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中,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面有两个演示实验,其中“摩擦和加热使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演示不大方便,且实验效果欠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的“热是如何传递”的问题,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在反复琢磨后,设计了一种能形象直观地演示热“传递”的实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出现的繁多的“X热”其实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反映;“X热”和“X风”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观的价值评价不一样,在意义和感情上还有所区别;“中国的‘X’”既是近代中国颇为流行的一个惯用语,也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价值,也有问题;一个人,一个工厂,一个单位,一个国家,都应该有健康的心态;“热”和“风”的出现要受到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发展的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探究式随堂实验”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传统物理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演示、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演示实验、媒体只不过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而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21世纪“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在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不仅是一种操作,还是一种思想方式。这一…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小学三年级的自然课。上课的罗老师是学校的副校长。“水,我们天天喝,天天用,可一些性质仍没注意到。不信,请看实验。”罗老师用装满红色水连着玻璃管的烧瓶做实验。“把烧瓶放在热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问。“烧瓶会变热。”“里面的水也会变热。”学生答。“那我们试一试。”老师说。一试,试出了“怪事”。学生们兴奋地嚷:“水会顺着玻璃管往上跑!”“这说明了什么?”老师问。“水增加了。”学生答。“是不是你们加进了水?”“没有啊。”“那水怎么往上升了?”学生们张着嘴答不出。“给你们5分钟,小组讨论一下。”5分钟以后,…  相似文献   

5.
项华阳 《物理教师》2005,26(10):23-24
在“热传递”教学中,对练习册中一道习题:怎样证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我以前的教法是教师说学生记,缺少实验验证.为了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对这一内容作了调整,设计了一个学生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在“热传递”教学中,学习了传  相似文献   

6.
“冷水、热水准先结冰?”这节课探究的内容实际上是著名的姆潘巴问题。用撒上盐的冰块代替“冰箱”,分别将小试管中倒入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在两个“冰箱”上,观察冷水、热水谁先结冰。在课堂上有6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的结果是:4个小  相似文献   

7.
那是五年级的科学课上,学生正在进行分组实验,实验内容是认识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较大的圆形铁片,在铁片上面由中心向四周滴上许多蜡滴,待蜡滴凝同后,点燃蜡烛,把铁片放在火上烤,观察蜡滴的熔化顺序.在实验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涨,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室里弥漫着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味.  相似文献   

8.
发迹过去按力、热、电、光和近代的传统课程体系,根据实验教学本身的规律,按伯难易程度,提出“三段式”课程新体系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预备性实验阶段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基础性实验阶段采用“讨论式、提案式”教学方法;选作性实验阶段采用“研究式、答辩式”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忌“形式化”探究 《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教学中,教师出示酒精灯和金属条等材料后,设计了几个问题:如果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手摸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金属条,感觉有什么变化?热是怎样从金属条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用酒精灯在金属条的中部加热,热将会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我们怎样能观察到热的传递方向?……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热在金属中传递的秘密吧!  相似文献   

10.
“Visual Basic”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但相关的教学范例和实验若不注重其趣味性和实用价值,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文提供了一个用“VB”做自动运行光盘的安装界面的实验题,寻求和尝试“VB”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实验的主人,但真正要让学生“做主”,让学生会“做主”,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小学自然(科学)实验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一开始就一步到位地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实验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使他们获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不中听”信息传递的基本言语结构和序列具有某些普遍性特征,但由于文化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传递相同内容的信息时交际策略的选择倾向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交际风格。本文从交际与文化互动的宏观角度对于“不中听”信息的传递在中西不同的语言及文化背景下所呈现出的风格差异进行了跨文化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传播”一词见于隋文帝(公元581-599年)的诏书中,唐宋时期沿用未绝,明清小说中使用渐多,已由原来的皇帝诏书用语变为群众的口头用语。用“传播”意译英语的“communication”,始于1944年台湾李茂政先生的教学和研究;“传播学”及“大众传播”等概念传入内地,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communication的动词形式是Communi-cate,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即“共同”。“communication”既有双向的“交流、沟通、交换、交通、通讯”等义项,也有单向的“传递、传送、传、传达”等义项,传播学的创立者也未必不是使用单向的义项。“传”来源于“转”,传递就是转移;“播”即“散布”。“传播”与“播传”曾经并用。  相似文献   

14.
一、“单表测电阻”型实验题的含义和特征“伏安法测电阻”这个实验,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电学实验。对这个实验进行考查,如果按实验器材是否齐全这个标准来划分题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测量器材齐全的常规型实验题,另一类是测量器材不全的实验题。实验器材齐全的常规型实验题在考查时要求较低。而实验器材不全的实验题的考查要求则比较高。其考查方式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从表面上看,实验器材,尤其是测量器材不足:不是缺少电流表,就是缺少电压表,即实验所需要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只会给出一种甚至是一个。在此,我们把实验器材不全的测量电阻的…  相似文献   

15.
一、设计意图“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初中物理重要内容之一,现行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电阻”一节中,原有的“电阻定律演示器”实验器材只能由教师提供,而且体积大,很不方便,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材料(锰铜线、镍铬合金线)难找,现象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节省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6.
肖伊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21):44-45
“图片”以其“形象、直观”的特点早己被众多教师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习题和试题中。而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物理学科”,更少不了“图片信息题”的使用。那么,作为物理教师,在这场“图片热”中,不但要知道使用图片,还应该清楚:怎样才能让“图片”更加有效地拉近学生、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化学》(全一册)第69页中有一“白磷的燃烧[实验4-1]”,老师们在做此实验时都是按书上操作的方法和顺序来做,操作完了,实验现象也出来了。但在此实验的现象中,笔者曾几遇“不理想”。因白磷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有限的锥形瓶空间内,久久得不到“平静”,有的甚至见缝插针从瓶口与塞子间少许的缝隙中“钻出来”。这样“质量守恒定律”就难于圆满地向学生说明清楚,只能说是“误差”罢了。对此问题,笔者通过反复地想、反复地做,终于解决了这个实验难题。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8.
“知识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向导,知识的传播与田径场上的接力赛一样需要有人传递。传递知识的圣火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神圣的事业了.做一名传递知识的教师,成为在英语教学长路上孜孜不倦的一个‘行者’,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姜艳华 《科学教育》2007,13(4):64-65
在科学(牛津上海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五章《能与能源》“能的转移”部分“热的传递-空气的对流”一节内容中,教材设计了“活动5.5”,通过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借用蚊香的烟雾的流动方向,让学生认识到热空气向上升,冷空气向下降而形成对流。我们感觉这个实验虽然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0.
我们使用的教材《热的传递》中热传导实验是这样设计的: “用凡士林将火柴棍依次粘在金属棒上,加热金属棒一端,由于金属棒能传热,使凡士林熔化,火柴棍因重力作用逐一落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