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许多学校校园都贴着"校园无小事"这条标语。"校园无小事"意味着校园中的事都是"大事",为什么能这么说?我觉得这是从教育的重要性方面来说的,校园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每一件事都与人的成长有关,要把它当做大事来办,这大概就是"校园无小事"的意义。但这样说,对天天处于操作层面的教师来说,并没有多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底层教师,我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中国教育的问题。一、行政化过度带来教育的不幸教育应该由教育家来办,要"去行政化",这是我们多年的呼声,行政应该为教育服务。但实际情况是,教育是行政的附庸,是行政的工具。基层学校的主要领导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和应酬,然后又  相似文献   

3.
正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师。30年后,调任衡阳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在周法清看来,这只是"归队"。对于教育而言,周法清说,自己是一个"老兵",也是一个"新兵",但都要把教育当成"良心活",用"心"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记者:重新"归队",您有什么感受?周法清:来教育局之前,我在衡阳市国土局工作。说实话,刚来的时候我有点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感觉,自己从"见效最快的部门"到了"见效最慢的部门",从"一个最不缺钱的部门"到了  相似文献   

4.
正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以情感为前提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也是每位教师应该恪守的准则。教育的内容早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书",而更加注重于"育人",因此,对于如何带好班级,如何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这一直是众多班主任所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下面就此谈谈本人的做法。一、用爱沐浴学生、温暖心灵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一位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才能让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来,江苏锡山高中、北京三十五中等六所中学成立的"中国高中六校联盟",致力于"走向现代高中"的学科建设,为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本质回归,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每个学科组都必须提炼出"学科宣言",让每位教师清楚自己对学科教育理想、信念、价值观的追求。教师上课,必须对所教学科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哲学的层面上明确"我是做什么的""我要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我需要什么支持"等问题。教师一是要明确自己是教书育人的,这是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二是要明确自己是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不少教师习惯于做教育教学的实践者,诸如上好课,教育好学生等等,认为这是责任所担,情理所在,至于"参与科研",便不免要皱皱眉头,说"不"字了。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声称教师本来就很忙,哪有闲工夫做"高档事";二是怕,认为"搞科研太难,我干不了。"这样一来,教  相似文献   

7.
一都说教育是神圣的,但不知今天说起"教育理想"还能让多少教师砰然心动。对"理想"这两个字,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缺少一个前缀词——"我自己的"。我们应该有"我自己的理想"。我一直相信,教育理想从来不是教育家的特权,也不只是贯彻国家或者学校的精神。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憧憬,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作品是"人"。教育是在创造未来。人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  相似文献   

8.
邢奇志 《中国教师》2014,(13):89-92
<正>2014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插播了有关"北京十一学校"的报道,画面出现的不是专家、学者及教师的形象,而是"喘着"、"跑着"、"说着"与"笑着"的流动不息的孩子们,最后学校校长指出:教育就是让孩子发现自己。这和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着相通之处,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到教师专业的存在价值。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可以"看见"教师专业的发展,看见教师群体中的你、我、他及社会……约翰·洛克告诉我们: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思",思想在哪  相似文献   

9.
李霞  徐吉志 《四川教育》2007,(10):10-11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实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在什么时候,窦桂梅这个名字以当今教育界名人的方式进入我的脑海,但未引起我太多的关注。2008年暑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随想,于是,我上网搜索"对教师影响最深的二十本专著",其中一本书名《玫瑰与教育》,名字很吸引我。为什么象征浪漫的"玫瑰",会和严肃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呢?就这样好奇的从当当网买回了它,对于作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是我对窦桂梅的初步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常常容易被忽略。关注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不仅是大众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的必由之路。要转化学困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智慧。下面我就谈几点转化学困生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正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一书有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我以为这还是不够的,应该加上"每一位教师",因为好的学校教育不是仅仅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面向教师个体的教育。或许不少人会强调李希贵校长以及北京十一学校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体制背景",这当然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但我以为即便以同样的背景给  相似文献   

14.
常说教师必须"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且我们总把"身正为范"放在首位。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昌曾说:"教师是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这一职业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先进、主流的教育思想来教育年轻一代,很难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起来。教师的水平体现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师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教师能给学生一种人格上的魅力,如果没有,他就不算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多年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历经了几所学校的兴衰荣辱,感受了不少欣喜与痛苦,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深刻地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教",必须更注重"育"教育,既要注重"教",更要注重"育",把"育"做到位了,"教"才有根基、才更有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16.
王忠文 《中国教师》2008,(24):26-26
<正>在生活中,一些领导、专家经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以此来鼓励或者刺激教师。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对此并不以为然,他们的教育经历表明,有一些学生是难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学生说"我讨厌写作文"、"我不会写作文",教师该怎么办?作文兴趣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源头应该是教师的爱心和智慧。教师要敏锐地发现亮点、及时地抓住契机。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与教育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理论命题,更是紧迫的全球性与全民性的实践问题。"教育是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而"可持续发展"既是教育的内容、价值追求和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自身定位和发展的内在诉求。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与教师教育结合,而教师培训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更要体现价值导向、综合融入、方法引领、参与合作、转化创新等特殊的专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陈冬仁 《江西教育》2011,(12):46-46
<正>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江西教育》编辑部组织的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所以我格外珍惜这次机会。经过为期四天的学习,我受益颇丰。"什么是教育新闻?我们该如何采写教育新闻?"培训班上,有学员问道。《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徐光明站长告诉我们,写好教育新闻,要学会讲"三种话"。一是要善于"讲新话",包括通过借鉴吸收说的"洋话";二是要  相似文献   

20.
倪潜梅 《江苏教育》2014,(13):69-70
<正>作为教师,我们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无数。可遗憾的是,很多学生还是会说:"我希望老师能对我多一点关心。"我认为,这是因为当下的教育过多地关注儿童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儿童心灵对情感关怀的需求。习作是儿童生活与心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习作付出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