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初浙江西泠"蕉园诗社"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然而现今学术界关于"蕉园诗社"成立时间、主要人物、存续时间等问题的认知,存在诸多分歧和疑问。事实上,"蕉园诗社"的成立时间大约为1665年。"蕉园七子"和"蕉园五子",分别为"蕉园诗社"前、后期的主要成员。"蕉园七子"的活动时间大约自1665年开始,至1669年结束,前后5年。"蕉园五子"的活动时间自1676年开始;1689年前后,"蕉园诗社"因"蕉园五子"的文学活动而达至其鼎盛时期;至1698年,"蕉园五子"因领袖人物徐灿的逝世而解体。与此同时,"蕉园诗社"亦随"蕉园五子"的解体而解散。因此,"蕉园诗社"前后存续时间为34年。  相似文献   

2.
台阁体、台阁雅集与文人结社有着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馆阁之臣之文人结社的风气带入禁林,促进了宫廷中宴游雅会的兴起和台阁体的形成;另一方面,台阁体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文人结社的兴盛,比如怡老诗社的兴起,与台阁体的盛行密切相关--怡老唱和带有明显的台阁气息,这实际上反映了台阁体影响的深广,也说明明代文坛在台阁雅集盛行时期存在庙堂与山林一体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小议怀安诗     
延安时期中共党内诸老及地方耆旧民主人士成立怀安诗社,写作旧体诗,内容不外文人的披襟述怀,应答酬和.虽然怀安诗作者宣称要以旧体诗发挥激励抗战等社会功用,但由于旧体诗的形式局限及其在中共文学观念中的等外位置,怀安诗只能在自娱自乐中获得功能的自足.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女性文学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在涌现出大量女性作家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女性诗人结社现象.本文通过对"秋红吟社"以及明清之际女性创作群体的考证,展示女性诗社的发展和特点,并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女性文学在明清之际的繁荣、满汉文化的交流、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秋红吟社"在这个繁荣中的标志性意义,同时,也反映了长久以来的男性权威对女性生活及女性文学创作的约束力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占据了重要地位,发表了大量描写发性自身的文学作品。《女人的幸福》《挽歌》《情困》是三个不同时期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文中的女主人公的生存状态、不同的命运诉求充分反映了日本女性追求自身解放,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甚至是性的自由和解放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在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中,有大量粤东梅州客家人士。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当时在粤东梅州存在的一个革命文学社团——冷圃诗社有密切的关系。冷圃诗社是一个以文学鼓吹与教育灌注为使命的文学社团,它既是南社的一支重要力量,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在南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考辨胡期恒的生平经历,初步勾勒其与扬州诗坛的渊源,探讨他于乾隆初期近20年间在“韩江雅集”中所起之作用与所具之认知价值,从一个侧面观照康熙、雍正、乾隆交接时段朝、野诗群力量的消长及“盛世”治策略施行之效果。  相似文献   

9.
“蕉园诗社”是清初闺秀诗坛中颇具声望的一个才女诗社。诗社成员个个能诗,人人有集,然除了徐灿,其余成员的诗词却很少有人关注。该文通过对徐灿以外蕉园诸子诗词的评述,解读作品透露出的鲜明的女性特质——赋性高雅贤淑、个性率真乐观、情思细腻独到、情感丰富挚真,进而了解清初闺秀的生活状貌。  相似文献   

10.
清初出现的"蕉园诗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性诗社,女性作家从散落的个体及家族血缘小集团创作走向了有组织的群体联合。更有意义的是,蕉园诸子的结社、结集、契谊和作品,都有力地解构和挑战了传统的妇德,无不消解着男权的传统霸权,开启了女性觉醒意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剑门关,雄险独绝,天下惟奇;剑门诗,逸事如史,叹婉如歌。诗承文化,剑门"歌诗"、"题诗"、"仙诗"、"穷措大诗"等纪事,建构和传承着剑门关文化,与剑门险关交相辉映。解读剑门诗逸事,呈现剑门的纪事文化的独特形态。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早期诗教活动是诗在这一时期被使用和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从贵族到平民阶层都普遍地接受了诗乐教育,掌握了大量诗歌,同时也接受了比附、隐喻、引导、启发等用诗的方法,为在各种外交场合断章取义地比兴用诗提供了条件。这一时期诗教中也已贯穿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使赋诗言志中的用诗与道德意义联系起来,在赋诗内容上也产生了影响。由此观之,西周早期诗教活动对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现象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晋会稽兰亭诗风可以追溯到西晋嵇康诗风。东晋一朝生活在会稽的高门士族有意识地模仿嵇康诗风,原因有二:一、生活在会稽的高门士族崇尚隐逸,主张自适其适,悠游山水之间,此种风气嵇康实为先导。二、会稽本为嵇康故乡,生活在此地的士族遂以嵇康为偶像。但是由于会稽高门士族与嵇康所面对的政治氛围不同,东晋兰亭诗风消解了嵇康诗风中的峻切而得其恬淡。同时,兰亭诗风所阐发的玄理建立在郭象玄学的基础上,又使得兰亭诗风只得嵇康诗风之形而未得其神。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官私藏书楼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官方藏书楼文渊阁是在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的规制上仿建的。通过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渊源、建筑规制、典藏管理等研究,认识到清代官私藏书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考察也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卢波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2):116-120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两大理论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咏物诗滥觞于齐梁,以沈约、谢脁和萧纲为代表的咏物诗人一反言志派论诗的传统,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发,是齐梁诗坛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朦胧诗”向“第三代诗歌”的转型,揭示了新时期“大我”的诗歌主体被放逐的命运,开始了“自我”的消隐和萎缩的心路历程,从另一方面回到生命本体,展现了对平凡生命的认同。然而,在“第三代诗歌”建立起迥异于“朦胧诗”的话语方式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它具有了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被贬作于滁州知州任上的《丰乐亭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散文,以其丰富的意蕴昭示了他独特的精神世界。即:表层抒写作者的山林之乐;次层抒写作者与民同乐,并自我肯定在滁州建立的政绩;深层则表现出作者以从容、淡定的心态坦然面对人生遭际,体现出一种积极有为、乐观旷达的精神。从两文中透露出的是作者政治上和创作上不凡的识见,更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清传奇的瑰宝,也是中国昆曲的第一代表作。鉴于《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尚未有人对剧作进行过每出详尽的评析(今人黄竹山评注本有每出"短评";赵山林有选评本),我们不揣谫陋,试做"出评",欲通过微观的评析审视全剧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以表达我们对汤显祖和《牡丹亭》的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从对《神话与诗》的解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继承了清代朴学精神,同时又引入了考古学、文化人类学、文化阐释批评等现代研究方法的闻一多,将严谨精细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系统的文学研究方法统一了起来;他以一种反思、质疑的研究态度和时代使命感,将学术性与现实性相融合,又以诗人的激情和求真求美之心去拓展文学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地,共青团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基层团组织如何能够提升战斗力,增强吸引力,加强引领力,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依据共青团改革精神,提出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相关方法,更大效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从而促进高校基层团组织工作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