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形象有具体可感性 ,可借助直观手段将其再现 ,既有利于感知 ,又为以后的审美活动打下基础。具体来说 ,电教媒体对审美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录音感知美我们在理解文学作品形象时 ,应从感知开始 ,创设利于感知的环境。录音便是一个重要手段 ,可以说是培养感知的一把金钥匙。课堂录音可以是一首歌 ,这首歌的情感的基调一定要与所学的课文的美感和美质相一致。这样 ,才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情感意境 ,渲染出浓郁的审美氛围。例如学习《记一辆纺车》时 ,先播出歌曲《延安大生产》欢快的旋律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战胜困难…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播放的课文朗读录音,大多是请一些朗读水平较高的教师或电台著名播音员录制的。他们的朗读不但吐字清晰,而且富有真挚的感情。有的还配有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如果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在阅读教学的各阶段恰当地使用录音,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的实践体会。(一)创设情境,强化感知,培养情感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对生动、形象的材料的感受性较强。他们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对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  相似文献   

4.
<正>一节优秀的语文课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在课堂里,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而审美活动中的想象是以感知为基础,在情感的推动下,感知主体把感知到的表象重新组织、整合后,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实践中想象力比知识力更重要,想象越丰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载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审美的教育也源于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文学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树崇高理想,整合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刘冰 《考试周刊》2013,(33):181-182
<正>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音乐教学的今天,多媒体音乐教学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倡导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音乐审美情境创设为手段,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为学生提供了鲜明的感知形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丰富教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可以避免在教学中产生泛技术化或技术依赖症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俞长水 《亚太教育》2020,(1):109-109
审美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创设情境,调动审美感知;凭借插图,启发审美想象;捕捉形象,激发审美情感;联系生活,培养审美创造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触发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师可采用创设情景、课件演示、配乐朗诵等方法进行散文教学。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在散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载体。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中,审美的教育也源于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知文学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重树崇高理想,整合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积极追求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顺利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成效、学生学习兴趣与感情的激发、思想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语。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的,而是借助一篇篇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通过音乐创设场景和氛围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鉴赏形象是获得审美感知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创作审美意境、感知蕴含形象等四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鉴赏形象让学生获得审美感知力。  相似文献   

13.
播音员在进行播音创作时恰当地把握好情感和理智的“度”是播音员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尤其需要注意的.只有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才能达到审美的要求.因此把握好播音时的情感与理智是播音员很重要的任务,这不仅体现在朗诵艺术上,还体现在新闻播报、节目主持过程中,这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播音创作需要不断探索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学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包括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审美元素、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高级中学)>中强调学生应该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对语言文本进行理解感知,通过理解感悟来拓展延伸,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周瑾 《小学生》2024,(3):139-141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现代化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不足,语言文字的表现力以及创新力有待提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为学生深入感受、理解作品传递出的情感和意义提供平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可以与他人就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对话,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以下是笔者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时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8.
美育即审美教育。中学审美教育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从中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审美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鉴赏能力和在文学练笔中逐渐培养的审美创造能力。下面谈谈认识与体会。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培养的是审美感知能力。人的审美感知能力虽有先天性的因素,但主要不是通过后天培养训练而获得的。审美感知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色彩、声音、线条、质地、形态等)的感知能力,还包括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内在意韵和情感意味的感知能力。它具有整体性、情感  相似文献   

19.
莫素鸾 《教育艺术》2008,(12):47-49
高尚的审美情趣是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高雅的审美情趣要靠有效的美育来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课堂中的气氛与美育融入一体。做到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一要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培养审美想象能力,给审美插上翅膀;四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发现和构建作品意义的过程。""教师要为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可见,文学作品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