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维伟 《教学考试》2023,(26):25-27
<正>图像史料主要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一般指图片、地图等传媒对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对图像史料研读的能力要求是“知道绘画、雕刻、照片等图像是重要的史料,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像史料进行研读;认识图像史料的价值,知道对图像史料的运用不仅需要历史学的方法,也需要借助艺术史等不同学科的方法”。笔者偶然读到韩丛耀先生的《图像传播媒体的意义场域研究》一文,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2009年第1期(上半月刊)刊发了郭秀平老师的《历史教学能用“人造史料”吗?》一文,文章对当前评优课中较为常见的人造史料引入课堂问题进行了探讨,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郭老师的某些观点却不能完全赞同。  相似文献   

3.
《敦煌社邑文书辑校》评介李正宇《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宁可、郝春文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手写影印,精装一册。目录49页,前言27页,凡例5页,正文749页,附录(包括“与社邑有关的文书”、“涉及社邑的文书的有关部分”、“敦煌莫高窟社邑...  相似文献   

4.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单元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基本原则。而且,经过一年半的历史思维训练,学生基本具备了研读史料的能力,能够在史料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基本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史料,质疑史料的习惯。这些为学习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相似文献   

5.
回鹘文文书是研究回鹘历史的最重要的史料,近一个世纪以来,流失于国外和保存于国内的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大部分已经得到各收藏国学者们的整理与研究,发表与出版的著述很多,为回鹘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整理研究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方面,首先应当提到的是苏联的B·B·拉德洛夫,他曾根据德国人、俄国人所获得的回鹘文书编著了《回鹘文献集》一书。书中包括128件文书,大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30年代末,现代戏剧收藏家、目录学家舒蔚青编纂了《现代戏剧图书目录》、《抗战初期内地出版戏剧目》(1937-1939)等戏剧史料文献目录。结合苏雪林、阿英、胡绍轩、赵清阁等的回忆文章,本文对舒蔚青的现代戏剧史料搜集、整理、编纂工作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各种历史教材和中国近现代史著述中 ,讲述 2 0世纪 50年代新中国的经济时 ,常常使用“国营经济”和“国营企业”(含“国营工矿企业”等 )两个概念。如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第 14 9页即有“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等语。该社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出版的高中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 )下册第 96页设有“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这样一个子目。同书第10 0页写道 :“解放初期 ,国营工矿企业绝大多数是从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建立的。”2 0世纪 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史学新秀评选面向全国21所高校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征稿,最后收到来自19所高校的98篇参赛论文。经过四轮严格评审程序,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7名(以获奖者姓氏拼音排序)。一等奖胡俊修(华中师范大学):《嬗变:由传统向准现代———从20世纪30年代〈申报〉广告看近代上海社会生活变迁》罗桂林(厦门大学):《南宋理学家真德秀纪年考》二等奖顾然(南开大学):《六七…  相似文献   

9.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加强,中外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呈现繁荣景象。笔者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的篇名中以“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材”并结合各国国名搜索,相关论文篇数大致如下:1980-1999年10余篇,2000年以来160余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关于著作,20世纪,王铎全、李稚勇出版了《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新世纪,大量历史教育学方面的著作对此多有论及,其中探讨较多的有余伟民的《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赵亚夫的《国外历史教育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李稚勇的《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的《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等。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伯希和等人从敦煌所获现藏法国的30多件回鹘文文献,由著名突厥学家哈密顿主持影印刊布,1986年在巴黎出版《9至10世纪敦煌本回鹘文文献》。现据哈密顿刊布的其中4件文书的照片转写译成汉语,以供学界参考。一哈密顿编号18(原号2)。哈密顿认为此文献写于938年。(图版十七)原文转写  相似文献   

12.
由甘肃省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主持,杨富学、李吉和辑校的《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一辑)一书作为“甘肃少数民族古籍丛书”已于1999年11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地整理、校录了蕴涵在敦煌藏经洞出土文书中的相当丰富的吐蕃史料。本辑选录了佛教典籍12件以及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之释门杂文63件。前者包括著名《大乘二十二问》、《大乘经纂要义》等吐蕃佛教史要籍和藏族高僧法成之佛学名著《大乘四法经论及广释开决记》、《大乘稻芋经随听手镜记》等,以及最新发现的《法成经论目录》,这…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书遗存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是徽学研究的第一手原始文献资料.有学者甚至将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是继甲骨文、汉晋竹简、敦煌文书和明清档案之后的“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是全国收藏徽州文书档案的主要单位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徽学研究的发展,李琳琦教授等对馆藏徽州契约文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其阶段性成果《安徽师范大学馆藏千年徽州契约文书集萃》(以下简称《集萃》)2014年12月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集萃》共10册,装帧典雅,印刷精美,所影印的契约文书清晰、爽目.  相似文献   

14.
《文饭小品》(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取“以文为饭”命集,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文史掌故,读后令人获益匪浅。书中有《刘罗锅其人》一文,文章结尾写道:  相似文献   

15.
理论探索的初步收获 笔者对历史学习过程与历史学习目标关系的探讨,始于2000年~2001年之交,当时写成《历史教学过程新探》一文,并于2001年10月发表,2002年收入《历史教育新探》文集之中回。在该文中,笔者提出并初步论证了“过程即目的”这一论断。2004年秋。为向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年会提供交流论文,又撰写了《“过程即目标”简论》一文(发表时改题为《“过程即目标”论》),对历史学习过程和历史学习目标的关系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特别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文章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四子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例,阐述在教学中按照“情境创设—问题引领—史料研读—历史解释—深度拓展”的流程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并围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与解释形成新文化运动的大概念,彰显历史学科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院长、省管专家梁光华教搀专著《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残卷笺异注评》(32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2000年获贵州省第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作家出版社全文影印纳入《说文解字研究文献集成》,该集成已于2006年7月出版发行。诚如《集成》卷首说明所言:“本集成充分展示一个世纪以来《说文解字》研究的壮丽景观,以保存百年《说文解字》研究文献为目”,  相似文献   

18.
张金余老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而不是十九世纪》(《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一文从标题看肯定是正确的,但文章说“北师大2007年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前言说‘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这里的‘十九世纪’应该是‘十八世纪”’,则是知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孙海琳 《考试周刊》2009,(35):34-34
“五不翻”通常被视为如今仅存的玄奘的翻译理论。曹仕邦先生在1978年发表于《书目季刊》十二卷四期的论文《中国佛教译经史余涪之四》中考证,奘师此说“保存于法云《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周氏不过节引之而已”(曹仕邦,1990:187)。曹先生录其原文,并逐条加以解释。然而,发表或出版于其后的马祖毅(1999)、陈福康(2000)、王宏印(2002)的作品依然记载玄奘“五不翻”出自周敦义为法云《翻译名义集》所作的序文。“五不翻”到底是出自“《翻译名义集》卷一《十种通称》的‘婆伽婆’条中”,还是出自周敦义序文呢?我查阅了《大正新修大藏经》,找到了法云的《翻译名义集》,并将周敦义序文和法云正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先将周序和正文相关部分完整摘录如下:周敦义序文:  相似文献   

20.
谭师 《中国教师》2023,(10):63-67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历史课堂要完成新时代赋予的育人使命,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真正“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史料是历史课堂落实家国情怀的主要载体,家国情怀是学科育人的方向和落脚点。在教学实际中,运用有效史料可以打动学生,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让课堂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从精选史料和史料运用两个角度阐述落实家国情怀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