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功发 《武当》2011,(3):42
一种类似近代摔跤的体育运动在宋代称为相扑,也叫作角抵、角力。传说相扑的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先秦。唐、宋之际,城市经济和商品交换有长足的进步,民间文体活动也随之广泛地开展起来。其中,相扑运动日益受到宋人的重视和喜爱。宋代的相扑已经形成一套规则,与近代的相扑大不相同。比赛时,两人对抗,可以穿着衣服,也可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方法整理分析《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及其社会分层,并对相扑技术和规则做了系统挖掘,主要结论:《水浒传》中的相扑高手众多,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相扑活动普及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水浒传》中的相扑技术既有以勇猛取胜的也有以巧取胜的,与现代相扑不同的是允许拳击和脚踢。《水浒传》中描写的燕青打擂是比较正式的相扑比赛,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场地、服饰及比赛规则,其它的相扑基本都是相扑双方因矛盾而产生的争斗,甚至是性命相搏,只是把相扑作为一种格斗技巧,不遵循一般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梁勉 《收藏》2008,(4):116-1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一组的金代相扑俑(图1)。这两件俑1986年出土于陕西渭南,左边俑通高31厘米,通宽12.5厘米,厚10厘米。右边俑通高29厘米,通宽14.2厘米,厚11厘米。两俑上身赤裸,下身只穿短裤。  相似文献   

4.
相扑,这种身体文化符号它既是日本文化传承的符号,更是日本人思想理念的侧面反应。我们可以发现,相扑代表着日本人的一种精神,就是追求强大的倾向。文章通过这种文化符号告诫日本民族,日本必须克服小的困惑。同时作为日本人精神的寄托,从相扑中可以汲取自信的力量,相扑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即果敢、冷静、奋发、向上。这些都体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向往。所以,相扑体现着日本国民的民族性格,文化精神以及日本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成都和重庆的古玩市场,有时会见到一些壶、瓶、盏、炉等造型的绿釉和黄釉瓷器。因为绿釉的表面常泛出银白色,所以有的古陶瓷爱好者认为它们是汉代绿釉陶器,有的虽然能从造型上看出它们属于宋代器物,但是对于它们的窑口却一无所知。其实这类绿釉和黄釉瓷器是宋代四川广元窑产品。根据窑址发掘与调查材料,以及我个人所见的实物标本,本文拟对宋代四川广元窑的绿釉和黄釉瓷器进行简单介绍,以期有关古陶瓷研究者能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相扑在中国古代颇为流行,宋代更为大盛,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极为喜爱,女子相扑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生的。在史料笔记和小说故事中,都有不少关于女子相扑的记载或描述。较之男性相扑,女子相扑除了具有一般相扑的基本动作和规定之外,它还有一定的女性特色,虽曾一度出现过裸体相扑,但它还是更为注重女性的身形、容貌和着装之美,所以女子相扑兼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方面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马起来 《收藏》2007,(7):69-69
该碗高6.2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5.4厘米,安徽宋墓出土。碗内壁有五条凸线纹,碗底中心印有“河滨遗范”4字楷书底款。这种印有“河滨遗范”的铭文碗是龙泉窑特有产品,目前像这样完整的碗发现很少。“河滨”是指今山东西南部万福河上游的定陶县。传说舜曾在河滨制陶,《史记·五帝本纪》即载有“舜陶河滨,器不苦窳”。“苦窳(yǔ)”指器物粗劣。  相似文献   

