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清本《全唐诗》存太宗诗九十八首,在数量和质量上是唐朝其他帝王所无与伦比的,跟同时代诗人比也居于前列。太宗诗题材内容丰富,他的政治咏怀诗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反省自身,抒写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唐太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首《题焚经台》的七言律诗,被《洛阳市志.白马寺志》和《释源白马寺》二书说成是唐太宗游览洛阳白马寺时的作品。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其一,唐太宗时期没有七律。其二,诗句说"白马亲从印土来",唐太宗巡幸洛阳期间尚无"印度"这一译名。其三,这是一首嘲笑道教的诗,自称道教祖后裔的唐太宗不可能作诗嘲笑道教。《全唐诗》卷786中的这首诗,题目下署为"无名氏",根本不是唐太宗。  相似文献   

3.
论唐太宗诗     
有唐近三百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政治上是颇具雄才大略,功业卓著的英主,在文学上同样是一位勤于创作,勇于开拓的人物。现存诗歌,《全唐诗》著录一卷99首,《全唐诗外编·续补遗》补2首,计101首,另有残句8。他以其创作实绩,不仅抒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而且对于齐梁陈隋诗风有所纠正,开创了贞观文坛的创作局面,对于促进唐代诗歌繁荣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全唐诗·太宗皇帝小传》评他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矣!” 然而,历代评论家对唐太宗一直疵议较多,甚至视之为初唐宫体诗的代表。《新唐书·虞世南传》云:“帝常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受其影响,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说:“宫体诗就是宫庭的,或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它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所以严格的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直至本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几部权威性的全国高校文学史教材仍沿用上述观点。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   

4.
袁朗一生经历了陈、隋、唐三个朝代,《全唐诗》收其诗四首,其中包括《赋饮马长城窟》,此诗《乐府诗集》作《饮马长城窟行》,置于唐太宗与虞世南之后。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与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隋诗部分均未收此诗,可知此诗一直被当成唐作。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应制唱和的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更接近隋炀帝的《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从史实上考察,这首诗不可能作于陈或唐。《全唐诗》在收录之时,应该指明其为隋代作品。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被认为是一位女性文学家.《全唐诗》及《全唐诗补编》中共收录其诗歌六十首.从题材类型上,其诗可分为祭祀、宴游、赐赠、游仙、闺怨等五类.这些诗分别体现了武则天威风凛凛的帝王之象、胸怀天下的王者风范、求贤若渴的圣君明主、神化王权的虔诚信徒、情感细腻的思妇形象等.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经过数百年众多学者的增补订正,至1999年中华书局推出简体横排全十五册《全唐诗》(增订本),可谓临界完善。但仍有继续完善的可能和必要,本文即在《全唐诗》所有辑补成果之外,增补新见诗39首,并且对《全唐诗》及其辑补成果的若干明显错误做出了辨正。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使唐初的社会经济迅猛地向前发展.不仅如此,唐太宗还尊崇经术,喜好文学.贞观二十二年,他亲自撰成《帝范》以赐太子.在这本书中他讲到:“弘风导俗,莫尚于文;敷教训人,莫善于学.因文而隆道,假学以光身.”①可见,他是十分重视文学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增进个人品行修养的作用的.他身体力行,创作了近百首诗,并且在理论上对诗歌问题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唐太宗的诗歌创作及其诗学倾向极大地影响了初唐诗坛,其作用不容低估.《全唐诗》这样评价他:“诗笔草隶,卓越千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②这则评述并不完全是溢美之词,太宗对于唐代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的确具有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的唐彦谦诗歌混入许多他人之作,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唐诗》所收之诗继续研究,考证出几首赝诗,同时对其中的互见诗也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补录《全唐诗》及其续补著作失收作者胡生并诗三首,刘采春诗一首,《南岳魏夫人传》中诗一首,补道士吴子诗二首并删正作者名条;考订《全唐诗续拾》卷五七所收作者贾松实为晚唐曹松;考订《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所收李山甫诗本事及题赠对象。  相似文献   

