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来纪实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内容上呈现出大开放和大超越的格局;从题材上看,作家一方面努力以多学科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观察视角来建构作品,另一方面又突破了种种禁区;从主题上看,作家一方面从民族化的角度向生活深层掘进,另一方面又用现代观念,现代意识来烛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饱受争议的作家,郁达夫的思想和人格模式是复杂的。一方面,他的颓废反映了他人格内部的斗争,在阳刚与阴柔中挣扎。另一方面,他又力图从新的艺术角度,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现实,描绘现实,力掩阴柔。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土文学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是以启蒙作为己任,“立人”成为大多数作家共同关注的命题。现代乡土文学的启蒙意识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五四”时期在个性意识的张扬之中表现为独立的、自觉的文化和伦理批判,三四十年代现代乡土文学作家一方面对乡村社会和农民进行政治意识和革命意识的启蒙,另一方面挖掘存在于乡村社会中那种朴素、自然的人性和雄强、刚健的生命力,来构筑新的国民精神,但在民族救亡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作家原有的启蒙者资格的动摇和个性意识的被抽空,启蒙意识在某种程度上被遮蔽。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文化政治一方面以微观政治为关注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的作品《耻》以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为视点,以生活化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南非现状中种族隔离的瓦解这一历史现象,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后殖民主义者的困惑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西方现代主义作家时间意识的考察,在于揭示他们的价值观念已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一方面,作家企图用时间性的价值尺度对现代西方社会的生存意义进行剖析;另一方面,他们又仍旧承袭传统的价值观念对之进行度量,这样,西方现代主义的时间之思就无法从根本上切身地解决现代人的生存意义问题。他们的思想观念只能是科学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与政治的实际运行轨迹远比一般理论上对政治与文化关系的概括复杂得多。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与政治的运行轨迹恰好呈现出此消彼长、此起彼伏的态势;从微观上看,中国文化与政治的运行轨迹一方面表现为水涨船高、相辅相成的态势,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尖锐对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女孩形象"是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类人物,这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儿童形象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严歌苓笔下的女孩形象一方面折射了作家的创伤性童年经验,另一方面体现出作家细腻而又活泼的女性叙事视角。严歌苓塑造的女孩形象可以分为"文革"与"成长"两大类型,她们均体现出了女性特有的心灵世界和真实丰富的人性内涵。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我们常常见到"从……以来"、"从……算起",但很少见到"从……以来算起"这样的结构。这是一个居于正误之间的中介结构。一方面,"以来"的时段意义与"从……算起"的时点意义明显不合;另一方面,它的复合又不缺生成理据。从组合特征上看,共用介词"从"的同音合并,是复合结构的句法基础;从语义关系上看,汉语中时点时段的相对性,是复合结构的语义依据;从表达倾向上看,语句凸显计量意义是复合结构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土地"崇拜在意识形态上具有某种宗教神祗意味,而以"土地"为中心意象的文学负载出人们对生殖的敬畏和母体的依恋。现当代文学中"土地"意象呈现出与远古神话既相承接又相悖行的复杂意蕴。一方面体现出创作主体对土地、祖国、人民深沉的爱;另一方面又昭显出现代工业文明对土地的掠夺与挤压。从主题史角度上看,"土地"意象流变反映了现实社会对文学生成内容的制约与促进。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才情的女性作家,萧红的小说在文体上表现出独特的素质,即诗化和散文化的创作风格。从叙事语式看,这一风格一方面使她的小说自始至终弥漫着一种抒情的、感性细腻的情调,另一方面也透视出作家基于深刻反思层面上的独特生命体悟和洞察。萧红的后期作品《小城三月》,以儿童视角讲述了一段凄婉的情感悲剧,其独特的时空构形表现出女性作为“他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焦虑,是萧红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 ( 180 9- 184 9)是美国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坡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成绩卓著 ,而且在文学理论上有所建树。他的文学理论主要有两点 :第一、强调美 ,一方面是艺术美的至高无上性 ,另一方面是作品的形式美 ,音律美。第二、强调效果 ,一方面是写作必须从效果出发 ,另一方面他强调题材的新奇性 ,神秘性和暗示性。本文结合象征主义的某些特点以及象征主义的几个颇有代表性的作家来分析爱伦·坡对象征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往往受到了民俗传统的影响。鲁迅作品对于信仰民俗具有双重态度:一方面是作为传统国民性的愚昧落后的方面来进行批判或借之讽刺世事的;另一方面,又因其代表了淳厚、真诚的民风而倍加赞美。用民俗学的方法来审视鲁迅的文学创作,不仅为研究作家作品提供了某种新的视角,也可增进对信仰民俗的复杂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由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翻译而成。为了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需要,英译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进行了增删。一方面,它根据现代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所述的作家作品群体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批仅提及名字的作家作品,同时增加了海外传播较广的作家作品的评述;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历史背景知识的注释,通过删去关于作家作品的某些思想性评述,力求叙述的平实稳妥。英译本对现代文学的起点、性质、基本主题及发展方向等的界定,没有超出简编本,但其内容上的调整、增删以及弱化思想观念对文学历史叙述的影响等述史实践,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和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形兼方类词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一个特殊小类。使用范围上,主要出现于汉语方言中的晋语区和官话区,但伴随着方言至共同语词汇的扩散,又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共同语,具有一定的共同语语词性质。词类功能上,则同时兼具动词、形容词功能与方位词功能。其语法功能的表现是:一方面造句功用为充任介词的宾语,表现出了方位词的功能;另一方面,深层又表现出了不被体词修饰的动词、形容词性组合功能。其表述功能的表现是:一方面动、形兼方类词的基本范畴义是方位;另一方面,动、形兼方类词同时还兼含有行为和性状范畴意义。动、形兼方类词功能上的特殊性当是动词、形容词非范畴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既是古文家、又是诗人的韩愈、欧阳修,一方面强调“文以明道”,另一方面又把“道”与世人接近而易知的“实事”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重视作家思想品质的修养与提高,另一方面又提醒他们千万不可百事不问,脱离实际。两人在不少文章中阐述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对唐宋文学家的创作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直至今天,仍有其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一文中,从“物不平则鸣”的自然现象,推导出言语、文章是“人不平则鸣”的产物;再从“不平则鸣”引申、扩大,提出“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的观点,对时代、现实生活,作家经历与创作的关  相似文献   

16.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现代意识指导下对“美”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思维发展历程。我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尽管审美的表现层次体现为多元化的倾向,但其主流却与民族文化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受其制约。一方面,文学观念的嬗变向人们显示了传统审美理想的交接更替;另一方面,作为民族文化在文学领域的体现,作家的现代心理结构高度浓缩为艺术个性,又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清晰的印证。两者以巨大的合力形成现代美学思潮的主流,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史健康且又艰难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二字从字面上看“教”与“学”是两大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教;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学。教固然重要,但学更重要。看来学生想不想学尤为关键,现在学习渠道很多,摄影书籍、杂志、网站比比皆是。自学的条件很多,关键看学生有无兴趣,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所关注的话题,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了分析与论证。从历史上看,道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的混沌统一到后来的相互分离而又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从现实来看,要克服现存的道德教育的弊端,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客观真实的生活世界,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生成性思维来展开与运行。一方面,现实生活赋予了道德教育以生成性、真实性、丰富性和完整性等;另一方面,道德教育又引领现实生活,赋予现实生活以超越性和崇高性。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之衍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欧洲浪漫派文学的兴起看西方文学东方化;另一方面,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看东方文学西方化。  相似文献   

20.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