”颜师古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中有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对于白屋一词,有人解释为白屋是因屋上积雪呈白色而称,此种解释纯属望文生义牵强符合。其实,白屋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它用法虽然不是那么复杂,但义项较多,稍不留意就会造成误解或闹出笑话。今将其用法列举其下,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4.
石冬梅 《保定师专学报》2005,18(1):88-88,90
吕蒙“白衣渡江”的说法是对《三国志》原文的一种误解,“白衣”指平民,此处特指普通的船夫,而不是穿白衣服的人。目前一般辞书中对“白衣”和“白屋”的解释也不确切。  相似文献   

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盛唐刘长卿的一首著名五绝。对这首诗的释义和理解,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这些争论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在诗文的释义上: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之“苍山”是特指还是泛指,“远”是尚远还是似乎更远;第二句“天寒白屋贫”之“白屋”是简陋之屋还是覆雪之屋,“贫”是稀少还是感觉贫寒;第三句“柴门闻犬吠”之“闻”是诗人闻还  相似文献   

6.
我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本书一《白屋诗选》。书的封面由几叠绿叶构成了一座“白屋”,除了这寥寥几簇绿叶,剩下的全是纯白,白得叫人心颤,就像我人生岁月里那些下着雪的冬日。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六年制语文第九册23课)“天寒白屋贫”句,学术界多将其中“贫”字翻译为“贫穷”。如《唐诗鉴赏辞典》说道:“‘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简陋的茅房,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教学参考书》也持类似观点。虽说“诗无达诂一,但艺术鉴赏必须尽可能地吻合作品原意。在这里,我认为“天寒白屋贫”的“贫”字,如释为“稀少”,则更有助于领悟该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窗外     
①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寄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似北平天桥之大金牙的拉大篇吧?②“白屋”是地地道道的一座刷了白颜色油漆的房屋,既没有白茅覆盖,也没有外露木材,说起来好像是韩诗外传里所谓的“穷巷白屋”,其实只是一座方方正正的见棱见角的美国初期形式的建筑物。我拉开窗帘,首先看见的是一块好大好大的天。天为盖,地为…  相似文献   

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唐诗颇有生活气息,作者刘长卿。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调,叙述了自己旅途中的所见所遇,读来使人觉得生动真实。我对统编小学教材语文第七册教学参考书中关于这首诗的解释有不同看法,冒昧执笔,请同志们指正。参考中首先肯定了这首诗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旅途中下起大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的主人家里。”对“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两句诗的解释是:“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远处的山黑魆魆的,山路还很长,天气又特别寒冷,想找个地方投宿,好容易才看见前面有一座茅草屋。”照此解释,岂不是“日暮去投宿”,那有逢雪夜投宿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三期中有段仕德老师的文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我见》。认真拜读后,我觉得将诗中“的夜归人”理解“为主人冒着风雪连夜赶回来”为妥。刘长卿的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日暮苍山远”是写投宿的时间及原因“;天寒白屋贫”是写投宿的地点及天气“;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写借宿后的所闻……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的主体字“是贫”,这是来自从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诗中通过“对白屋”的实写来证“实贫”,通过对冬夜风雪的描绘来烘“托…  相似文献   

11.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语第九册)关于诗中的“夜归人”究竟是谁,有的说是诗人,有的说是房东主人,也有的则认为是房东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全诗,除了一个明显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从远到近的顺序。首句写时间、天色和远景,突出了“宿”的必要性,特别不能忽略诗人求宿的迫切性。次句写了天气和诗人走近“白屋”,越近心情越高兴。第三句“闻犬吠”应是临近主人家柴门时的情景。常识  相似文献   

12.
<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  相似文献   

13.
[读一读] 可爱的小蜜蜂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村里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名儿,叫“养蜂大厦”。这正是百花盛开、春色遍野的时候。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来飞去,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创造什么新生活呢!  相似文献   

14.
吴芳吉以“旧形式写新思想”的诗歌主张,在新文学运动中独树一帜.其“白屋体”既锤炼了一切现代口语新词,又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词汇语法,而且有丰富的内容.他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是芳吉以“旧形式写新思想”的诗歌主张,在新学运动中独树一帜。其“白屋体”既锤炼了一切现代口语新词,叉继承了古典诗词的词、汇语法,而且有丰富的内容。他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诗歌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谁招故国魂 新诗知多少——读《吴芳吉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前同在某学校供职的一位老教授,经常不无深情地对我谈起,他在四川大学师从白屋诗人吴芳吉那如烟的悠悠往事,言谈间还不时吟诵吴芳吉的著名诗篇《婉容词》、《笼山曲》,并嘱我好好读一读“白屋诗”。在一次学术讨会上有幸结识了吴芳吉先生的公子吴汉骧先生,今又蒙他寄赠一册百万言的巨著《吴芳吉集》,展读之余我对蜀中素有声望的诗人、教育家、学者吴芳吉又加深了一层了解,以吴芳吉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难怪人们将芳吉出自江阳与沫若出自嘉州相提并论,谓“东西对称,各有意态”。  相似文献   

17.
正要去开课,让我选一首唐诗,我好像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因为我心底里喜欢这首诗。日暮苍山远:苍山的辽远所营造的空阔感与日暮归家的愿望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张力,旅途遥遥,中心摇摇。天寒白屋贫:在漫天的寒气之中,萧瑟的白屋更增添了旅人内心的惆怅,但也正是这白屋,又是旅人行走的目标。这里贫寒与萧瑟造成一种压抑感,目的是为下文犬吠之声张目。柴门闻犬吠:这是全诗情绪上的陡转,犬吠  相似文献   

18.
为诗添画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丰富多采,绚丽夺目。它往往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绘优美的图景,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尤其是语文课本中节选的古诗更是如此。例如: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我们读后,触字生意,头脑中就浮现出诗人创造的高超悠远的意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汉英颜色词“白”的“国俗语义”以及由颜色词“白”构成的文化词语“白宫”、“白屋”所具有的独特的联想义、象征义和感情色彩,指出对于英文White House的汉译,不仅要考虑“等值”与否、文化传真、异化和归化,还要考虑汉民族的文化接受心理。同时,指出对国俗词语及其国俗语义的研究应采取辩证的、发展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这是大家传诵的刘长卿名篇,末句尤为警策,统摄全诗之魂,恰恰又易生仁智之见:这个风雪夜归人的“人”到底是谁? 有的选注本,以为指投宿者诗人自己,有的选本则未加说明。但我细味诗意,觉得诗人在闻犬吠时应是已在“白屋”之内,故“夜归人”恐非指诗人自己。第一句的苍山疑即指芙蓉山,“远”也不必泥于字面看成渺远之远。这句是写诗人未找到主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