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兽叔盨赏析     
《收藏界》2007,(10)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铜盨。该铜盨制作精美,出土时色泽光亮,通体基本无锈,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中少见的精品。这件盨器身椭方形,弇口,垂腹,兽首耳有螺角。盖可卸置,盖上有两组不相连接的翼形钮。矩形圈足外侈,前后两侧有壶(kun)门形缺口,沿部饰带状重环纹,由中线分左右。器身及盖中部饰瓦纹,盖顶饰夔龙纹,其中心兽目突起,  相似文献   

2.
许祖培 《收藏》2010,(5):32-33
民国期间,浙江龙泉的浙江瓷业工厂烧造出许多青花,粉彩等精美瓷器,笔者藏有数件,现介绍如下。 1.青花富贵到白头两件套温酒器 通高14厘米,外径10厘米,盖高4.5厘米(图1)。卧圈足。整器由盖、外罐、内杯组成,外罐绘有两朵盛开的牡丹,枝叶繁茂,枝上白头翁张嘴呜叫,盖钮为绶带环绕寿桃形,一行“富贵到白头”吉祥语恰到好处地署于空白处,画含字义,字显画意,与整器画面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3.
王军 《收藏界》2013,(5):68-68
此件粉彩开光花鸟官上加官图梅竹纹罐(见图),口径8厘米,高20厘米,底径12厘米。缺盖,圆口,深圆腹,假圈足,器形周正,圆润丰满,常称之为"西瓜罐"。罐口沿饰一圈回纹,回纹下面为如意云肩纹。主题纹样装饰在罐身两面开光处内,一面开光处内画面绘春暖  相似文献   

4.
张志 《收藏》2016,(11):94-97
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人,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顿为精致。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一件题款很特别的粉彩小罐(见图)。这件粉彩小罐高9.5厘米,上面有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宽沿盖,在盖的边缘有一圈描金,顶端有一兽钮。罐体直口丰肩,罐口直径为7.5厘米,底足直径为6.5厘米,罐身两侧每边各有两双系耳环,泥鳅背圈足。罐通体外施绿釉,内和底足施白釉。在盖和罐体上绘有精美的凤和牡丹  相似文献   

6.
《收藏》2020,(6)
正侯母壶是1977年3月至1978年10月曲阜鲁国故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重器(图1)。该器略呈卵形,平口直领,圈足,两侧有四系,上两系作兽首衔环形,壶身纹饰分四区,最上饰夔纹,次为三角纹,再次象鼻纹,下饰三角纹,圈足饰垂鳞纹,盖作蟠龙形,盖沿两侧各一系,盖沿和壶领有对铭,各一圈十五字:"侯母乍侯父戎壶,用征行,用求福无疆"。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该器通高39厘米,口径10.2厘米,腹径27厘米,足径19.3厘米,口壁厚0.5厘米,重6.8千克。  相似文献   

7.
马广彦 《收藏》2007,(8):63-64
扁壶,又称扁瓶,主体呈扁圆或扁方形壶腹,两侧有桥形或半圆形系,底部方形或椭圆形,圈足侧而各有一孔,因其可穿绳背挂,故又叫做穿带壶(或穿带瓶)。该器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为陶器,西晋时始有瓷制器。辽、宋、金、西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流行,适于游牧、行旅中作酒壶或水壶用,多为黑釉、黄釉、褐釉及白釉印花器(图1)。  相似文献   

8.
说“钫”     
贾文忠 《收藏界》2013,(12):108-109
海外回流西汉带盖双铺首铜钫(fāng),方体大口宽肩式,带盖盖面上有四钮,钮上端作角形,器最大处在腹部,两铺首衔环,四壁内削,圈足斜撇。通高42厘米,腹宽22厘米,底座宽13厘米。  相似文献   

9.
楼钢 《收藏》2009,(11):55-56
这是一件广东民间收藏的南宋黑釉描金盏,直口,斜腹,浅固足,口沿部有圈棱。施黑釉,釉层较薄呈酱色,外腹釉层接近盏底,底足无釉,露灰色胎。盏外腹无纹,盏心有描金图案,金彩已脱落,仅残留纹饰痕迹(图1)。  相似文献   

10.
亚离辛方彝     
朱艳玲 《收藏》2014,(9):124-125
笔者曾见某香港藏家收藏的一件商晚期方彝(图1),通高20厘米。口长11.1厘米、宽7.5厘米,重1.39公斤。其形状为长方体。直口直壁,中部及四角均铸有扉棱;圈足与腹部无明显分界,圈足下部每边各有一个长方缺口。  相似文献   

11.
王军  马来富 《收藏》2010,(12):81-81
本人从事收藏已有多年,所涉及品种颇多,尤对铜器情有独钟。以下介绍的便是本人十分喜爱的一件铜笔洗。 此器黄铜材质,口径17厘米,最大腹径22厘米,底径15厘米,高12厘米,器壁厚0.3厘米(如图)。笔洗敞口外撇,束颈,鼓腹,5层台式圈足,底内凹。  相似文献   

