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如何看待和摆脱自己的人生困境?我们如何看待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中国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最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说实话,这么多年来,我对这句话一直感到非常困惑. 首先,人心怎么可能不古呢? 人性的贪嗔痴从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人的欲望与自身能力的差距、人面对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的惶恐、人...  相似文献   

2.
徐胜 《新闻实践》2005,(2):34-35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当然不是指物理距离。情窦初开的人都知道答案:我爱他(她),可他(她)却不知道。真个是"咫尺天涯"。因此,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 因为不是物理距离,因此改变方式可以有很多,比如一次握手。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2012年的到来,《有感而发》将取代《档人心语》,成为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北京档案》的一个新亮点。《档人心语》于2007年开栏,今已历时5年。何为《档人心语》,开栏首期编者按曰:"档案人内心之实话也。而解读档人心语,便是本栏宗旨。"本此宗旨,《档人心语》载文50余篇,从内容看,大体为五方面:一是关注大局。《档人心语》虽属副刊中仅有一个页码的小栏目,但在围绕中心工作、弘扬主旋律上当仁不让。开栏之年,正逢党的十七大召开,迅即  相似文献   

4.
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现阶段中国人的欲望排行榜中,"赚更多的钱"高居榜首,其次是"环游全世界",而"中大奖"、"桃花运"等也位列前茅.  相似文献   

5.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静 《新闻传播》2009,(11):113-113
一条好的社会新闻,往往会使受众产生二次传播、或争相评说的欲望,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新闻中细致、真实能打动人心的细节。  相似文献   

7.
典型人物采写是新闻报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记者"成名成家"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挖掘典型人物的独特闪光点、用复杂的环境来映衬人物、用文学化手法打动人心、用"群众语言"吸引群众等方面,探讨了纸媒做人物报道"抵达人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 "今日可谓乱极矣!……今日之乱非往昔所谓乱也.往昔之乱不过兵戈而已,兵戈既息,乱即止焉,人民安居乐业如故也,安静无哗如故也,礼教如故也,风俗人心如故也."甘鹏云这段关于"乱象"的惊呼不是针对清季,而是针对民国的.今昔之乱与乱不同,犹如顾炎武所说"亡国"与"亡天下"之不同.文中引了顾炎武《与人书》:"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阙矣.百年必世养之而不足,一朝一夕败之而有余."  相似文献   

9.
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考量播音艺术用声气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播音艺术用声更好地表情达意?如何使这种用声在表达上"声情并茂"?是什么使语言具有了"表情性"?本文试图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情与声的中介——气息——作以分析. 一、情乃气之源 心理学词典对于情感的认定是:"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10.
西方有条新闻学标准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但是,在新闻媒体云集、新闻信息爆炸的今天,不管是"人咬狗"还是"狗咬人",甚者是"人咬人"都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了,因为它们都不够"匪夷所思""大跌眼镜"欲望就是罪恶的根源。受众猎奇心理不断膨胀,一些媒体记者便应声而起,一条条让人瞠目结舌,惊心动魄的"假新闻"开始频频曝光于媒体上至国家大事,下到日常生活,虚假新闻可谓是把全国人民忽悠了个遍……  相似文献   

11.
消费时代文艺类畅销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消费时代呢?"消费"一词是从经济学领域进入现代词汇的.在现代汉语中,"消费"是指"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现代汉语词典>).而从个体来看,"消费"是指消费者花费自己的劳动(表现形式为金钱或者物质)来获得肉体或精神上的满足,即通过消耗产品来满足欲望.当人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往往不会止步不前,它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和潜在多向性使它能够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并膨胀.因此,当社会生产相对基本消费需求过剩之后,生产者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就只能通过刺激人的欲望而使其膨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在物质领域,生产者往往通过增加物质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方式来达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2.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大众消费已超越了温饱水平之上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商品化的社会。在当今消费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欲望的表达首先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快感享受,身体首先是作为看与凝视的对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主宰了消费文化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无意识的表现,但是这种窥探欲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使社会的风气变得岌岌可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知情权有了更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使得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影响,易被侵犯。这两者的冲突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1):79-80
达人秀的精神内涵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执着的励志精神,承载着中国人大爱的情感力量,承载着中国民众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中国达人秀"其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才艺的选秀节目了,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整个节目营造了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才艺背后的故事,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曾说过:"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无意识的表现,但是这种窥探欲的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使社会的风气变得岌岌可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众的知情权有了更广阔的渠道,同时也使得人们的隐私权受到了影响,易被侵犯。这两者的冲突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欲望城市     
每个人都有欲望,城市模样是各种欲望角力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强势者会使城市成为自己的欲望载体,因而,城市是属于他们少数人的  相似文献   

17.
戴墨 《记者摇篮》2007,(9):12-13
让新闻"实"起来,让新闻"活"起来,让新闻"鲜"起来,让新闻在一种"温度"中感动读者,无疑需要记者的深切投入。深切投入基层,了解新闻事实;深切投入生活,倾听群众呼声;深切投入人心,感受心灵诉求;深切投入情感,写出让人难忘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8.
陈曦  曾一果 《编辑之友》2021,(11):22-27
文章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主体间性背后的欲望结构,以及"他者欲望"如何在交往理性中发挥多重作用,以期对理性认同的深层运作机制有新的认识,为跨文化传播中不同意义符号的缝合提供新的视角.研究表明,在跨文化交往中,作为主体欲望根源的匮乏导致与"大他者"的象征性认同存在缺失,但这一深层欲望同样推动着主体持续地追寻认同他者的欲望以及被他者认同的欲望,借助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交往理性完善自我建构.此外,由于主体在他者的位置欲望,欲望对象的重合会引发矛盾冲突,这是交往理性需要应对的难题,但同时也为缝合点的意义整合创造更多契机.  相似文献   

19.
赵玉君 《青年记者》2012,(35):34-35
高校校报副刊是校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版面一起,共同承担着舆论宣传和文化传播的职能,正所谓"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一份好的副刊,会给人回味悠长的感觉,让人有收藏的欲望。校报副刊在昂扬向上的主题之下,要兼顾内容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龙应台有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社  相似文献   

20.
在消费社会中,"人"作为广告受众,存有主体建构与欲望支配两方面的主体性危机.主体建构危机表现在媒介受众在主体位置上的纯粹性失真和媒介受众进行以"消费仿象"为核心的排他性主体建构;欲望支配危机表现为媒介与广告控制了"公共欲望"的生产与再生产、"公共兴趣"被媒介与广告支配、公众对媒介与广告的"宣泄依赖"、广告与媒介藉消费社会的"符码关怀"控制公众的"爱与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