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晶玉  李廉俊 《内江科技》2007,28(11):46-46,69
本文运用Fisher和Seater的双变量模型,对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我国外生的货币供给变化确实对产出有着一定的影响,但二者之间缺乏稳定的函数关系。货币非中性的存在使得货币当局可以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掀起了一股金融创新风潮,使得各国中央银行对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货币政策的实施都造成了冲击,提出了挑战。分析了金融创新下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以及货币中介目标的新运行。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得中央银行买入外汇的同时增加基础货币发行,会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发行量增加,使得我国的货币供应与外汇占款之间形成强烈的正相关关系,改革强制结售汇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给外生性理论认为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供给内生性理论认为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现实中的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及微观主体行为;货币供给内外共生论认为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一个来自经济体系之外,另一个因素来自经济体系内部.事实上,货币供给既具有外生性也具有内生性,但主要具有内生性倾向.这对于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具有重要的启示,并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健  包明华 《预测》1993,12(4):45-46,49
经济预测中经常采用反映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生产函数对宏微观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学术界大都运用不考虑货币市场的生产函数进行预测。当预测中涉及货币供给增加、通货膨胀问题时,常常以物价指数将现价表示的经济指标换算成以不变价表示的经济指标,使得预测值具有可比性。这种方法在传统经  相似文献   

6.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采取的宏观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关注和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利率  相似文献   

7.
电子货币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内涵.并分析了它对货币的结构和内涵、对货币中介目标、对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它必然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央银行必须采取对应措施,从而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刘蕾 《未来与发展》2012,(12):12-15
国际货币新秩序的构建离不开国际法治。本文以国际法治为背景,从权力制约角度对国际货币新秩序的构建路径进行了评析,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更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并提出要构建国际货币新秩序应该发挥IMF的全球中央银行的功能,完善SDR货币职能,改革IMF决策机制以及完善IMF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9.
过度投资与投资泡沫--货币均衡理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威克赛尔、哈耶克和哈伯勒等人发展的货币均衡理论,分析日本和美国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生成机理,分析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忽视信贷膨胀对经济周期和金融稳定的影响及政策含义,并探讨我国过度投资的货币信贷根源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李成 《预测》2006,25(4):45-49
本文结合我国转轨经济的特殊制度背景,根据1990~2003年期间主要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居民交易需求持有外币的动机比较突出;投资动机对货币替代的作用不显著;随着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有出现较大规模货币替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供给量M2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2003年开始物价回升,出现了通货膨胀势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干预下。虽然通货膨胀率上升不明显,但因为国内国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压力并没有被消除。因此,分析影响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货币供给量,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借鉴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我国2001—2012年的相关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数据,首先介绍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基本情况,其次运用Eviews7.2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以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我国货币供应量规模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货币供应量;我国目前货币化程度较高,存在货币超发现象;此外,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一刀切式的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满足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被动的基础货币供应和冲销政策的角度,研究中国货币供应在部门间和区域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通过模型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统一的总量性冲销政策导致了中国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使得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流动性过剩,中西部流动性不足。通过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又以国内信贷回笼货币的总量性货币政策,造成了区域货币供应的不平衡,东部地区投放过多,流动性明显过剩,经济过热;中西部地区货币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经济增长缓慢,人民收入较低。因此,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的外汇占款冲销政策的制定,应由中央银行下放权力到地区分行,依据各地区具体的金融形势具体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窦小华 《科教文汇》2007,(10Z):164-164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虚拟货币在网络中成为了一种比较流行的等价物。由于虚拟货币可以将一般的电子数字最终转变为真实货币,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对现实经济产生影响。通过对虚拟货币的潜在、社会影响的分析,提出对待虚拟货币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5.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亚元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玫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7-47,48
本文运用最优货币区理论来分析当前东亚地区建立单一货币区的条件。通过对区域内贸易,要素流动,经济差异等标准的分析,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实现货币一体化的条件正在成熟,而最大的障碍在于经济及意识形态的差异。经济一体化将是东亚的趋势,但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货币一体化,将由各国的发展决定。  相似文献   

16.
岳意定  刘莉君 《预测》2007,26(3):61-64
货币中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问题。短期货币非中性的结论已经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但是长期货币中性抑或非中性还颇有争议。本文运用我国1984年至2005年货币供给量M2和实际产出RGDP的年度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货币供给和实际产出均是二阶单整,Granger因果检验显示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并运用协整检验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因此,我国货币在长期内非中性,而且货币供给呈内生性。  相似文献   

17.
严茂超 《资源科学》2001,23(4):63-66
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经济日益全球化。国际通用货币跨区域的影响力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货币购买力,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决策有着重要意义。该文运用能值/货币比率对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国际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的货币购买力高于美国、日本和世界平均水平。从总体上讲,这种格局将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借贷中付出较高的代价。中国应制定积极的财政、金融及货币政策,加速货币周转与流通速度,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维护中国的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投资基金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尤为迅速。分析了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以及制约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尹豪 《中国科技纵横》2014,(7):240-240,242
货币的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代、近代直至现当代,货币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人们对货币本质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货币历史的发展进行概要性回顾,分析货币的职能和本质;对货币学说发展的主要脉络进行梳理,分析金属学说与名目学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货币流动性适度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意义重大。我们主要对我国宏观经济领域货币流动性状况的测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货币流动性状况变化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引致效应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现实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综合指数来测算我国货币流动性状况,并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货币流动性状况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