8.
相扑在中国古代社会颇为流行,尤其是在清代,这一活动在满族、蒙古族极为盛行。本文从考证学角度对这段史料做出梳理。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帝例行木兰行围,在宴会蒙古各部时,蒙古各部献上相扑等4大民俗表演。乾隆帝为之作有《塞宴四事》4诗,当时蒋士铨、王昶、钱大昕、王鸣盛、石韫玉诸人亦随之纷纷赋咏。这次君臣集体性对相扑等表演的共同记忆,在构造了一个盛世盛况的同时,也将清代的相扑形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为深入了解相扑在清代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9.
祝恒涛 《收藏》2009,(11):88-88
铜镜最初是古代人用以照面饰容的器具,但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还繁衍了一些其他用途,如有的道观山门上悬八卦镜,有的大宅门楼也挂铜镜,意在驱邪镇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宋代体育组织的基本状况与兴盛原因。主要结论:宋代体育组织的类型主要有官方与民间两种,组织的种类繁多,参加的活动也多种多样;宋代体育组织的价值主要有制定礼仪、休闲娱乐、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以及保家卫国;其兴盛的原因为朝廷的重视、经济的繁荣、闲暇的出现和瓦舍的兴盛。建议挖掘宋代体育组织的文化价值,并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收藏》2011,(8):20-24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自古为海岱重镇,文化底蕴丰富,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博物馆富藏汉代釉陶器,其大部分出自马家冢子汉墓。该汉墓位于青州东部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东150米处,应是东汉中晚期北海国某位重要王室成员之墓。墓中所出“宜子孙”玉璧(图1)为青州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2.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自古为海岱重镇,文化底蕴丰富,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博物馆富藏汉代釉陶器,其大部分出自马家冢子汉墓。该汉墓位于青州东部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东150米处,应是东汉中晚期北海国某位重要王室成员之墓。墓中所出宜子孙玉璧(图1)为青州镇馆之宝。釉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已很盛行,尤其在北方地区,成为与南方青瓷相抗衡的品种。马家冢子汉  相似文献   

13.
梅则文  廖永民 《收藏》2010,(12):29-32
唐代是我国陶瓷业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厚葬之风催生了在随葬陶俑上题字的盛行。 题字俑一般为中小型素烧俑或绘彩俑,三彩器也有发现,不过很少。有可能是三彩器表面光滑,字迹易脱落的原因。文字多题写在陶俑背部无彩之处,也有的题在俑的内壁、颈部.足部、裙下摆处的,没有固定的格式。  相似文献   

14.
《宋史》一书是记录整个宋代文化、经济、政治以及教育制度等的一部比较全面的书籍.射箭作为古代的一项比较盛行的运动项目,在《宋史》中也被很好地记载了下来.射箭运动经过不断发展种类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射箭运动在宋代的流行不仅仅局限在上层统治者,平民老百姓对射箭运动的喜爱也可以在《宋史》中寻得踪迹.  相似文献   

15.
珈玮 《收藏》2007,(8):49-51
唐代陆羽在其《茶经》中有言“寿州瓷黄,茶色紫”。寿州窑即为我国唐代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淮河以南的今安徽省准南市地区,唐属寿州。自20世纪60年代胡悦谦先生发现窑址以来,寿州瓷逐渐引起人们的注目。近来年,市场开放,不少寿州窑瓷实物得以面世。笔者感受到,寿州窑瓷确有其独特的神韵与灵气。  相似文献   

16.
张天琚 《收藏》2010,(3):31-31
几年前,笔者在一位藏家处欣赏到邛窑十方堂窑模印莲花纹花口高足盘(图1)。此盘最大直径17.5厘米,高约5厘米,底足呈喇叭口状。盘面模印多达4个层次:中为莲蓬花须,四周围以莲瓣,莲瓣上面呈半圆形突起,盘沿为花口。器形以金银盘为样本,胎薄釉润,做工精细,虽口沿有残缺,仍堪称五代邛窑珍品。笔者认为它并非一般民用瓷器,而可能是官府督造的进献皇室或高官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董理 《收藏》2008,(4):97-98
1986年6月,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为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略呈圆锥形。  相似文献   

18.
张国柱  崔涛 《收藏》2008,(4):118-119
近期在西安民间收藏的古瓷标本中见到4件罕见的耀州窑童子蹴鞠纹青瓷,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理 《收藏》2011,(8):41-47
明末,中原地区举事四起,民众不忍战祸,纷纷越过长城,迁往辽东谋生,山西介休的侯氏家族也随之迁往辽南,并定居海州。后辽东地区被满人攻取,努尔哈赤下令迁都于沈阳,并开始营造沈阳故宫,而侯氏家族奉命专事烧造琉璃砖瓦,至此。侯氏家族掌管的黄瓦窑成为清王朝的御用窑厂。  相似文献   

20.
市民体育从宋代开始兴盛起来,兴起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当时及时行乐、娱乐之上的现实风俗.而从宋代市民体育的构成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以路歧人构成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体育活动传承者与表演者;其二是以瓦舍为主的位于中层的集体育娱乐活动于一体的市民娱乐场所;其三是凝集于最上层的各种近似于专业体育活动组织的会社.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三大体系的发展使得当时的市民体育成为中国历史上独特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