12.
《全唐诗》收录一首所谓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的拗体七律《春游曲》,前些年被人引用剖析其心态。我认为该诗是伪作 ,因为 :其一 ,文献中没有她作诗的记载 ,说明她不会作诗 ;诗的内容也与她的履历、身份、性格不符。其二 ,她处在唐初时期 ,拗体七律尚未流行 ,这种体裁的作品更不可能由不会作诗者率先尝试。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初唐时期的一座诗坛重镇,并以其独有的风格特征推动了唐诗的发展。异乎常人的丰富阅历与帝王胸怀,使他在诗歌创作领域呈现出迥别于同时代其他作者的鲜明特征。唐太宗曾于贞观十九年春(公元645年)亲征辽东,并有《辽城望月》、《伤辽东战亡》等数首涉及东北边塞的诗作传世。这些诗歌不仅具有纪实特征,同时扩展了唐代边塞诗的地域表现范围,并且在艺术技巧方面也多有可观之处。如此种种,皆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续补遗》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其中收童养年先生辑录之《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共得诗一千余首,摘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这对唐诗研究和《全唐诗》的整理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值得称赞。由于《全唐诗》卷帙浩繁,而辑补者又往往存贪多务得的念头,这就难免有补重之处。近将《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略加勘比,发现录重者有百余条,遂将重录的条目分类排比,并作了若干条校记,无以名之,姑称为“校读”。辑录者有意重录的若干诗篇,则不在校读范围。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学观点呈现矛盾复杂的现象,本文试简析之。唐太宗的文学观点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他的这种文学观点是在他总结了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在《帝京篇十首》序里,他就是先总结历史教训,后提出文学观  相似文献   

16.
王涯这个名字,人们也许还不够熟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任过唐宪宗和唐文宗的宰相,后在甘露事变”中被杀。《唐才子传》称他“善为诗,风韵道然,殊超意表。”《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三首,里面有一组《宫词》共二十七首,其中有歌颂帝王生活富贵荣华的,也有部分属宫怨诗性质。这里介绍的是第十一首:碧绣帘前柳散垂,守门宫女欲攀时。曾经玉辇从容处,不敢临风折一枝。全诗明朗畅达,一气呵成,内容并不费解.首联是说,阳春三月,风光旖旎,柳树抽条发芽,泛出一片新绿。皇宫里的守门宫女看到门前的柳条象人工精绣出来似的轻轻飘拂着散垂在那儿,十分惹人喜爱,引动了一颗活泼、天真、好奇的童心,忍不住伸出手来想攀折一枝把玩一番.  相似文献   

17.
余区翻阅唐代载记,每每发现《登科记考》未载,岑仲勉《登科记考订补》及施子愉《登科记考补正》均未补的进<><>士与明经及第者,略述如次。张钦敬 《全唐诗》卷录存其《洛出书》首。网络版《全唐诗》()在其名下《校》 7801http://www.cgz.com.cn云:“《全唐文》卷四○一小传云:‘钦敬,开元时擢进士第。’”张何《全唐诗》卷录存其《织鸟》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全唐文》 7821http://www.cgz.com.cn卷四五七小传云:‘何,大历中进士。’”郑昉 《全唐诗》卷录存其《人不易知》首。网络版《全唐诗》()《校》云…  相似文献   

18.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9.
读过《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对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给予高度的赞扬,但是毛泽东赞扬唐太宗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而是通过唐太宗这个伟人来衬托人民的伟大: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纵观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帝王的统治,经历了数十朝代的盛衰更替,但都没有背离这个历史规律,那就是各个朝代的开国元勋都能较好地总结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看到农民改朝换代的力量,因此,他们能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百业俱兴,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子孙们忘记了  相似文献   

20.
<正>唐初二十年的诗坛了无足观,高祖、太宗算是有魄力的人物,但“稍逊风骚”却也是定评。虽然太宗是一个南征北战的大英雄,虽然《全唐诗》开卷即是他的《帝京篇》十首,且第一首首二句即是“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大气势,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