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阿军 《编辑学报》2001,13(Z1):5-7
论述了编辑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包括编辑审美能力、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感受等等特殊的心理活动,体现为编辑主体的一种审美特殊活动.并对自然科学的美学启示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编辑活动的一般特点.编辑活动既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编辑主体对现成文本客体的单向度的操作加工,也不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静态的结构系统,而是一种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和符号创造性的活动,它具有向未来无限开放的价值取向.对编辑活动的这种理解既矫正了静止化、片面化的现成论认识观,又避免了编辑主客体及其存在语境之间的封闭对立,同时还强调了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审美性特点,能够更加深刻和系统地反映编辑活动的客观情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及文艺类图书编辑的审美品位三个方面,对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作一些浅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图书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因忽略审美意识而面临的问题,进而确立图书编辑自身的审美意识与美学风格、造就审美主体客体双方高度照应的和谐关系,同时从封面、书名、内容、细节等诸方面,探讨提高文艺类图书的审美品位,为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来,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一、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力是编辑过程美的发现,鉴赏和创造的主体条件。编辑鉴赏同一作品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美学价值,这是由于编辑的个体差异和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原因所形成的。编辑审美价值不仅与具体的编辑对象有关,而且也依赖于个人编辑素质及修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谈的编辑机制,是指个体人的思考功能的一种本质表现.探讨编辑机制与研究编辑活动有必然联系.因为古往今来,编辑活动一直表现为渗透于人类政治管理、经济建设、科学实验及社会生活等重大实践活动领域的一项独特的实践活动而存在和发展,而人类的各项实践活动必然伴随着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6.
江凌 《出版科学》2004,(5):24-27
编辑发现的美感包括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识等方面,具有直觉性、情感性、个体差异性.编辑发现的美感是编辑主体应该具备的审美素质,又是编辑发现的美学视角.  相似文献   

7.
人类在创造物质产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产品的审美价值。精神产品是满足人类精神生活需要的,编辑工作是人类精神生产领域的重要环节,显然更需观注自身的审美功能。所以,编辑在遵循编辑工作客观规律的同时,还必需充分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活动;而着重从统一点来考察编辑工作,研究编辑审美活动过程、编辑审美的心理特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编辑审美价值形态等,就构成了图书编辑美学的主要课题。编辑审美活动过程审美活动是人类从精神上感受和把握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编辑审美活动则表现于作为编辑主体的人对编辑客体进行美(丑)  相似文献   

8.
编辑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艺术作为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指导编辑实践创设编辑美学势在必行。限于篇幅,本文只就编辑美学研究对象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编辑行业是人类审美创美活动的重要领域。美是人类与客观世界对象性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关系。即人的本质力量(感觉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和一切创造精神的总和)与对象事物形式之间的表现关系。著名哲学大师康德认为美  相似文献   

