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6,(2):91-93
通过阐述高校女教师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诉求,分析落后的社会性别文化观念对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的阻碍,如价值取舍矛盾的纠结、在竞争中的滞后和退让,多重角色下的心理压力、职业领域里的隐形障碍等,并结合先进性别文化观念,从政策制定、社会层面、学校机构以及个人意识层面提出了清除高校女教师成才发展障碍的可操作性干预设想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吉林省某县乡村女教师的个案访谈为依据,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状况,揭示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构一个有利于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推动乡村女教师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剖析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阐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建构新型社会性别文化和高校生态环境,旨在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及高校女教师的自我赋权,进而为男女两性和谐、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解读麻省理工学院出台的女教师地位调查报告后,本文发现该校五大学院的女教师在招聘、就职、资源分配和家庭责任承担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本文探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应对措施及其显著效果,提炼出该校在应对女教师在学术职业遭受性别不平等问题上取得的四条经验: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相关专业机构给予支持;基于证据制订决策与措施;唤醒和提升女性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5.
乡村女教师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她们身上既有职业女性的特征,又带有鲜明的乡村妇女特征。乡村女教师的生涯发展受制于社会性别的规约,在生涯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失声和失语。当前,应建构有利于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的性别文化和社会环境,使乡村女教师摆脱性别陈旧观念的规约,走向解放,体现乡村女教师自身的生命意义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做性别比较,发现女性教师主要是依靠外部力量来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而男教师专业发展更多的是依靠自身。因此,学校领导者应该更关注女教师的专业发展,给一些倾斜的政策,以促进女教师的专业发展进度,弥补男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徐今雅  赵思 《教师教育研究》2015,27(1):33-38,67
以浙江省农村中小学女教师为主要对象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女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意愿强烈,但专业发展水平仍需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在性别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角色冲突、性别隔离、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等因素对农村女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认为,美国父权制文化是美国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文化根源,美国高校女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是父权制文化在学术权力体系中的反映和延伸。在父权制文化的背景下,美国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显著地表现在学科水平隔离与职称垂直隔离两个方面。职业性别隔离严重阻碍了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只有深入撼动父权制文化,才能真正从根源上消除高校教师职业性别隔离。  相似文献   

9.
党艳芳 《文教资料》2009,(30):165-166
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两性的不平等,其原因不在于男女两性本质的差异,社会性别文化是高等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根源所在。高等教育是传递传统文化和意识的关键环节。也在有意无意地反映和复制着社会性别关系。用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审视高等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性别平等的首要因素,更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家庭各领域男女平等的整体实现。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是我国非农化进程的重要特征。运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性别顺序、劳动性别分工和非农职业收入的性别差异,可以发现这种性别差异是一种性别发展差距。这种性别发展差距危害农村妇女的利益和社会公正的实现。性别发展差距的形成有直接的现实原因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直接的现实原因是发展资源的性别不平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决策过程中缺乏社会性别意识以及传统性别观念的塑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别理论为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论视角。其培育路径为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给女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建构新型的社会性别文化,改善女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开展社会性别意识的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12.
论学校教育视域里的性别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 ,建构先进性别文化的教育突显三个主要特征。在学校教育领域 ,存在三个影响较大的制约性别文化建构因素 :异化教育的观念与机制、教师的落后性别观念、课程中大量性别偏见的存在。教育要在性别文化研究、教育研究和实践性别分析视角的引入、女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本管理、相关课程改造与建设、开发有效学习途径、教学运用感性审美原则、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建设班级女生性别文化、消除教师性别刻板印象和尊重差异、对女生进行挫折教育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性别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的性别文化发展情况是已经具有了平等意识、主体意识,但是,仍然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模糊性和刻板印象。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进、和谐的性别文化观。  相似文献   

14.
性别公正与学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9):33-38,32
性别公正有三个基本维度,即性别平等、尊重差异和自由选择。从实然看,学校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教师行为等多种维度再现、建构着社会文化中的性别不公正。在性别问题上,社会文化与学校文化是同构性质的两个循环。性别公正价值的追求,需要从两个循环同时开始。学校作为自觉的文化机构,应该首先从自己这一小循环开始,通过多种努力追求性别公正的实现,并由此撬动社会文化这一大循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性别理论让人们从社会意义方面重新认识性别,而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有助于调整以往受刻板的性别模式规约的社会关系,并优化其秩序。鉴于学校教育与性别文化建构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针对阻碍大学生树立社会性别意识的因素,提出了在文学与文化教学中培养与形成大学生社会性别观念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性别意识培养是促进全社会从性别角度审视社会现实,推进两性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不仅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未来通过教师职业还将对学生性别意识的形成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调查高师学生的性别意识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性别教育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是新生一代学习社会性别文化、性别态度和性别行为的重要场所。要实现社会性别公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学校并非天然的性别公平环境:它既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偏见、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从而成为产生性别不平等的重要根源;又可能通过传递性别平等的信息和观念、形成性别平等的信念和相互尊重的理性态度,从而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缺乏具有自觉社会性别意识的学者群体在性别平等的理论、观念和实践上的持续推动,广西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组织或把性别平等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学术团体;二是开设与性别平等发展相关课程的院校很少;三是女教师社会性别敏感性比较低。发挥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资源的优势作用,需要建立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机构并开设女性学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9.
在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在人力资源和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由于缺乏具有自觉社会性别意识的学者群体在性别平等的理论、观念和实践上的持续推动,广西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组织或把性别平等发展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的学术团体;二是开设与性别平等发展相关课程的院校很少;三是女教师社会性别敏感性比较低.发挥高校促进性别平等发展资源的优势作用,需要建立社会性别平等发展的研究机构并开设女性学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性别与性别平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性别不平等与贫困、促进性别平等与实现千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性别平等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当前经济危机情况下,应该提高性别意识,推动性别平等,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