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5年10月,诗人朱自清在清华园创作了《背影》,同年11月22日发表于《文学周报》第100期。该文一经问世,就载誉恒久,广为流传,品评之语迭出,褒扬之辞不绝。《背影》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水果这样普通不过的生活小事。但是,读着它,你不觉沉浸于文中的父子之间至亲至爱的真情,更叹服于作者的精雕细刻而又归朴返真的艺术功力。一、真挚含蓄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背影》一文能达动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篇幅短小,却具有经久不衰、叩动人心的艺术魅力。纵观全文,有以下几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3.
对于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的解读,见于《中国哲学年鉴》(2001)有唐文明《威权的没落与本真化的伦理》文章,提出新的观点,认为:父权“曾经具有绝对权威、甚至有些冷酷的旧时代的‘父亲形象’倒塌了,但这一形象的倒塌并没有带走人伦亲情,而是通过获得解放的‘儿子’的真情挽留而使‘父子之伦’成为一种本真化了的伦理。”这是散文的动人之处。本文认为:《背影》同父权的观念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文章中最能够催人泪下的是父亲对儿子温厚而含蓄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自然而又真挚的体谅。解读文学作品不能用劲过头。  相似文献   

4.
父亲为远行的儿子买一次桔子,本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经朱自清倾情演化,成为了文学经典,常读常新。但是,为什么其他人所写的此类文章没有成为名。作,而《背影》却打动了几代读者呢?教好《背影》,先要读出《背影》的背影。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经久不衰,作为传统篇目历年来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纯朴深厚的父子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但是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时,只注重了父亲朴实的背影和朴实的感情,却忽略了铺垫这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攥着汇款单,我读啊,读啊,我读懂了朱自清《背影》里的背影,读懂了伏尔加河畔船夫胸脯上深深的索痕,读懂了父亲如弓的脊背以及骄阳的淫威和暴雨的恣睢……”  相似文献   

7.
《背影》是朱自清经典的叙事散文,具有语言质朴、情感深厚的艺术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艺术特色,具体做法有:介绍背景,知人论世;语言感知,披文入情;问题指引,会意明象;寻微探典,渗透德育。  相似文献   

8.
<背影>在写作艺术上有很多特点,文章从角度、白描及对比等艺术手法,对<背影>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11月8日晴说句实在话,我在初中读到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今天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将上大学的儿子来教育局办助学贷款,事情办妥后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背影,突然有了再读这篇文章的冲动,读了一遍,意犹味尽,再读一遍,感慨颇多。《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背影》中除了背影这个意象外,还蕴含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世界,即曾出现过多次的“泪水”意象。  相似文献   

12.
孙惠 《现代语文》2013,(11):43-44
一个转身,一个父亲的背影,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世间的沧桑与真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美文,它所选取的题材是生活中常见的父亲送别儿子离去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散文《背影》,以其浓浓的真情见长。而论受真情感染的程度,又在于读者的悟性,能否从朴素而含蓄的人物描写中,“悟”出作者的言外的不尽之意。文章的“含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记实散《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课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品味它呢?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作品《背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如果说非要在现代散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一篇,相信朱自清的《背影》会是得票数最多的。个中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6.
朱生仪 《学语文》2004,(5):16-16,15
季羡林说:“我觉得,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应该把眼光放远,远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名文所蕴涵的真精神。若只拘泥于欣赏真挚感人的父子之情,则眼光就未免太短浅了。”并认为“《背影》表现的就正是三纲之一的父子这一纲的真精神”。是的,父子关系、父亲责任在新时期的理性反思,正是《背影》所蕴涵的真精神。要理解这一隐性题旨,仅凭以文解文当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综观朱自清先生一生,挖掘其心灵深处的文化积淀,结合其创作时期的文化大背景,方才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7.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提起《背影》,人们就会想起朱自清,提起朱自清,人们也会立刻想起《背影》一文。这正如吴晗同志所说:“《背影》虽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却历久传诵,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这篇文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读过这篇文章者无不被这样一个背影所吸引:“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作者正是抓住这一感人至深的形象,自然而然而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深厚、诚挚的父子深情的。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作品文字质朴、蕴意深刻、风格沉郁,深受当时及后来学者的推崇。其中,著名的散文《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通过对《背影》的写作背景、主题、文笔的解读,了解作者写作的心里路程,体会作者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描写的伟大的父爱。  相似文献   

19.
散文,大都有着明确的线索,对散文线索的认识是散义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关于朱自清《背影》一文的线索,目前通行的说法是:“背影”是散文的明线,“父子情深”是散文的暗线。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欠妥当之处,想在此一呈孤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所谓“曲笔”,就是作者在行文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书写其事的手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散文宝库中大的精品,作者截取了生活细节中最鲜明、最典型、最感人的片段——父亲为我买橘时的背影,进行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