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酒店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学工交替的一种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了酒店业对人才培养及学生职业发展的要求。实施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合作酒店全程、全员的参与到其四个运行阶段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实现了学生理论—实践的循环交替、岗位技能—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校企之间、合作企业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商业服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1.5+1.5"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学校与订单企业的关系,注重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与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构的建设;订单式培养模式强调人才培养方案的实用性,强调学校教学与所合作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的教学相结合,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适应了酒店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提升了就业竞争力。该模式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风险分析与规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曾蓬勃发展.它以契约性、高效性、互惠性等优势,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意义深远.然而,近两年的订单式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式微,究其症结是其自身存在的潜在风险.企业、职业学校和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均需面对诸类风险.因此,规避潜在风险,在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上慎重地选择合作对象、灵活地确定订单类型、校企双方有效参与、适时地采取"动态筛选制"、建立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体系等规避策略是保持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长盛不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能有效调动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积极性,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构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五个步骤,并需要处理好两对关系,做好两个结合.  相似文献   

5.
办学特色特色一注重校企合作,建立了"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学院推行了"三层对接"的"订单式培养"办学模式,即"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多年来,学院有着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先后成功开办了江西煤业集团定  相似文献   

6.
朱小斌 《中国培训》2014,(5):2050-2051
校企合作是适合技工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学习工作站"、"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教师下厂实践"等多种校企合作方式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工作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收集、交流、处理、使用信息的技巧;使学生通过真正的生产实践锻炼,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使学生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所从事岗位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
张蕾  魏龙  冯飞 《职业技术》2007,15(11):15-16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一科产生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为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提供一条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对高职热能专业"单式"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健康是人生存、发展、创造之本.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体育"与"健康"合而为一,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良好道德品质和体育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校体育关键要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诸种因素,处理好培养学生体能、运动技能与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处理好体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校本科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目前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南京中医药大学进行了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探索,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专业学术营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我校本科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优化教育资源,能够兼顾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能够处理好技能培养和企业文化熏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劳动市场对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要求更高了,如果还像以往那种办学模式--脱离市场,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导致就业率降低,影响学校招生、创收及声誉,所以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对人才培养的最佳选择,也是确保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成功与失败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订单式教学"恰好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规律,即根据企业需求计划招生、有针对性培养、使就业有保障.但要搞好订单式教学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高层次合作形式。本文以房地产类专业为例,对"订单式"培养三个市场主体的关系及其运行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对在"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订单式"的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青睐,在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对"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特别是对这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学科式"培养模式的关系进行深入剖析."订单式"与"学科式"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差异和对立是相对的,它们都以培养学生成才为共同目标.在分析两种培养模式区别的基础上,更应该将两种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其在城市生存、发展的本领.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要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要求以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采用"订单式"、"基地式"、"培训券式"、"巡回式"、"远程式"和"精英式"等培训模式,着力培养"职业能力",即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使他们尽早了解、尽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深度融合的表现形式,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促使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否认,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应建立人才培养创新机制、订单班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订单式"培养激励机制、订单合作诚信机制、顶岗实习管理和跟踪机制等,以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及其法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范围进行了界定,即"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学生,由此形成三对法律关系,并对这三种法律关系的涵义和内容分别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岗位所需能力培养为重点,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构建专业课程以实际电子产品为教学载体的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为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通过与智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合作,以"订单式培养"为方向,以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为技能培养重要手段,形成企业训练与学院教育有机融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刘深涌 《教师》2008,(22):41-42
本文在对部分学校“订单式工学结合”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学生及家长对:定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认识上的偏差、学生的职业性向与企业岗位适应性相悖离、部分企业利益驱动行为以及学校教学内容偏离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并对此问题现状提出了若干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订单式"、"零距离"和"校企联合"等新兴的培养模式.通过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一方面学校的人才培养将直接与企业的需要挂钩,人才的实用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经费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面向企业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会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办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有效实施中职"订单式"旅游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双有效",即确立有效订单和实施有效教学。前者应当重视订单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坚持诚信双赢,共同切实履行;后者应当实现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对接,确保学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根据企业就业标准及行业发展确认专业核心技能,制定基于专业核心技能的分阶段技能训练目标,并按此目标进行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方案 "定制式"人才培养是学校在规定时间内根据企业提出的关于人才数量、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要求来进行培养的合约式教育方式,它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类似,但更强调培养过程中企业的主导地位和全程参与,这种模式能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