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的宰相称谓有22种之多,可分为正式宰相、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五种类型,后两种类型是唐朝首创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的发展过程,最后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一种称谓。唐朝宰相称谓的这种变化规律,是与当时盛行的使职差遣制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续2012年第1期) 元和十二年(817)丁酉 裴度在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正月二十四日,唐邓节度使袁滋以不作为、请罢兵,贬为抚州刺史。李愬为唐随邓等州节度使。  相似文献   

3.
岭南宰相     
张九龄(678—740年),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始兴(今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清化石头塘村)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诗人。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门下"主要指门庭之下、食客和冠以官名用于特指主官自辟的低级掾属。掾、督、督盗贼、功曹、祭酒、书佐、孝子、偱行、议生、游徼、贼曹、史和五吏都是汉代的"门下"官。"门下"官上承先秦,至汉代有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大致来说,其过程是地位逐渐升高,期间虽一度沉寂,但最终至东汉末年与主官的亲密关系达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5.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仁宗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  相似文献   

6.
宇文融是唐朝开元年间的名臣。他在开元七年至开元十七年仅十一年的政治生涯中,曾拜御史中丞,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的主要政绩,就是主持了全国的检查籍外占田和搜括逃户的运动,第一次就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象这样大规模的、有成效的检田括户,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对于他的检田括户,历代封建史家多持贬词,给他戴上了一顶敛臣的“桂冠”,甚至认为“可杀”。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提到“氾胜之书”,但同版教师教学用书却写为“汜胜之书”,到底哪一个正确呢?《汉书·艺文志》载,“氾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这应为后世通称的“氾胜之书”。  相似文献   

8.
唐安史之乱以后,随着中央三省六部制度的不断变型,宰相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六部尚书经常用作中书、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官和功臣节帅勋衔的历史背景下,原属尚书副贰的六部侍郎实际上职掌本司,他们往往以谙熟政务更多地直接擢加平章事,进入“中书门下”参议大政,成为宰相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活跃于朝廷内外,其职权较唐前期扩大了。长期以来,探讨唐后期的宰相结构及制度,似有无从下手之惑,而使它成了唐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一、《通典》作者略历杜佑字君卿,生於唐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卒於元和七年(八一二年)。京兆万年人。生距刘知几之卒,已十有四年。世为望族,自曾祖敏行、祖悫、父希望时,已颇隆盛,至佑而大显。贞元三年,累拜尚书右丞,转刑部尚书。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元年,册拜司徒,封歧国公。死赠太傅,年七  相似文献   

10.
繞朝事见《左传》文公十三年。传日:“繞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繞朝时为秦国大夫。据孔《疏》:“正义曰:‘服虔云:绕朝以策书赠士会。’”杜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士会当时即行,繞朝来不及书策为辞,并且事既密,也不宜以简牍赠人.此推断可能从《韩非子·说难》而来。《说难》云:“故繞朝之言当矣,其为圣人于晋,而为戮于秦也,……”《说难》虽记载了《左传》、《史记》二书之未载——“繞朝为戮于秦也”。但只记“繞朝之言当矣”.未具繞朝以策书赠人,故杜氏所疑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现行卫星电视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算术》中有如下一段叙述。“我们知道,乘法可以看作同数连加,除法也可以看作同数连减。”在与上述教材配套使用的《算术自学辅导》一书中,回答教材习题三第12题关于加、减、乘、除四种运算间的关系时,仍使用了“乘法运算是同数连加,除法运算是同数连减”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晏殊的《浣溪沙》,浅语清词,秀洁温润,典雅高华,是对已逝的美好时光的怀恋之歌,是对当下的良辰美景的珍重之曲。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能文。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十四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仕途顺达,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之职,为唐代以来诗人之最位高权重者。他虽无显赫的政绩,但值得一提的至少有三端。一是重视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书,是智慧的凝结;读书、品书,是美妙的事情。书籍汇聚成知识的海洋,作者历尽千帆所书写出的作品,可容纳“百川”。从小到大,我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常读书,常思考,渐渐地,我发现——书中自有“美味”!书本前的你们一定好奇其中的原因,让我为你们一一道来。最初,我发现书中滋味竟是“酸”。我将记忆之书翻回小时候。那时,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得入神。爸爸总在这时拿出一本绘本版的《海底两万里》,他一边读,一边带着我翻阅图册。  相似文献   

14.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简介】 元稹(公元779—公元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洛阳)人。唐代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昌节度史,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元白”。【诗作背景】 元和十年,白居易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而元稹于元和五年得罪宦官,被贬江陵,后改为通州司马,卧病遭贬的元稹听说老友白居易也遭贬,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诗。这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好友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  相似文献   

15.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4-5期《2013年文科综合课标卷历史试题模拟训练二》选择题第3题:中国古代常出现品序较低的皇帝近臣参与军国大事的现象,下列属于这种现象的是①汉武帝建立中朝②宋初设置“中书门下”③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相似文献   

16.
“书中人”     
世界上有所谓的“镜中人”、“克隆人”,而我却是个地地道道“的书中人”。为啥?且听下文分解。我父亲是一位语文教师,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嗜上了书籍,成了“书痴”。上二年级时,我读了《世界童话选集》,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了,什么《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七色花》等等故事现在还记忆犹新。我充满着幻想,总想自己快快长大。每次与同学们交谈的时候,我总喜欢学书中小人物的可爱语气,说着与童话有关的话题,后来同学们就习惯性地叫“我童话姐姐”了!三年级时我看完了《三国演义》,我活脱脱地“变成”了诸葛亮”。只要用得着我的时…  相似文献   

17.
方忻悟 《学语文》2008,(4):46-46
一、教材中“通”与“同”使用的混乱情况 翻阅近年几家出版社编写的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在古诗文注释中,训诂术语“通”与“同”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现以三家教材为例:  相似文献   

18.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累官至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也是宰相、神宗改官制后用此名),封荆国公。王安石执政后,积极推行新法。新法代表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相似文献   

19.
“窃读”一词,源自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的《窃读记》;窃书呢,则取之于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名言:“窃书不算偷。”“窃读”和窃书,虽然只有一字之易,但那内涵、那意思,  相似文献   

20.
法国作家大仲马在高度紧张的创作生活中有一个怪癖:同自己笔下的人物谈论问题,有时甚至还同他们开玩笑。当一个英国人来拜访他时,忽然听到大仲马的工作室里发出了一阵爽朗的笑声。英国人以为大仲马在同客人聊天,就对大仲马的仆人说:“我有一些事要和你主人单独谈,等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再来吧。”对主人的习性了如指掌的仆人说:“您现在就进去吧,里面只有他一个人在。”那客人感到有些奇怪,进门一看,原来是大仲马一边在写作,一边在同笔下人物开玩笑呢。大仲马精力旺盛,他活了67岁,到了晚年自称著书1200部,每天从早上7时一直写到晚上7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