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在当代学界获得高度关注,也在一些实践活动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如何理解其空间理论,依然聚讼纷纭。其中,空间和语言的关系是其空间理论的关键之一。空间和语言的关系研究在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空间哲学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科学比如建筑学中获得颇多进展。在列斐伏尔的视野中,空间和语言的关系非常紧密,语言不能离开空间,空间也不能离开语言,不能夸大语言或者夸大空间,而需要从社会生产作为空间和语言的中介,从空间、活动和语言三者互动的角度去理解空间三元辩证法,即空间实践、空间表象和表征性空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空间活动大国,在空间碎片研究技术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在空间碎片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空间碎片减缓立法体系不完整、缺乏统一管理空间碎片的机构、空间碎片政策与空间碎片减缓立法不协调、责任保险制度缺失等。在我国空间碎片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中,应规范空间碎片减缓立法体系,明确空间碎片损害责任,统一空间碎片主管部门,完善相关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学公共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既体现出教育的"空间性",又反映出空间的"教育性"。大学人需要在当下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来一次"空间转向",迎接教育空间时代的到来。其实,无论是古代大学还是近现代大学,都十分注重公共空间的创设,可以说,一部大学史也就是一部大学公共空间的创设与治理史。当下大学公共空间有许多不令人满意之处,主要表现在公共空间文化缺失,生活空间与教育空间分离,公共空间布局失调,网络教育空间不足,教育空间创设不足,为此要强化实体教育公共空间和网络教育公共空间的转型与治理,实现从一般空间向文化空间、从实体空间向虚拟空间、从传统空间向现代空间、从落后空间生产向先进空间生产、从空间生产向教育空间治理的转型,打造"空间育人"的特色与品牌。  相似文献   

4.
大学跨学科研究推进的空间视角是一种有别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的视角,为此,在大学跨学科研究推进的探索中亟待来一次“空间转向”。在空间视域下,中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空间障碍昭然若揭,主要包括物质性空间障碍、精神性空间障碍和社会性空间障碍。为了克服这些空间障碍,可以在空间实践中以物为抓手,打造跨学科研究场所;在空间表象中以秩序为突破口,使跨学科研究精神深入人心;在表征性空间中以实践为切入点,涵养跨学科研究习性。  相似文献   

5.
在向量空间中引入了弱空间的概念 ,把维数公式定理推广到比子空间更广的一类弱空间上 ,揭示了弱空间、弱空间的弱和、弱空间的交在量 (维数 )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阐述上海豫园掇石空间格局,分析豫园掇石营造空间的手法以及形成的六种空间效果:空间对比、导向空间、空间渗透、丰富空间、空间延展和空间连贯。指出豫园在掇石空间营造方面的不足,并以之为例,提炼掇石营造空间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乡村空间的资源和权益在城市更新、城市扩展等大规模城市化运动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公正对待,从而导致乡村社会存在空间发展不平衡、空间共同体疏离、空间优秀文化发展乏力、空间环境污染和差异性空间丧失等空间社会问题。这些现象的产生可以从空间实践的历史逻辑、空间表征的资本逻辑和表征空间的文化逻辑中获得解释。乡村空间生产的良性发展,需要遵循新时代空间正义原则,在新时代价值引领下构建乡村空间内外协同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乡村空间治理多元主体的作用,用积极开放的空间民主,大力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因地制宜促进乡村空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空间是从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员所苦苦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是艺术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平面设计的空间形式包括:正、负空间,层次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和三维透视空间。这些空间形式在平面设计中都有其鲜明的视觉特征,突显出空间形式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间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从关注绝对空间的形而上学空间观到关注空间生产的社会空间观和关注想象空间的诗性空间观。空间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西方学界在20世纪70年代甚至出现了称得上是人文社会科学和政治发展中重大事件的空间转向,而空间问题在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还不够,所以,为了能够在充分了解此问题的基础上与西方对话,就非常有必要对空间意义的演进从形而上学空间观、社会空间观和诗性空间观三个主要的方面进行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
空间批评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的景观和空间、空间的社会属性、空间的文化属性和空间的身份属性,文本中的空间是一种多维意义的指涉系统。司各特在其作品《艾梵赫》中通过景观空间、社会空间和个体空间的描写表达对犹太人所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怜悯以及对犹太人在以基督教为主流宗教信仰下生存的忧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空间立场提出,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空间症候表现为物理空间边界模糊使教师工作时间持续递增,社会空间交往异化加重教师工作负担,精神空间内耗严重让教师备受身心宰制烦扰。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空间病理来自物理空间广度无限延伸,造成教师专业职责泛化;社会空间关系联结弱化,催生教师产生交往焦虑;精神空间意向自主消弭,遮蔽教师主体生命意蕴。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应通过明确教师职责的空间边界降低其在物理空间的工作负荷,通过提高交往关系的和谐性形成其在社会空间的交往共识,通过彰显教师的生命属性畅通其在精神空间的纾解渠道。  相似文献   

12.
虚拟学习社区的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通常,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存在着三类社会空间,即个体空间、群体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三类社会空间在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网络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功能则相互补充。在群体空间的学生群体空间中,一种新型的学生群体——“课群”开始取代传统的班级群体,并且在互动媒介、学习方式、人口结构、社会网络、角色分工、群体意识以及群体规范等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两个空间场所中:花园、屋子。这两个空间场景不仅是小说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的场所,还是具有确定含义和主题的文化场景。本文正是想通过解读上述的两个空间场景在小说中的特定语境下所表达的空间意象,来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空间:花园空间、屋子空间的空间隐喻,并试图对小说中空间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探究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对进一步认识狄更斯小说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的空间体现着工业革命初步完成之后现代技术的进步性,以及工业资本主义对空间的改变引发各种空间问题。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人们既臣服于空间的束缚,又在空间中实现"审美救赎"。空间的脱域、空间的分裂、空间中体现的权力秩序三个方面都体现着空间的现代属性。他们相互交融共存,以此形成《雾都孤儿》中特有的现代空间。  相似文献   

15.
从子空间、相对正则空间、相对正规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一些相对拓扑性质,获得Ti(i=4,5,6)空间中X的每一子空间在X中正则,X的每一子空间在X中正规等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数学观察中激活空间观念,在数学操作中形成空间观念,在数学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数学思考中深化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7.
对ppl-空间、wppl-空间的映射性质进行了探讨,并得到一个结果:ppl-空间(wppl-空间)在有限对一连续的开映射下的象是ppl-空间(wppl-空间).  相似文献   

18.
在文[1]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S-L空间的映射性质及和空间的性质,指出了S-L空间在映射下的象 及原象的性质,并指出了可数个S-L空间的和空间是S-L空间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在本体上具有非结构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关系上让学习者寓于学习空间之中,在功能上致力于筹划并实现学习者生命可能性,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要放弃对空间科学化的迷恋,回归基于生活世界的学习空间;要打破学习空间的边界,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将空间权利返回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相似文献   

20.
李肇正的中篇小说《永远不说再见》中的"不夜城"的空间在城乡二元对立权力空间中,既是乡村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空间霸权的产物。在这种空间中,文学只是城市权力话语的文学。对"不夜城"的空间来说,城市的社会空间是封闭的,文化空间是对立的。小说主人公成为城里人的希望既是这种空间格局的产物,又最终被这种空间囚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