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生活作为唯物史观的应然理想,深植于日常生活的现实土壤之中。日常生活的拜物教特征导致了人的“自我异化”面貌,个体“自我异化”实质在于资本剥削人们生产的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导向消费领域,社会层面的符号拜物教就此出现。数字化时代,个体生活面临着平台技术与资本剥削共谋的数字规训。从劳动异化到数字拜物教,个体“自我异化”的加速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沉沦现状也预示了推进其变革的可能。东欧马克思主义者赫勒曾提出了变革拜物教的“激进需要”主张,认为个体需要的满足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要从个体之维深化自为领域的日常生活变革,实现自在领域的美好生活建构。有鉴于激进需要的日常生活批判,新时代美好生活应从“人本生活”“艺术再创造”“审美体验”几方面实现对资本主义旧生活的超越,进一步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生活—人”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蜘蛛侠3     
美好生活 自“章鱼博士”被铲除后,人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蜘蛛侠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大英雄。瞧瞧皮特那开心的样子,就知道他现在是生活爱情两得意啊!  相似文献   

3.
<正>十二、在实践中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生活,人一生的活动。生活是人的生活,人是生活中的人;一个人的生活样态是怎样的,这个人就是怎样的。马克思指出,“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怎样”。所以·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生活”与探讨“创造与享受美好人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提出,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根植于百年大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来自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转化的时代呼唤。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是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契合的,包含人民美好物质生活、美好政治生活、美好文化生活、美好社会生活和美好生态生活在内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美好生活。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应当立足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逐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5.
一、青春期女学生心理特点 鲁迅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因此,在青春期女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中,了解女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是非常必要的。青春期女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抗挫能力较差;独立意识和反抗心理强;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相矛盾;产生性意识和性欲望;好搬弄是非,人际关系失和;智力发展趋中,学习压力大。  相似文献   

6.
从1896年开始     
1896年是什么样的年代呢?我不知道。可我还是会想起1896年,因为一本书,和那样的一份淡淡的情绪。三联书店就是这么慧眼独具,在出版了《浮世绘影:老月份牌中的上海生活》的同时,也为我们这些热衷于怀旧的现代人提供了一份最集中的怀旧内容,而书页间老照片月份牌上精雕细琢出来的人与事,却始终都是历久弥新的感觉。真真是“浮世”的“绘影”。那人世间是飘浮起来的天地,没有着落般的虚空,美丽是“浮华”,忙碌是“浮躁”,所以这世界就自然是“浮世”了。上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用不着太多的笔墨去解释。1843年开埠之后…  相似文献   

7.
畅销书     
文学课上,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问教授是否看过一本现在很畅销的书,教授承认没有看过。女学生惊讶地说:“哟,这本书发行三个月了,您怎么还没有看过?”教授不紧不慢地问学生:“姑娘,你读过但丁的《神曲》吗?”女学生说:“没读过。”教授说:“那你可要抓紧啊,它都问世好几百年了!”畅销书@佚名  相似文献   

8.
清光绪元年,自《申报》印刷刊登的“华英月份牌”广告,以“新印光绪二年华英月份牌,发售内有英美法轮船公司带书信来往日期”为主要内容开始,上海始有“月份牌”一词出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这一重要的商业文化产物伴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改变而改变。下文将从四个主要方面出发,初步阕述月份牌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时代美好社会建设的视域,厘清“内卷化”概念的原初意义和扩大化内涵。“内卷化”现象生成是因为部分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建构感到焦虑、对人的发展目标发生了“偏离”和现阶段供给的不平衡不充分等。为此,应正确引导人们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待美好生活,以美好生活的人本取向追求自我发展,同时,建构良好的制度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不但是道家逍遥思想大师,而且是生活关学大师。他倡导以无为本的“无知、无欲、无为、无用”生活美学准则,鼓励人们抛弃贪得无厌的世俗生活观念,坚持“无关无丑、勿迷真性”的审美生活信条,追求“身心自由、健康快乐、近似神人”的美好生活目标,从而得以成为先秦生活美学思想之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王权至上”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总框架。“王权至上”之历史现象的形成与儒家“天人感应”理论和宗法观念对国人精神生活的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儒家教化的长期渗透影响下,“王权至上”成为人们不假思索而接受的“理所当然”的信条。人们毫不吝啬地把社会性的精神权威“道”与“圣”虔诚地奉献给了“天”的代表——至高无上的君王。人们的宗教情结寄托在世俗君王的身上。世俗的君王成了人们信奉的最大教主。在这样的政治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宗教神权始终是依附、屈从于世俗王权的,既不可能与王权分庭抗礼,更不可能凌驾于王权之上。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兴衰轨迹,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目标】1.结合“共享美好生活”主题班会交流任务,联系生活,能选择事例并写清让生活更美好的原因。2.调用感官体验表达感受,通过微课支持,在写与改的比对过程中学习并尝试运用“将美好的细节写具体”“将美好的感受写真切”的方法。3.学习策划主题班会,能有条理地设计主题班会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真爱学生     
据报载:重庆市实验中学的一名初三女学生丁丁(化名),由于上学迟到而受到班主任汪老师的责罚,先是用木棍打,然后很凶地责骂:“你不看看你自己,又矮、又丑、又肥,你只能当一辈子处女。”丁丁不堪侮辱,于事发当天从学校教学楼八楼跳下身亡。  相似文献   

