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说法,可见,读书自古以来就是多么重要,而在语文学习中读书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递增、涵育、展露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有效施教。笔者和同事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四书”教学法,即抓住学生“听书、读书、写书、出书”的关键环节,给予恰当引领,让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柔波”里,促进学生语文慧根的增长、语文素养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直接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很辛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然而语文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这种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语文课程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和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至关重要,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学生语文学不好,恐怕与语文教师忽视学生心理愉悦因素有很大关系。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可能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让他们变苦学、畏学、厌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5.
比较阅读一直是语文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比较中见优劣、知得失等是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这种比较的精神一直贯穿在语文教材中,如学习完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后,教材也在课后练习题中出示了一首席慕容的同题诗歌,要求学生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把此文与彼文作比较,这需要一种鉴赏能力,也需要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高,语文素养一般,往往找不出什么异同,而且创作者不是自己,学生的参与欲普遍不强。面对这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一般的学生,激发他们自己内在的“比省”意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所谓“比省”意识,就是学生自觉与作者比较,进而反省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接着把意识外化为一种自觉行动的学习方法。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比省”意识得以强化,在不厌其烦的学习实践中,各种语文能力必能逐日提升。  相似文献   

6.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曾提到语文学习的三点经验:书靠“读”,文章靠“写”,还应背诵。我觉得这三点经验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永远成为我们教学活动中取之不竭的宝贵经验。今天,我着重谈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语文学习重在多读”这一观点的一些认识。我认为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我们不应忘记思维能力是学生一生成长的不竭动力,支持着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越新的高度。有人说:"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坚持不懈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与语言,那么,他就不能真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说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素养是什么?素养是"平日的修养",素养这东西不是一天两天能培养起来的,如长身体,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若把语文素养的养成比作长身体,那不妨把语文学习比作吃饭。怎样才能长好身体?吃饱饭,吃好饭,消化吸收好。如何吃、以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吃都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9.
10.
该如何教语文?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数学的核心在哪里?对人的培养会产生怎样的作用?语文教学的现状是否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于是,有关语文教育本位的诸多思考便扑面而来。笔者认为;在常态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大胆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让学生争做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从而使他们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学生学好语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点已成了每位语教师甚至是家长的共识。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见,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魏星的研究词典中,本体本真本色是出现最多的词语。他倡导按照言语生成的规律来教,以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儿,追求语文教学的敞亮境界。人在发展中,时时被自身或身外的东西遮蔽着:功利遮蔽灵性,愚昧遮蔽智慧,感性遮蔽理性,奴役遮蔽自由……语文教学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命运,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在路上一直追寻那种属于自己也属于语文的敞亮和自由。那么,怎样走向敞亮的语文境界呢?本刊记者就此访谈了魏星老师。  相似文献   

13.
汉语拼音是认识汉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这对刚踏入校门的孩子来说,“拐杖”能否拿稳,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之路.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让学生感受拼音的独特魅力,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热爱语文的兴趣,为发展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奠基.下面,笔者就拼音教学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语文这一学科,不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它本身历史浓厚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生活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它给我们以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智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了语文课堂。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很重要,语文真的很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不到良好效果,平时语文学习更多是被灌输,是来不及消化的速成学习,时间久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7.
高水利 《考试周刊》2013,(43):56-56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了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开放的学习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个性,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努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的主体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而又奋发进取的氛围中展现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当了将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师,也曾开展过诸如语文学法指导、思维训练、思想渗透、学科整合等多项专题研究,但在一波又一波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实践就像颠簸在波浪间的船儿飘忽不定。上世纪末语文界展开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使我逐渐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找到了自己新的教改方向: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20.
作业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的质量如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作业能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能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发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传统的中学语文作业大多是写生字、做习题,这种形式的作业容易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也和语文的学科特色相背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