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河西地区自然概况 河西地区,本文主要包括武威、张掖和酒泉三个地区而言。总土地面积约27万km~2,大致占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60%。 该区的南部为祁连山,北部为龙首山及合黎山,东部为乌鞘岭,中部和西部为河西走廊平原。区内有大小河流数十条,主要的为黑河、疏勒河和石羊河等。  相似文献   

2.
淙淙莱茵河     
莱茵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全长1320千米,在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和多瑙河,居第3位。流域内总的地势自南向北倾斜,河流的南部(上游河段)穿过黑森山林,中部(中游河段)为丘陵地带,北部(下游河段)为沿海低地。莱茵河流域属北温带大西洋气候,四季温和湿润,水量丰富。流域内平均降水1100毫米,径流年内分配比较均匀,平均流量2200立方米/秒,具有航运、发电、供水、旅游、灌溉、生态保护等多项服务功能。莱茵河流域面积为18.5万平方千米,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奥地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和意大利等9个国家,最后流入北海。莱茵河流域的自…  相似文献   

3.
谭世燕 《资源科学》1985,7(3):68-73
河西内陆流域自南而北可分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平原)、北山山地及内蒙古高原(西端)四个地貌单元。祁连山海拔一般为3000—5000米,流域内主峰达5547米。山地在3000米以上生长森林,3600米以上发育多年冻土,4400米以上终年积雪,5000米以上现代冰川发育。祁连山高山区年降水量东段(冷龙岭)为800—1000毫米,中段(走廊南山)为600—800毫米,西段(疏勒南山)为400—600毫米。祁连山北坡的中低山带,海拔在3000米以下,降水量一般不足300毫米。可见祁连山区降水量由东向西、自山顶向山麓递减。祁连山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约300亿立方米,其中属于河西水系的约180亿立方米,成为河西内陆水系地表和地下水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概况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其地理位置为东经97°10′~106°52′北伟37°24~42°25′。西部和南部同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地区及金昌市、嘉峪关市接壤,东部和东南部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银南地区、银川市相接;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达734公里。全盟总面  相似文献   

5.
陆立新 《资源科学》1988,10(1):72-79
本文研究的范围,自东经108°以东至陕西省界,汉水、月河—池河谷地以北至秦岭北缘山麓,大致介于北纬32°30′—34°30′,东经108°—111°。东西长约280km,南北宽约230km,面积约3.15万km~2,包括商洛地区、安康地区北部以及渭南、西安、咸阳三地市的南部边缘山区。 秦岭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大雄伟的山体、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及其组合形态,在漫长  相似文献   

6.
靖边欢迎您     
靖边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偏西,榆林市西南部。处于陕甘宁盆地中部天然气田复地。探明储量4000亿立方米,是我国目前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属“世界级”大气田。南部山区为“精安油田”的主储区。1992年以来,我县共拓成生产井930多口,年产能达25万吨。县境内虽然煤炭埋藏较深,但分布面积广,煤层厚,储量大,有重要的开采价值。有芦河、大理河、红柳河,黑河、杏子河、周河六大河  相似文献   

7.
陈荷生 《资源科学》1984,6(3):62-71
一、民勤盆地的自然环境和水资源特征 民勤盆地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石羊河下游,东面为腾格里沙漠,西、北紧接巴丹吉林沙漠,南部为走廊北山东段之断续弧山,为一地形封闭的内陆荒漠区。盆地大部为沙漠所覆盖,宜农地仅占总面积的9%。 盆地年降水量118毫米,蒸发量达2646毫米,呈典型荒漠自然景观特点。夏季炎热少雨,冬季酷寒干燥,热量充足,土质松散,风沙频繁,蒸发强烈,植被稀疏。潜在着沙漠化发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主要城市人居气候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金涌  姚小英 《资源科学》2010,32(4):679-685
气候舒适性是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甘肃省31个城市1971年-2008年日照时数、风速、气温、相对温度等气候因子的月平均值,对城市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及由此3指数组成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及陇东地区的城市,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为1个月,极冷时间为3个月;甘南高原的城市全年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极冷月份为5月~6月;陇东南南部城市无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北部有2个月感觉非常舒服的时间,感觉极冷的时间为3月~4月.气候舒适度计算结果显示,除甘南高原外,甘肃省各主要城市候舒适度都比较高,大部分城市最舒适居住时间都在5个月以上,其中舒适度较高的城市为陇东南南部的武都、文县及北部的天水,其次为陇东地区、中部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各城市夏季气候舒适度最高,处于舒适水平.冬季气候舒适度最低,处于不舒适水平.春、秋季气候舒适度基本一致,大部分城市处于较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庭梧 《资源科学》1989,11(1):46-50
一、豫东北平原区自然地理及水文地质概况 豫东北平原区,西起卫河,东邻山东,南抵金堤河北岸,北接河北省。其中包括汲县、滑县、浚县、濮县、内黄等县的部分地区及清丰、南乐的全部,面积约4000km~2。属于黄河冲积沉积平原,横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南部大部地区属黄河流域的河间浅平坡地,北部  相似文献   