14.
和琳 《现代语文》2006,(7):111-111
引言 中国素有“四大美女”之说,且不论哪“四大”,但说“美女”。 “美女”一词一般可以理解为偏正式复合词。《现代汉语扁》“美”下有“美女”这一词条,释义为美貌的年轻女子。而今的流行称谓“美女”,则成了标准的复合式偏义词了,偏重“女”而非“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人生哲学的精髓在于“天人合一”,其中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自然的一员,燕子与人类的生活、情感、习俗的紧密关联,却又是其他鸟儿无法比拟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翻飞于帘幕之间,它们可以成双成对地呢喃于画粱之上;人们都憧憬着燕子一样双宿双飞的美好,追寻着燕子那样相亲相近的幸福。所谓“诗言志”,由于人们在“燕子”身上倾注了人类的文化情感,并积淀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里  相似文献   

16.
Kirkman“女学生问题”是一个著名的世界数学难题,它的局部解(即安排一周活动的解)是Kirkman作者解决的,它的完整解的存在性(即安排十三周活动的解)是数学家陆家曦等人所证明,美国数学家Denniston曾于1974年用计算机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完整解,作者曾于1994年找到了安排七周活动的一种手工解法。现已找到安排十一周活动的一种手工解法。Kirkman“女学生问题”是:能否把15名女学生分成三人一组共五组结伴出游,每周以七天计算安排十三周,任意两人在每周内恰结伴一次,任意三人在十三周内恰结伴一次?为简便起见,Kirkman“女学生问题”下简称为“K题”。  相似文献   

17.
一、美女篇“天生丽质自难弃”、“闭月羞花、沉鱼落燕”、“美人卷珠帘”、“绝代有佳人”、“回目一笑百生媚”———这些都是自古以来描写美女的名句。对于美女的赞颂古今并无二致。美女都是美的。她们掩口而笑 ,眉目传情 ,腰舞柳枝 ,落步生莲。她们不做家务 ,无须劳作 ,一买一大堆美容品 ,只管涂红指甲 ,描柳叶眉 ,染香唇 ;只管整容、烫发、割鸡眼 ;这些东西一不小心就又可能成为潮流。而她们稍不如意还会折罚下人 ,发美女脾气。美女总是听着别人的恭维 ,吃着他人的供奉 ,然后心安理得地数着回头率。美女总是高高在上 ,仿佛对天下人都不…  相似文献   

18.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变化,反映了人们的需要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型。美好生活所包含的多样性需要已无法通过个人或家庭消费来满足,而必须经由社区、城市乃至国家等更高级别的消费单位来组织和供给。新城市社会学中的集体消费理论为我们理解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为一种福利制度安排,集体消费在维系城市社会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比,"美好生活需要"是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需求体系。美好生活仍然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基本维度,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却与日俱增。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内容,精神生活不足成为实现美好生活最大的短板。补齐这个短板,是实现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一招"。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要紧紧抓住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要以高尚道德为追求美好生活奠基,以理想信念为追求美好生活赋能,以文化自信为追求美好生活凝神聚气,以文化精品为美好生活提供精神养分,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海大,不闭塞,也不激奋。菁菁的校园,古典的美,仿佛梦中寻觅千百回的童话城堡。为了梦想已久的校门,我不借千里,来看一看海大。海大没有让我失望,不追求名利,只讲究特色,正如内秀美女,亭亭玉立于东海岸,静静凝望,引得众多瞩目。美女不骄、不嗔,正如我梦中的爱人,让我苦苦思念……”刚到海大的时候,我写下了上面的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