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的新闻照片都具有深刻的内涵。人们热切盼望形象真、角度新、内涵深的新闻摄影佳作而世。因此,我们要想加快新闻摄影改革的步伐,就不能不对新闻照片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新闻照片的内涵标志着摄影记者对新闻主题理解的程度 《中国记者》杂志副主编许必华说过:照片是摄影记者“经过大脑思维选择被摄物的,所得作品不是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新闻照片,是将出乎人的意料、突然间发生的新闻事实拍成照片。如《舍身忘死战井喷》、《洪水袭来之际》、《飞船在抵达终点时爆炸》、《美国总统里根遇刺》等。突发性新闻照片,抓住发展迅速的新闻事实,反映变动的世界,并以情节生动,现场感强吸引读者。我国报纸经常刊登突发性新闻照片,给图片报道带来了勃勃生机。本文试对突发性新闻照片作点探讨。一、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特点新闻价值大。突发性新闻照片,一般对社会影响较大,为大多数人所普遍关心。如《舍身忘死战井喷》、《“宜昌轮”失火》、《美国总统里根遇刺》。这些惊心动魄的照片,特别能引起读者关注,曾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成为当时重要的新闻。可见,突发性新闻照片的新闻价值大于一般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3.
一、突发新闻在新闻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外新闻照片给人们脑子里打下烙印,使人过目不忘的是哪类照片呢?是突发事件新闻照片。1988年《世界新闻摄影展览》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引起轰动,观众挤倒了展板,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浅沼遇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在我国的新闻摄影史上也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突发事件新闻照片。如《日军轰炸上海南站》、《洪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刊上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新闻照片呢?这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和一般编辑工作者都感到兴趣的问题。以我所知,最先刊登新闻照片的是中国人在日本创办的一些报刊。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横滨创办的《新民丛报》,是其中的第一家。1902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和1903年以后在东京创刊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如《湖北学生界》《浙江潮》《江苏》等,也都刊有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5.
《新婚诀别》是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7年来拍摄的许多照片中,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这幅新闻照片以现场抓拍的手法,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新婚45天的巡警妻子曹秀仪,同勇斗歹徒光荣牺牲的丈夫杨冠生遗体告别时的感人场面。情感悲壮、催人泪下的《新婚诀别》强烈地向读者托出这样一个主题:人民警察为了人民的安宁,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离别了幸福的家庭。 《新婚诀别》首先在《广东公安报》上刊登,随后《羊城晚报》、《人民摄影》报、《陕西日报》和《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争先登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幅新闻照片先后获得“万和杯”全国晚报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省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一等奖、1995年度广东新闻奖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选金牌奖、以及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等各类奖项7次。 在采访拍摄《新婚诀别》和后期发稿过程中,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20多年来拍摄了数百张新闻照片,一些照片分别被《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新闻单位采用。我在采访实践中体会到,要拍出一张高质量的新闻照片,必须做到“新、快、真”三个字。新,就是照片立意要新。这就要求摄影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既要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了解当地贯彻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爱好者,与周围一些同伴共订《新闻记者》已两年。今年报刊提价,我还是坚持定了《新闻记者》。这里,我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谈一点我们的看法。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之所以订《新闻记者》,旨在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可我们在一起议论时,总感到《新闻记者》给我们这些层次的人开辟的栏目少了,因此我们有个小要求,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多开辟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  相似文献   

9.
翻开报纸,大多数文字稿时效性都较强。然而,一些地方小报,在刊登图片时往往忽视时效性,夏天刊登穿棉衣的人物照片,冬天刊登人们穿单衣的照片。例如:6月29日陕西农民报三版刊登的一幅新闻照片,其中的两人还穿着厚厚的棉衣;当地当时的气温已高达摄氏三十四五度,人们穿着背心还流汗呢!该报同天二版,有一幅《报春》的艺术照片,则是雪厉景象。尽管这是艺术照片,但作为新闻报纸总应该选登合节令的照片吧。类似这种不合时宜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137”,是指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三、七版上稿子的事。去年10月18日,海外版一版刊登了一张我拍的新闻照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购买的一架波音747—400大型豪华宽体客机到达北京。三版上刊登了我写的一篇人物通讯:《鹰击长空飞万里》,同时也配发了一张我拍的照片。在七版副刊上又刊登了我的一篇特写和照片:《在天安门广场看秧歌》。上面说的是同一天报纸的一、三、七版登我拍摄照片的事实,我称之为“137”。一天中登了三幅照片。既有偶然性又有必然性,但是有必然性才会有偶然性。  相似文献   