12.
周公太 《收藏》2007,(11):69-70
1983年南京长岗村5号墓出士一件釉下彩绘羽人纹带盖青瓷赢口壶(图1),它石破天惊地将我国成熟釉下彩绘瓷器的创烧年代由唐代一举推前到孙吴时期。2002年至2004年间.这种瓷器又在南京城南秦淮河船板巷旁的皇册家园、大行宫新浦新世纪广场和南京图书馆新馆等三处建设工地重现于世,出土后经修复,可复原者包括带盖双唇罐(图2)和盘口壶各一件,另外有仅能辨认出洗、  相似文献   

13.
多年未见的一位国外朋友自远方来,对笔者而言已是不亦乐乎,而略知吾辈喜爱收藏的他特意带来的这件物品(见图,器高16.5厘米)更是让人惊喜无比。从铸造工艺和雕刻工艺以及器物的形制看,这是一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独角瑞兽红铜香熏,属于明代比较流行的典型器,能流传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该器使用时熏烟自嘴巴冒出,其头部为盖,以前瑞环扣联结器身,头尾、四足及身腹上多作火焰纹,头部和尾部的毛发皆张扬上翘,四足五爪锋利,造型自然而生动,使该器更显得气势宏大。因为是采用独角瑞兽为器身造型,所以虽说器物不大但是丝毫不失其庄重威严的气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如今我们称这类造型的器物为"瑞兽"并非是其面目和善而是取之古代兽器能辟邪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兰亭  赵聪 《收藏界》2011,(11):58-60
这五个青他菱花品折沿盘所标示的朝代,是四部占陶瓷专著的认定。图l出自耿宝昌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第258页),图2出自台湾出版的《明代陶瓷大全》(第103页),图3和图4出自余继明的《中国元明青花瓷器图鉴定》(第56、57员).图5出自朱裕平的《古瓷鉴定入门》(第4l页)。从夫小看,图1的口径足38.3厘米,图3的口径是38.2砸米,图4的口径是38.5厘米(其余两个原著未标明夫小),它们大概都是38.3厘米左右的大盘,从器型看,  相似文献   

15.
刘云辉 《收藏》2010,(8):85-87
2009年9月底,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在西安录制“寻宝——走进大唐”节目,西安收藏家陈先生持家传的一对鎏金狮子葡萄纹银瓶请专家鉴定。银瓶一高18.7厘米,上口直径4.4厘米,圈足直径6.2厘米,重276克(图1)。口沿处有少许残缺。银瓶二高18.8厘米,上口直径4.3厘米,圈足直径6.1厘米,重266克(图2)。专家们从这两件器物的造型、花纹、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是唐代的金花狮子银瓶(唐代将鎏金花纹称之为金花)。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盖,面值1角至10万元,全组共19种(表3,见43P),排版格式为四个五号楷体字列成方阵,中间下方五号阿拉伯数字(图12),浇版加盖,其格式略似永宁加盖,“圆”字接近正方形,角数百值票的阿拉伯数字较永宁加盖稍小,“角”字中间的“土”部与左撇右竖相接(图13)。  相似文献   

17.
6月9日《明清家具——承具》承具包括案、桌、几等类,它们的结构大致相同,腿足缩进面板两端者为案,体型较庞大,腿足位于面板四周者为桌;体型小或矮的为几。案是一种长方形、下有足的承托家具,有四种基本形制。平头案的面板平直,两端无饰。翘头案(图1)的面板两端向上翘起,长度往往是宽度的数倍,多用铁梨木和花梨木制成,两端常与面板抹头连作,并  相似文献   

18.
旧藏朱泥壶一把,器表呈栗红色,梨皮,宝塔式钮带孔;器身呈圆球形,腰下内收垂直至底。素身;单孔短流,流下刻壶铭“江清月近人”五言绝句;圆;圈足,足内中部刻“六如”二字楷款﹙图1﹚。  相似文献   

19.
耕生 《收藏》2013,(7):70-71
吉州窑年代的下限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问题,而纪年瓷无疑是解决疑问的实证。考古资料和民间藏品中目前已有两件实物可资参照。1983年,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一件丁未年款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图1),现藏江西省吉安县文物管理所。底径12.8厘米,高20厘米。敛口,平沿,短颈,溜肩,球腹,圈足,口及上腹部分残缺。罐外壁薄施一层白釉,器内无釉,有明显的旋削纹,足边露砂胎。罐体以褐彩绘画,共有4组纹饰,各组纹饰之间以粗细弦纹间隔,颈部饰卷草纹一周;肩部褐彩书写"□□作称心买卖答者,丁未岁下市朱有成用工"(图1A);  相似文献   

20.
安在峰 《健身科学》2009,(12):22-23
二、足穴按摩疗法(一)足穴按摩反射 1.头:位于拇趾趾腹的全部区域(图39)。2.耳:位于第四、五趾中两节趾的底面和内外侧每个趾根部两侧和第四、五趾根间背侧的趾蹼外共有5个敏感点(图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