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社编辑精品意识三题河南人民出版社王金楚图书市场呼唤精品我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书近10万种,其中当然不乏好书,但有相当大一部分书属“不好不坏”之列;而真正的精品图书到底能占多大比重,尚不得而知。所谓“不好不坏”的书,其实也就是“平庸书”。这...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文章中常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我们出版社自建社至今从未出过一本坏书。言语之中颇有自豪与骄傲之感。这里仅就“好书”与“坏书”的界限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基础工程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1990年10月出版,消息一传到正在承德召开的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学术会议上,立即引起轰动,该书的编写在学术界早有所闻,谁都想一睹为快,以致,出版社不得不专程送书到承德,代表们人手一册,会上会下翻阅、交谈。大家称赞说:“的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短短的三月,三干五百册销售一空。出版社不得不组织重印。重印书刚刚装钉完,还没有走出印刷厂,安徽省土木学会的同志已来社等待该书发往合肥。因那里的培训班就等着这部书开课。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2,(2):106-109
<正>《全国新书目》杂志社联合京东图书共同推出大型连续性“月度荐书”活动,每月向全国出版社征集新书、好书,并邀请资深专家对入围图书进行专业评选,每月精选出7大类共计70本图书形成荐书单,在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平台(PDC平台“https://pdc.capub.cn/”)和京东图书黄金位置同时发布。  相似文献   

5.
“读者联系卡”的感受学音年初,见到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金马文集》,除了这套书的内容到印装都称得上精品外,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书中所附的一页32开大小的“读者联系卡”,这张卡的一开头是一段热情洋溢的话:“读者朋友们,每当您读完一本好书之后,一定会有...  相似文献   

6.
"好书"是"书好"的前提";好书"是产品,"书好"是名誉、品牌。那么,作为编辑个体,在抓"好书"这样一个问题上,和出版社老总有何不同?他应该具备哪些理性的认知和自觉行动呢?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古吴轩出版社出了一本好书——《叶圣陶书影》。这是一本早该编辑、出版的书,但一直没有。当我知道此书出版消息后,赶紧寻找,可惜在北京没找到。近日苏州友人送了我一本,得以观看叶先生那些珍贵编著的书影和拜读冯斌先生那些“收藏小记”。  相似文献   

8.
有感于九十年代出版社的不景气,去年9月,我在《读书》上写了篇《长沙出版界“四骑士”》,用意在于激发当前的出版社能有勇气与决心,走出书号交易及劳务费分配的黑圈,坚持出版界的优良传统,有魄力和决心为文化积累做出应有的贡献。 经常听出版社叫穷,并责成每个编辑每年至少要挣上两万元,否则就过不去关,以致明知书次,只要好卖就抢着出,宁让好书碰壁。  相似文献   

9.
最近,江苏少儿出版社推出了“爱我中华”丛书,这是一套阵容整齐、大气磅礴的丛书。我饶有兴趣地翻阅了全套20册书的目录和书前的《总序》,又端详了一下装帧设计,深感这是一套不寻常的好书。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可以这样说:是一部选题立意很高的青少年读物;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是一部印装精美的礼品书;是一部生动体现江总书记关于“两史一情”教育通信精神的好书。这里我要评论的,不是出版社制订这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专业出版社应出版有关本专业的图书”,但是有些专业出版社无视这个规定,任意出版与本专业无关的图书,以致造成出书的重复浪费,引起读者的不满。下面转载《北京日报》这篇文章,希望引起各专业出版社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注意端正出书方向,严守本专业的出书范围,避免发生为了追逐“热销”书而乱出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通讯员孟令媛)一个漂流签,一张便签纸,就能让一本好书在孩子当中“漂”起来。2006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重磅推出全新儿童小说《女生小小》系列。为此,中少社与北京市西城青少年儿童图书馆合作,共同推出“童书漂流北京城小小与你手牵手”活动,女生小小作为“漂流”活动的代言人,将通过“漂流”的方式,走到孩子中间。此次的“童书漂流”活动是由出版社和图书馆共同合作,使用“图书流动车”将图书直接送到在校孩子手中,每本图书后面贴有“漂流图书”的标签,书中会加一个便签纸,方便孩子留下自己想说的话,不仅能够让孩子有好书读,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新闻出版署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全国各出版社发出《关于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的规定》。就近年来少数出版社违反有关出版规定,“一号多书”和多卷本丛套书分册定价,全套书使用一个书号等“一号多用”问题,重申补充有关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规定。《规定》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某出版社出版的<书缘与人缘>,是一本质量不错的好书.但读到"泰山颓矣--敬悼岳父吴开先先生"一文(该书第 111页),作者吊岳母的挽联,就令我看不懂了:  相似文献   

14.
农业书选题策划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策划,即筹划、谋划。选题策划,就是指图书出版的选题策划,或谋划。这是图书编辑的首要工作,又是其常务工作,也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工作。选题策划做得好的编辑,或编辑室,甚或出版社,他们就能出许多好书,或双效书。因为一本好书,它来自于好的选题,好的作者及其好...  相似文献   

15.
安民 《出版科学》2000,(2):57-58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1999年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这书能够获奖,有偶然也有必然。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三农”书发行不畅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遇到的共同性问题。“三农”书的发行基本上是通过新华书店这个主渠道,而基层新华书店目前只设置到县一级,这给分散于广大乡镇农村的农民购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多农民经常反映市场上买不到实用的“三农”书,反映在出版社则是有不少的积压书;而同样是这些“三农”书,通过作者下乡作技术服务去销售,往往相当畅销。因此,以现行的图书发行机制发行,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农民对“三农”书的需求。作为“三农”书发行“正规军”的新华书店,普遍存在着对“三农”书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对“三农”书市场和…  相似文献   

17.
出版改革的目的是多出好书改革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出版改革也是为了发展生产,多出书,出好书。这里强调一个“好”字,因为书籍能够影响人的精神世界。一本好书引导人们向善向上,产生高尚的情操;一本坏书诱使人们堕落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出版事业要在宣传马列主义,传播知识,积累文化,推动改革与开放方面发挥作用;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不能不讲究出书质量,不能不强调一个好字。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近年来有些出版社片面追求数量,狠抓利润。为了利润(或者叫经济效益),有的出版社抢出与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一本好书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出版社等待一个作家或者等待一本好书要花费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而在今天逡个出版资源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很多图书从策划到出版的周期往往不到3个月,但是这些图书中真正成为好书的却少之又少。因此,遇到一个好的选题,如何能让这个选题最大程度地变成一本好书,是出版社和编辑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好书还要发行好──三十种获奖图书发行状况的调查苏迅初近来我们对好书的发行状况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即从获得第六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十届中国图书奖的图书中,各抽出10种,加上调查所在地出版社获得“三大奖”的图书10种,共30种,...  相似文献   

20.
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参选书中有一本《中日消费者保护制度比较研究》,这是一本有新内容的好书,它是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光明日报》7月28日第5版刊登了一则群众来信:《我妻因热水瓶爆炸受伤应向谁索赔》。回答是可以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