10.
赵献英 《资源科学》1987,9(3):59-64
一、自然地带的特性 喀喇沁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的一个山区县。位于东经118°08′—119°22′,北纬41°33′—42°14′,地处燕山山脉北段,七老图山脉东麓,属燕山中低山丘陵地带,是兴安岭北东向构造带和阴山至燕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接处,90%的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山峰为西南部山区的葫芦峰,海拔高度达1890.9m,中部低山丘陵区变化在1000—800m之间,坡度较缓,东部则降至900—500m。这种有规律的地势变化构成该旗三大地貌单元,西南部中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和东部河谷平原区。  相似文献   

11.
黑河中游绿洲化荒漠化的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地表植被时空变化和土壤水分时空变化两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分析了黑河中游8个完整区县2000年-2009年的绿洲化和荒漠化过程。研究表明,2000年-2009年间,山丹、民乐、酒泉肃州区中部、肃南的东部及甘州-临泽绿洲区一直是黑河中游植被分布的重点区域;从植被角度分析,虽然黑河中游各区县均有零散分布的植被退化区,但总体而言植被状况在逐渐变好,其中民乐县和山丹县的植被状况最好,变化最明显;从土壤水分状况分析,肃南、山丹和民乐3个地区的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其它地区,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降雨量和土地利用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大致在东经100—115°,北纬34—42°,包括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除河西走廊部分)及青海省的青海湖以东地区。该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5.0—65.0亿J/m~2,≥0℃、≥10℃积温分别为1500—5000℃和500—4500℃,年降水量150—650mm,干燥度1.2—4.5,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气候。植被属森林草原、草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等别质量监测带布设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业已完成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的冀豫鄂3省为研究区,基于农用地自然等别质量,探讨了农用地质量监测带的布设方法。在用格网法布设覆盖3省监测网的基础上,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法,计算监测网各条带农用地等别景观多样性指数,根据此指数并结合农用地资源的地域分异特征,最终筛选出一纵三横4条等别监测带:纵向监测带位于3省中部;3条横向监测带分别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区、河南与湖北交界处、湖北南部地区。从空间特征上看,这一纵三横的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所跨自然带,形状上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丰”字。从质量特征上分析,这4条监测带涵盖了3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的全部等别,而且通过这种纵横交织的设计,当纵向监测带代表性不够时有横向监测带弥补,横向监测带代表性不够时有纵向监测带弥补,优越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通  陈少勇  高蓉  张燕霞 《资源科学》2009,31(10):1740-1748
利用中国东部季风区375个测站,近46a年平均地面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EOF、REOF、Mann-Kendall、子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季风区秋季气温的变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东部季风区秋季气温增温明显,1961年~2006年46年期间增温率为0.22℃/10a,其中11月份增温最大;从1974年开始气温呈增加趋势,1987年有一次显著突变;秋季气候变暖中,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存在区域差异,大部分地方以最低气温的升高为主,而中西部最高气温的增温比较突出;②秋季气温的稳定性,黄河南部高于北部;③季风区大多数区域秋季气温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增温率从南向北增大,气温变化趋势不显著的区域主要在季风区的南部;④根据REOF分析,将该区秋季气温异常细分为北、中、南、东南和中南5个分区;全区性的前10个偏暖年,70%出现在1990年以后:气温异常变化存在准7年和11年的周期;⑤气温的转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5~10年,南部从本世纪初期开始转为降温,值得关注;气温的突变北部和南部比中部早3~5年.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该河位于天山南部,昆仑山以北,由西向东穿过塔里木盆地。河的上漩由三大支流组成,即: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及和田河。三条支流在阿克苏地区的肖侠克汇合之后,始称塔里木河。历史上喀什葛尔河、渭干河、迪那河以及开都河—孔雀河都曾是塔里木河的支流。但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以上诸河陆续结束了向  相似文献   

