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工作过程的和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课题。文章以工作过程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析当前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因素,然后结合珠三角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和学校自身优势,以营销策划、房地产估价方向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了基于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最后对课程体系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它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文章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思路与过程,并提出了该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课程开发,就要准确定位高职会计职业能力,认真分析高职会计职业具体岗位,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会计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组织课程体系,达到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为适应会计职业的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针对传统学科课程体系远离工作世界的弊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内容和形式两个维度构建专业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教育"两个体系",通过"两类课堂"和"四种教学活动"的教育合力,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二维"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欠缺造成行业和社会认可度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突出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阐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建筑类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中,专业劳动技能培养处于中心地位,教学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教学内容侧重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因此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建筑类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建筑行业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7.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按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通过探索和实践,构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体系必然是基于模具行业和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必须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必然遵循岗位(群)调研分析(含职业成长阶段分析)、工作任务分解、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转换这一流程。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为例,研究高职院校中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符合职业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关系和教学安排为例,阐明学科课程体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既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又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实践的需要.这种课程模式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学生综合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注重在工作过程中培育出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全符合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课程的要求,摒弃了以往的强调完整学科的课程体系,重构了渗透着工作过程知识以及能够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全新型课程,最终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提出高职高专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专业知识先进、实用”的原则,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根据要求,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装饰构造》课程改革为例,对该课程优化整合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可以构架为"一条主线"、"三大模块"和"五个结合"的综合体系.其课程体系开发以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包括<收银员基础与技能>、<出纳员基础与技能>、<会计与实训>、<税收与实务>、<财务实务>、<审计与实务>6门核心课程,并根据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来设计核心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会  严海霞 《职教通讯》2019,(15):41-45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以大思政的理念系统建构通识课、思政课、专业课等课程内容的逻辑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确立建立全人育人的教学改革机制、建构以生为本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培育契合岗位的立体化职业素养等理念。具体行动路径为:政学统一、理实一体,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显隐结合、逐层推进,塑造学生的政治信仰;课堂参与、课外体悟,改变学生的职业认知;专兼结合、内外联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针对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重客观知识,轻个体知识;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重物质效益,轻精神发展等问题,提出高职课程建设的走向:将实践知识纳入高职课程,实现技术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将技能训练与道德修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实现从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到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是高职教师教育专业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在教师资格证国考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将国考内容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既能保证师范生的教师资格证的通过率,又能保证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教师资格国考对高职教师教育专业产生的影响,阐述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并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提出了教师资格国考内容与高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融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既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具有较高思想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同时也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获取思政教育知识,明确思政育人与课程育人目标。然而现阶段,在实际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方式方法创新不足,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与建构主义理念不相符合等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培养综合型人才。对此,在今后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需要高职院校以建构主义为基础教育原则,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课程思政教育规划体系,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非“制器”。高职院校不仅要传授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也要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作为重要任务。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健康心理,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是懂技术、会操作的“职业人”,更是具有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有能力的公民”。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开拓第二课堂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素质教育由基础教育拓展到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历史过程。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可确定为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要素。要全面推进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面向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推进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实施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双证书”制度;营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戴向芸 《高教论坛》2014,(12):126-129
开展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职业法律素质为核心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科学建构高职生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基础性法律课程、专业性法律课程和专门性法律课程结合的多层次的职业法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往往强调结果而忽略了学生获取知识内化成自身能力的过程,因此探索顺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网络专业为例,阐述一种全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3DCC)的开发以及实践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