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教育》2020,(46):4-5
<正>策划人语:伴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实施,教师们对"尊重幼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努力探索如何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思考和表达。近几年,受儿童哲学启发,有些教师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以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给予幼儿更多表达的机会来了解幼儿的思维,并尝试做有效的引导。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如果对儿童哲学理解得更透彻一些,教师们就会发现,自己为幼儿——天生的探索者和思想家,提供的教育条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2.
人生美学一直是中国现代美学所关注的话题。当代人生美学的研究已经从人生美学的基本理论、审美形态向学科层面推进。在已有的研究中,似乎较少关注自然与人生美学的关系。本文提出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即是"向死之生"的自然过程,人生美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关注人在这个自然过程中的审美需要。从自然出发来审视人生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生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的中心问题是建造起审美的自然人生,在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法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越,以满足人生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3.
诗意人生     
人生是圆。带着儿时“初生牛犊”的勇气,抱着青年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拥着中年时“三思而后行”的沉稳,怀着年老时“夕阳无限好”的惋惜,人生的同心圆一圈一圈,好比树木“诚实”的年轮,诉说着悲欢离合、甜酸苦辣。面对人生,可以金戈铁马,可以隅居江南,可以坐拥书城,可以扬鞭大漠。  相似文献   

4.
诗意人生     
正诗是人生的,人生是诗的,这是诗的宿命,也是生命的宿命;诗与人生,就像孪生的姐妹,更像手足的兄弟。人生的第一声啼哭,该是我们献给人生的第一首颂歌吧。牙牙学语,不知所云,该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意交流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相似文献   

5.
诗意人生     
【推荐者语】一个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离去却是必然的。人的一生,是自我生命表达的过程。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唯一的一次生命具备了全部的意义。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几乎道出了人们理想的生存愿望。然而,要使人们  相似文献   

6.
7.
<正>自2007年9月起,我校就提出了构建"诗意校园"并确定了"以诗养德,以诗启智,以诗培艺,以诗促美"的目标。根据小学生特点,我们学校开展里一系列的活动,古诗文诵读、《诗意童年》的编写,还有一系列"秋之韵""夏之曲""春之声"等文艺活动。非常有幸的是我参加了校本课程《三字经》的编写;此外,所教的班级在这几次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苏慧 《考试周刊》2009,(13):20-21
海子在1984年至1989年的五年时间里,创作了包括短诗、长诗、诗剧和札记文学形式的数量惊人的优秀作品,其中流传最广、最具影响的是以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为基本方式的短诗。海子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诗人率真的情怀、崇高的激动以及对本原性意象的痴迷,也深刻蕴涵了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18日,为庆祝《小学语文教师》创刊200期,应编辑部邀请,我在上海浦东尚德实验学校执教《一夜的工作》。该课在现场引起了强烈震撼和反响,课后,我将自己的语文教育称为“诗意的语文”。嗣后,我在全国小语界正式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李想 《文学教育(上)》2011,(11):100-101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独特的一个。他的"既不想隐藏自己,也不想表现自己"的创作动机,与他一生坎坷的情感经历是有着莫大关系的。本文主要从戴望舒的人生体验角度出发,来揭示他的这一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人生派诗歌以文学研究会诗人为主要代表,提倡“血和泪的歌吟”,思考社会与人生,追求理想和光明。具有深刻的为人生的思想;诗歌艺术在初期白话诗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显示出现实主义诗学的深化。人生派诗歌创作对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歌会及40年代的七月诗派都有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文丽,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崇文区语文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崇文区小学教研室副主任。从教14年,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96年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学法研讨会上以《寻隐者不遇》一课获得优秀教改探索课一等奖;1999年为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做引路课《小摄影师》;同年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一等奖;2000年获得崇文区“崇文杯”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及崇文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并作为中国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随教育部赴日本交流访问;2001年在北京市第三届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上海女孩是很有特色的一群。她们工作努力,但不因此而变得租糙;她们精致又精明,自爱又有些自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却蕴涵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今年25岁的夏诗源就是她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虽然他比我年轻,我仍尊称他先生。他刚稳谦逊、真诚谨慎,大有“白衣居士”的诗人风范。他若真是诗人,也许会有名篇被人反复吟咏。可他是个医生,而且是个颇有建树的医生。在他行医的生涯中,充满了让人羡慕的诗意。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广大地理教师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地理课程理念,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才高八斗”的曹植因其诗歌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钟荣《诗品》)的斐然成就挺立于建安文坛,雄视百代,使千古之下,无数文人为之仰慕。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其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阳刚与阴柔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一曹植前朝的诗歌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有一种雄奇之美,也就是所谓的“骨气奇高”,充满阳刚之美。在曹植的笔下,屡屡出现传奇式的英雄———少侠形象。英俊潇洒、武艺高强、济贫扶弱、保国安邦,充满了少壮刚烈之气。《白马篇》中的幽并游侠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古诗维系着数千年的传统,凝聚着56个民族的心声。它是世界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尤其对青少年来说,诗更像是一把钥匙、一股清泉、一双羽翼,帮助他们打开知识的宝库,给他们注入情感的活水,让他们在艺术的王国高高飞翔。时下,"诗歌进校园""诗歌进课堂"成为众多学校打造校园文化、促进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与突出亮点。本期,我们将为您介绍积极构建"诗意校园"并以此为主线创建特色品牌的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18.
19.
"诗意地栖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理想,教育也应该是这样一个美好的追求过程,因为教育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神法,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点金术,教育就是每时每刻地浸润化育,长期不懈地了解和启迪。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努力为孩子开辟一个能够自由飞翔的理想空间,  相似文献   

20.
研究诗词要从景观意象入手,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表现在内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反映在外则为具体的客观物象。本文试图从景观意象的几种代表性建构类型上加以探讨.并对其深层意义进行概要分析,揭示其所反映的人生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