16.
王兆强 《资源科学》1983,5(1):58-66
湖羊产于我国太湖地区。南起钱塘江,北抵长江,西到茅山、天目山,东临东海。分属于江苏、浙江两省和上海市。本地区是我国东部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润多雨。全年平均气温为15—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左右。绝对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年降水量为1000—1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高达80%。湖羊分布地区素有“二山二水六分田”之称。仅西部为丘陵山区,其余均为湖泊众多、河网密集的平原。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年遥感影像分析西部干旱区植被演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该文利用1992年1km×1km的FVC指数结合数字地面高程DEM得出比较符合该地区的分类方案,将该分类方案统一地应用于1982年--2000年连续19a的8km×8km分辨率的FVC影像中,得到该地区每年植被分布图。在GIS支持下,计算了1982年--1988年、1989年--1994年、1995年--2000年间的众值图像,利用众值图像之间递减或递增或震荡的数值关系得出近20年植被变化的图像及数据。主要结论:(1)西部干旱区植被总体成增长趋势,不同的垂直地带的增长幅度不同;(2)平原区以植被的增长斑块为主,主要为以绿洲为核心的绿洲增长斑块,植被主要由荒漠植被、荒漠草地转移为绿洲、草甸;(3)平原区退化斑块主要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流域以及内蒙古境内的季节性河流东河、西河,在准噶尔盆地周边也有斑块分布,另外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南部与甘肃张掖、山丹交界处也有较大的退化斑块;(4)高山带植被演变有区域分异特征,改善单元多零星分布在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而退化单元则呈带状或斑块状较集中的分布在昆仑山北坡、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坡,退化类型多位荒漠草原向荒漠植被变化,荒漠植被向稀疏荒漠植被变化。由于高山带地区人类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它的演变的存在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应给与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四川马边地区早寒武世麦地坪组是沉积型磷矿的重要产出层位,其磷矿层明显受沉积环境的控制。本文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麦地坪组属于局限台地沉积,主要包含潮坪和泻湖两个沉积亚相,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多个沉积微相,其沉积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麦地坪组一段沉积时期为潮下带—泻湖沉积环境,水体相对较深;麦地坪组二段沉积时期,水体能量相对增强,主要为潮下云坪的间歇高能沉积;三段沉积时海平面相对下降,最初以潮间带沉积为主,后期随着海平面上升,中部变为潮下灰坪,北部和南部地区仍保持潮间带沉积不变。最后,初步建立了马边地区磷矿的成矿模式,其矿床类型属于生物-生物化学聚磷成因的海相磷块岩矿床,潮下间歇高能带为马边地区最有利于磷矿形成的相带。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陆地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柯  何凡能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0,32(9):1672-1678
本文从风能资源的丰富度、稳定度、人文环境对风能资源开发适宜度和自然环境适宜度等四个方面,分别选取了较有代表性的有效风能密度、风能可用时数、人口密度、森林郁闭度四项量化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陆地10m高度风能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中部和西部、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中北部、东北平原南部、山东和辽东半岛,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的沿海地带,风力资源优越,环境因子限制小,是风能规模开发潜力最高的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呼伦贝尔高原、新疆东部和西北克拉玛依地区、东北平原、河北北部和东部沿海(除了最高潜力地区)为次高潜力区;大兴安岭、山东西北部、河南北部、江苏大部、安徽中部、新疆北部和东南部、西藏中西部和云南东部属中级开发潜力区;其它地区因风能资源贫乏或环境因子限制大,风能开发潜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一年中雨水最集中的季节,是夏季的6月到8月,平均雨量约在三百到四百毫米之间。但是稍多的如河北的南部等个别地区,可在四百毫米以上;较少的如山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