11.
怎样拍好新闻照片?这是我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问题。这里只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根据新闻摄影基本特性的要求和国内外优秀新闻照片拍摄的成功经验,我觉得要拍好新闻照片,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进行努力: 一、注重新闻价值新闻照片是形象的新闻报道,因此衡量新闻照片的价值首先要注重于它的新闻价值,即它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所包含的新闻信息量及其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这是最为重要的。纵观历届国内外新闻影展,其获大奖作品皆属反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的新闻题材。以近几  相似文献   

12.
评价新闻照片标准的五个字:新、真、活、情、意。上一讲具体阐述了新、真,这里再说后三个字。活新闻照片,多是在新闻事件进行过程中现场抓拍的,因此,它应该是活灵活现,生动感人而不是僵硬死板的呆照。这样的照片富有形象感染力,具有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可信性和具有欣赏价值。《抓小偷》这张照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北京日报在新闻摄影报道上有不少改观,摄影记者拍摄了一批新闻性强、有特色的新闻照片,一些摄影作品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编辑在新闻照片的版面安排上冲破了一些旧框框,用通栏大照片作头条。甚至在一版出画刊,在“全国报纸第一版运用新闻照片好版面评比”中获一等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报道,进一步打破常规,编报以新闻照片为中心,出版彩色照片专刊,给人面目一新之感,版面编辑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特别是总编辑刘虎山重视新闻摄影工作,不断挖掘新闻摄影潜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图胜千言     
上海解放日报从今年3月7日起在第一版上开辟《春在上海》专栏,刊登大幅新闻照片。这一专栏,用照片来报道上海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摄影抓住了新闻事件发生的一瞬间,既有新闻性、真实感,又富有艺术性,生动活泼,使版面大为生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报纸要闻版多登新闻照片,这是解放日报今年新闻改革中,为把新闻报道搞活  相似文献   

15.
在报刊上刊登的非事件性新闻照片中,有相当数量的照片“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说它是真的,又透着假,说它是假的,却又有过这样的事实,真真假假,总感到它与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我把这些既不算是照片“绝症”——假照片,却又能让读者提出疑问的各类真真假假照片中的毛病称之为新闻摄影的“常见病”,并把它的“病因”归类试析如下: 一日按图索骥。这  相似文献   

16.
一幅很美的新闻照片,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文字说明,就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新闻摄影记者和业余摄影通讯员必须在拍好新闻照片的同时,把文字说明写作摆上位置,力求形象化、典型化,以文学的表现手法,增强感染力,提高新闻照片的宣传效果。纵观我国中央、地方各级报纸上刊登的新闻照片文字说明,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最近看了刊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新闻照片后,发现同一幅新闻照片,由于不同的文字说明,引出了不同的效果。现将两张报纸的文字说明摘引出来,作一比较。《新华日报》二月二十二日第三版刊登照片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分类和关系上,许多问题一直扯不清。在摄影实践中,也存在着按新闻摄影的标准去要求艺术摄影,或按艺术摄影的要求去对待新闻摄影的问题。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是不是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对于这个关系着两种摄影分类的核心问题,至今看法不一。我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新闻摄影的双重性认识不足或没有认识。新闻照片是具有双重性的。即:优秀的新闻照片,是既具有新闻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照片;是艺术性强的新闻照片。对优秀的新闻照片来说,它的新闻性是第一性的,艺术性是第二性的。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每当打开报纸,我的目光总是先盯在新闻照片上。看到那些好的新闻照片,又总是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二月一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的一张题为《农村集市新貌》的新闻照片,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拍的是辽宁省辽中县茨榆坨综合贸易市场停车场的一角,通过排列整齐的一辆辆运输专业户的大客车和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新闻记者》深受当时青年记者和学生的喜爱,对当时及以后的新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总会的会刊,其刊登的文章除了当时的重要新闻和青记会务发展情况及一部分转载的新闻评论之外,大部分都是在研究新闻学术问题。同时,《新闻记者》还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