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它采用小朋友们喜欢的拟人手法和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的特点。设计思路:一、谈话引入,脚印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特殊的画(出示小动物的脚印),这是———(脚印)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根据这些脚印猜出这些画是谁画的?学生选择猜,且分别说出这几种动物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像梅花、像竹叶、像月牙、像枫叶。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选择多种方式朗读课文。三、练读课文,理解内容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12,(4):42-43
《小动物的家》与《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观察一棵树》《观察蚂蚁》《更多的小动物》共同组成了《寻访校园里的动植物》单元。《小动物的家》是本单元的第3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将观察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生活的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探索,从而领悟、意识到爱护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蛇与庄稼》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它们的联系又是有一定规律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根据课文特点,抓住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在研究了蜗牛、蚂蚁之后,有一课是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小动物。我在前一节课已布置过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一种小动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研究了蚯蚓、蛾、蝴蝶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可王浩同学却研究了蝗虫,在他汇报到蝗虫可能要吃小动物时,同学中发出了议论声。  相似文献   

6.
窗户上的画     
时值寒冬,我正在给学生们上这个学期的最后一篇课文《脚印》。这篇课文描写了小动物在雪地里跑,用自己的脚印画出了各种图案。课上到第十五分钟时,大家正有模有样地读课文的时候,坐在窗边的两个小男孩小A和小B却悄悄躲进一旁的窗帘里。我走到他们的身边,掀开窗帘一看,原来,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窗子上蒙了一层水雾,他们正用手指在窗上作画。我有些生气,正想狠狠批评他们一顿,忽然想到这或许是一个契机,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带来另外一种感悟。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科学》动物单元在研究了蜗牛、蚂蚁之后,有一课是让学生课外继续研究小动物。我在前一节课已布置过学生,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一种小动物。上课交流时我发现,多数学生研究了蚯蚓、蛾、蝴蝶等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等,可王浩同学却研究了蝗虫,在他汇报到蝗虫可能要吃小动物时,同学中发出了议论声。  相似文献   

8.
《蛇与庄稼》是讲读课文,文章以具体事例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了《跳水》,认识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懂得阅读一篇文章,思考一个问题,都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教学时,要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比较是我们认识、分辨事物的基本方法。因此,比较法在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得更加广泛。一、让学生在观察中联系比较,归纳形成概念。小学生观察事物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寻找事物的异同点,在观察中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教《昆虫》这一棵,让学生采集农作物的害虫和益虫,如蚂蚁、蜻蜒、蝴蝶、蜜蜂等  相似文献   

10.
感知动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湖南欧阳霞《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作者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又用设问的形式,指...  相似文献   

11.
一、亲近自然 关爱生命 《科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目标里,要求孩子“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寻访小动物》这一课,我们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孩子在室外活动。草丛中,孩子们捉到了蟋  相似文献   

12.
课文分析《蛇与庄稼》是第十册第五组继《跳水》一课后的又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紧密配合该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事物的联系”,通过重点记叙蛇与庄称、猫与苜蓿之间的联系,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复杂的,而且又是在不断变化的。文章短小精干、说理清楚,是帮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变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好课文。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除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第五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是进行这方面的训练。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怎样联系的,掌握事物间的联系有什么好处,学到认识事物的辩证方法,并运用这个方法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在讲读课中讲授知识 本组讲读课《跳水》、《蛇与庄稼》两文,是阐述“事物之间有联系”的课例。学习《跳水》一课,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自然》第九册第一单元(包括1—6课)我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一、通过种植、饲养活动进行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的教育 充分认识自然教学的意义,就能自觉地改革自然教学,克服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观察感知活生生的自然事物,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备《动物和环境》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瓶养蚯蚓、金鱼或蚂蚁等小动物,他们在饲养过程中弄清了动物的食性和生活条件;在备《植物和环境》一课时我发给学生绿豆,按向阳、背阴、适量水、大量水等几种不同环境分组  相似文献   

15.
小语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由讲读课文《古诗三首》、《草原》,阅读课文《田寡妇看瓜》,独立阅读课文《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读写例话”“事物和环境”与基础训练3组成.这是一个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的教学单元.“事物和环境”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学习这一组课文,要让学生弄清文章中事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作者所讲的事物产生于什么环境之中,这个环境有什么特点,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连系的,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要联系具体环境去理解事物.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事物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品德与生活的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了一节《我与动物交朋友》的品德与生活课。课上,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然后说说它们的样子、生活习性等,最后让学生模仿一下这些小动物的叫声。顿时,课堂上小猫叫、小狗叫、狼嚎、狮吼此起彼伏,老师和孩子似乎都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蛇与庄稼》(八册)一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了我们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时要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一段,主要讲了蛇与庄稼的联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学,划分层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一段主要讲的什么,分几层来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板书:“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办法——蛇与庄稼的联系”,揭示三个层次间的逻辑联系。第三层次是这一段的重点,我通过“引读法”来帮  相似文献   

18.
《蛇与庄稼》是一篇说理性课文,其事例典型,说服力强。作者的目的在于阐明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特别是要让学生弄清楚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和理解客观规律这个“自然之道”的同时,了解本文所展示的“做人之道”这个价值,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跳水》是一篇讲读课文 ,重点是弄懂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猴子、孩子、水手和船长之间的联系 ,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怎样一步一步发生变化的。弄清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又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文中“四笑”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一、抓“一笑”看猴子与水手的联系———故事的起因“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做出鬼脸 ,模仿人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引导学生读中理解 :人们已经环游了世界 ,没有工作负担了 ,船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 ,水手们兴致勃勃地拿船上的猴子取乐。这一笑 ,猴…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一点唯物辩证法。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掌握一点唯物辩证法呢?一、渗透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蛇与庄稼》,是一篇哲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