9.
报纸编辑工作一向被认为是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审美角度来看,将报纸编辑工作视为新闻审美与创美活动的重要方面来研究,至今还未引起从业者足够的重视。为倡导建立报纸编辑美学,促进依据美学原理进行报纸编辑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本文试从以下几点作一些探讨。 一、报纸编辑美学的研究动因 何为报纸编辑美学?笔者认为,报纸编辑美学是从审美角度把握报纸编辑的整体活动美,以构成报纸编辑主体与客体(包括读者、作者及其他相关者)之间的审美关系和谐一致。报纸编辑美学由长期的报纸编辑实践及读者的检验应运而生,具有客观规律性。 1、报纸编辑工作本身创造了编辑美。报纸所刊内容是人类现实的反映,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真善美。从新闻实践来看,作者的审美角度是用事实的真与善来判断对象是否有采写价值。而从读者方面讲,则不仅要求真与善的信息,还希望作品生动活泼,读报时有一种和谐自然的审美愉悦。这二者统一于报纸编辑的审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妇女期刊编辑的审美意识已成为业内人士的一种文化共识,原因有三个: 第一、从妇女期刊的市场看.目前,全国已有几十种妇女期刊,这些期刊无论是在形式的设计包装上还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无论是在市场价格、读者的定位上,还是在营销渠道的形式上,几乎是大同小异,使得妇女期刊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因此,要想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生存空间,妇女期刊的编辑就必须提高审美意识,升华自己刊物的品位,使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得到审美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读者的认可,否则就会在妇女期刊的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1.
美术编辑,一般是指毕业于艺术院校,或者通过自学,自身具有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审美实践能力,并能深刻理解作者作品(涉及书法、中西绘画、雕塑、版画、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鉴赏、插图等各种作品,以及需要整理编辑出版的经典作品)是否具有较高思想和艺术内涵及一定艺术价值,通过编辑审定,物化出版并能获得一定社会影响的人。在编辑物化的过程中,美术编辑是审美主体,作者是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作者)寄送来的稿件在认真鉴赏,确定有出版意义后,与作者反复磋商,加工修改,到相对成熟时,报上选题,经讨论论证同意后,办理三审送社领导审定签发。在这一程序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次审美差距:人对客观的认识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因此,差距的形成也是客观存在的,美感的差距也是如此。第一次是编者与作者之间对稿件是否被采纳,在审美感受上的差距。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次是编者与作者之间对稿件是否被采纳,在审美感受上的差距。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编者有较深刻的“识货”眼光,认为没有出版价值;或是认为物有所值,确有出版价值,并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审美判断是正确的。另一种情况是编者缺少敏锐的审美视角,明明可能是价值连城的出版物,由于仅仅是编者审美的情...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编辑学的研究对象,编辑活动具有多种性质。它是一种认识反映活动,是一种社会的文化活动,是一种信息处理和传播的过程,又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类精神生产过程,等等。由于编辑活动具有这样的多种性质,因而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揭示它的本质和规律。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编辑活动具有生产活动的特征,它同样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我们通过对编辑精神生产活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中的情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地论证文稿的价值、定夺文稿的取舍,这是每一位编辑所应具备的起码素质,也是出版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然而,编辑,作为社会的人,必然带有社会人的共性特征和自我的个性色彩,并在思想、行为上难免将自己的情感成分带入编辑活动。正确地引导编辑的这种情感参与不仅不与客观公正地处理稿件绝对矛盾,还会成为编辑活动中的一种积极因素。 一、情感参与的必然性 编辑活动不外乎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发排、校样几个程序,也即常说的编辑六艺。但六艺只是工作程序,其核心则是紧紧围绕编辑活动的宗旨和作用——架设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它实际上是处理与人(作者、读者)发生某种社会关系的活动,这种社会关系不可避免地会打上社会与时代的烙印。编辑在处理这种关系的时候,只有客观、公正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情感因素无法排除。编辑在审读过程中,首先充当的是一个读者。如果作者的观点、立论、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等给编辑留  相似文献   

14.
李颖娜 《新闻传播》2009,(12):36-36
电视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与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系统。电视语言的实质.是人类视觉和听觉的问题.是指电视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非线性编辑作为电视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在丰富电视语言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编辑价值包含两层意思:第一,社会如何判断编辑的价值;第二,编辑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前几年有不少人呼吁提高编辑的社会地位,为编辑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而鸣不平。这实际上是编辑价值问题。随着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开展,人们已经清楚地看到:编辑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精神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有了职  相似文献   

16.
沙勤 《新闻三昧》2000,(11):28-29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采,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辰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编辑审选活动的地位及认识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阎西林 《编辑学报》2003,15(6):395-396
审选活动是编辑工作中最基本、最实质性的活动。编辑审选中的认识活动主要是“价值认识”。与作者在研究问题、进行写作中的“事实认识”相比较,它具有不同的认识特征。通过研究编辑审选活动中的认识特征,以及价值认识在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中介性质,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价值理论是关于社会事物之间价值关系的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人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与本质及运动规律的认识;二是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即价值)的认识。前者是一般的科学理论,后者是价值理论。图书馆因有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性质而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编辑思维的七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编审稿过程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不是"为人作嫁"和"剪刀+浆糊".编辑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起到学术导向、价值导向、思想导向的作用.这就是说,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式如何、思维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编辑思维的特征作具体的、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编辑活动中的选择与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活动是一种以优化为目标的选择活动。各种文化创造经过选择优化而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就是经过选择得来的价值。在编辑活动中,选择优化更有特殊的意义,它是编辑活动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社会功能,也是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一编辑活动起源于文化资料、文献典籍的选择整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编著逐渐分离,选择优化便成为编辑人员基本的专业活动,并贯彻于编辑过程的始终。选择与优化各自取得相对独立的内容和地位。优化不仅是选择的目标,也成为编辑活动的一项任务,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在编辑总体构思阶段,编辑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广泛了解出版文化信息,汇集、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