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晓昕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22-123,134
“意淫”是贾宝玉性情方面的重要特征。因为“意淫”,贾宝玉对身边女孩儿们的言论、举止显得非比寻常。他在追寻美与理想的驱动之下,于女孩儿们的世界里饱尝了愉悦,但也在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饱尝了痛苦。试从“意淫”的初指,“意淫”的表象和动因,“意淫”的悲剧内涵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对《红楼梦》中“意淫”一词做出释义。  相似文献   

2.
从“童心”和“意淫”两个角度切入,分析了曹雪芹“人学”思想的基本表征及其在《红楼梦》中的体现。认为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倾注了对“人”的关注、爱意与温情,是“爱博而心劳”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3.
“意淫”是打开贾宝玉感情世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淫” ?“意淫”并非行为的浪荡 ,心灵的淫秽 ,而是一种用情的专注 ,对情的痴迷。但“意淫”也决不排斥“淫”。情感的最终结果 ,必然导致两情相交的欲望。可见 ,这种“意淫”是以情为先导 ,以爱为根基 ,是建立在“痴情”基础上的。《红楼梦》通过警幻仙子之口将宝玉的儿女之情界定在“意淫”范畴内 ,这同时也反映了《红楼梦》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教师参与课程"合理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方式较长时间以来一直是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央集权型国家)的“合理”方式。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现实问题的涌现,这种“合理性”受到了怀疑。人们开始认识到,教师亦是课程主体之一,他们应当“参与课程”。从我国来看,对“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重视与我国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制的推行是紧密相联的。无疑,教师参与课程是这一体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然而,教师参与课程的内在合理性何在?教师如何“合理”地参与课程?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认清。一、“教师参与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参与课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情”在《红楼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指示了《红楼梦》的文本意向。曹雪芹的“情”既有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复归,更有个性解放思潮的激荡,是包含着更多异质于传统文化心理情感的价值取问,投射了曹雪芹创作主体的自觉和自省。因“情”而生爱,曹雪芹建构了“情”的价值观念,这就是宝玉的“情不情”或“意淫”,或黛玉的“情情”。意淫(鲁迅所谓“多所受者”)正是曹雪芹建立起来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精神体系和价值信仰,也是曹雪芹哲学思想的表态形式,是他对抗封建专制文化体系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积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将学生的种种活动纳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轨道。在“训”字上作文章,也是解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良方”。“训”的本义是教导、教诲,但对于“练”来说,凡属于教师的一切施教行为(包括观念)都可以说是“训”。基于这一点,教师在教学实施“训”时,应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确定“训”的内容。训练内容可以依据大纲有关年级训练的规定与单元重点训练要求来确定,通过分析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包括字、词、句、段、标点等),择取最为精彩的部分作为训练的“范例”。以《朱德…  相似文献   

7.
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心理辅导与咨询中,“价值参与”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价值导向”是“价值参与”的最佳选择。“价值导向” 主要方式有:价值澄清、价值归因、价值选择、价值干预和价值认同等。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或由这些方式构成的“模式”,辅导员(咨询员)均应遵循“价值导向”的基本准则。为使“价值参与”、“价值导向”正确而有效,辅导员(咨询员)还应着力于建立良好的辅导(咨询)关系,结合认知与情感的因素,并对道德发展的理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看《大家》     
本期“前沿”继续推出叶开的长篇《青春期》(下)。下半部与上半部一道,让读者确认了“青春期”的主要内容真个就是弄不疲的联翩意淫、搞不清的男女关系。“我”恋爱并被甩,前后与几个女生暖昧。对于“我”的搞笑、怪诞行为与心理,读者一面喷饭,一面莫名其妙。幸好作者及时出面,在小说中做出了解释:“我梦想讨个大城市妹子做老婆。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却是一个村姑。  相似文献   

9.
“昆明”一词是个南亚语词,其本义是“人(人们、人民)。”昆明族当初应是一个南亚语民族,后来在汉藏语人南下的浪潮中,有的部分南迁,有的部分被同化,昆明族中的南亚语民族的成分渐渐淡化,汉藏语民族的成分越来越浓,最终成了汉藏语民族,但其族称却仍然是南亚语的。“巂”是个汉藏语词,本义也是“人”。“巂”人当初就是个汉藏语民族,这点与昆明族不同。孟高棉语民族中孟族的族称“孟”、芒族的族称“芒”、莽人的族称“莽”等词,与“昆明”、“吉蔑”、“高棉”等词同源,而本义也是“人(人们、人民)”。  相似文献   

10.
若p、q表示命题,把“p或q”、“p且q”、“非p”形式的命题分别简称为“或”命题、“且”命题、“非”命题.要正确理解“或”、“且”、“非”的含义,只有掌握这三种复合命题的判定与构造.下面就此谈谈看法,仅供参考.1含有“或”、“且”、“非”命题的判定 含有“或”、“且”、“非”词语的命题并非都是复合命题.如: (1)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零. (2)若X>1或X<-1,则X>0. (3)X2-X-6的解是X>-2且X<3.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等四边形. (5)非本实数的零次幂等于1. (…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