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以自建为主,缺少合作共建的发展现状,运用质性分析、个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采用"分析→建构→检验→完善"的研究路径,构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合作理论框架和合作过程管理框架,阐释了个性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因素、合作的支撑维度、合作的领域方向以及合作过程管理等内容,并介绍了校际间开展信息化建设合作的实践个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高校体育院系与企业之间必将开展越来越深入广泛的合作,常用的合作模式有赛事合作、校企共建高水平运动队、校企共建经济实体、校企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等。当前高校体育院系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法律保障措施不力,企业在与教育合作方面思想不成熟,高校体育院系的认识不到位,管理制度弹性不够、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做到真正融合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国防科研开展产学研合作高度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是高校国防科技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高校与军工企业通过成立合作委员会、共同设立联合基金、共建联合科研平台等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有利于促进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4.
深度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是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前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继提出"三三模式"之后,再次探索学院与地方产业园"院园融合"的新型育人模式。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政校企共建数字科技园,建设集人力资源开发与服务、科技合作与服务、产业集聚与培育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本文从机制和策略等方面对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院园融合"育人模式进行探究,为我国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5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信息化要求通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逐步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支撑学习型社会建设,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东来 《中国教师》2013,(Z1):72-72
职业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和就业教育,更是技能教育和成才教育。长期以来,中职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不接轨,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在合作过程中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合作,究其根源是学校与企业未能真正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如何在当前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认为大力推行校企"共建共管"、探讨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共创经济效益、共育职业人才,才能构建长效、稳定、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双园融合"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它是以专业建设为前提,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享资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通过调研,本文从学院角度对比分析"校中厂"与"厂中校"合作方式的成本效益,提出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双园融合"办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签约仪式于5月23日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于永明在签约仪式上介绍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他指出,要以"浙江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以《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三通两平台"为重点,在宽带网络建设、数字校园建设、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培训等方面与浙江联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于永明希望,省教育厅和浙江联通要本着精诚合作、互惠共赢的态度,努力构建双方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新机制,扩大合作范围,强化合作内容,提升合作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意两国人文交流历史悠久绵长,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在共建"一带一路"新背景下承担着新的使命。目前中意两国高等教育合作交流呈现的主要特点:以语言互学互通为基础,拓展拓深其他领域合作;以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促进中意留学教育交流;以孔子学院为平台,推进共建方全方位交流合作。深化发展面临着主要挑战:专业设置结构性失衡,不能有效对接就业市场需求;项目设计上存在缺陷,难以达到参与者的实际要求;孔院当地化进程缓慢,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能力有限。对此要采取有效策略:对接"一带一路"需求,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中意高等教育共同体,促进两国高校间学生双向流动;打造特色型、智慧型孔子学院,加快推进当地化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教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资源和核心载体,其职业特征属性决定着校企合作共建教材成为必然选择。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已经基本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建的良性发展模式,但仍存在合作深度不足、教材内容针对性不强、教材形式空洞、教材育人性功能欠缺等问题。从布迪厄场域论的视域出发,以场域、资本、惯习三大要素作为理论逻辑分析的主线,重新解读校企合作场域中共建教材的真实内涵与特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场域论下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教材的新路径:构建立体化的校企合作场域,推动“教材—课程—职业领域”的转化与融合;加强不同资本的融合,不断完善资源共建、成果共用、人才共享机制;培育合作共建的惯习,落实产教融合、供需结合、权力共享的合作理念。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动力源。如何开展校企深度合作?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着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互动"的共建、共管、共享和共赢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信息化时代下,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调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应运而生,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当前,高校财税类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模式单一、“双师型”师资缺乏等问题。为此,高校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双方要共商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双岗互融的“双导师制”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3.
201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域实现多项创新,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步入"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并存的历史新时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入大提升新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到国家关注层面,信息化专家组织进一步健全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背景,然后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该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践,包括确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企业;探索实施"1443"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对接岗位,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实施三段式育人,共同开发育人模式;推行双导师制,共建教师培养机制;二元对接考核,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共同建设评价机制,加快学生职业发展;发挥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信息技术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构建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平台、校企远程视频互动学习平台、校企合作信息港平台以及平台建设与运维体系,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促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高职院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助力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曹占江 《甘肃教育》2013,(21):23-23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对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创造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伍鹏 《职教通讯》2012,(2):26-29
高职旅游院校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认真研究和探讨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深层次合作实施途径,对促进我国高职旅游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旅游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虽然形式多样,但大多数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阶段,整体上尚未建立顺畅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而推行灵活多样的"工学交替"形式,探讨校企互动式的合作新模式,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共建旅游产学研合作联盟,校企共建二级旅游院系等,是深化旅游院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2014年9月18日,自治区教育厅分别与电信、联通及移动三家通讯运营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窦贵君、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信息中心负责人及三家运营商的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签订此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在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加快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的进程。经协商,自治区教育厅与三方运营商确认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着"政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要实现再次飞跃发展,必将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结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机制,从合作平台建设、机制形成、发展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其他院校的校企合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2014,(13):121-121
湖南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又迎来新的重要发展机遇。2014年4月18日下午,湖南省教育厅与湖南联通在长沙签署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宣布,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网络建设、内容建设、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战略性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