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当前幼儿文学欣赏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有一些幼儿园开展了文学教育,也出现了不少误区,具体体现在:无视幼儿的欣赏主体地位;轻视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忽略幼儿审美情感的陶冶;没有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是我们在组织和实施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必须加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2.
章景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10-13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与清末民初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大量译介,启发与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儿童观的生成,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要素之一,它在儿童文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综合来看,游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三点:快乐原则、幻想原则、自由原则。这三大原则在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中表现非常明显,并且在三者的相辅相成中,建构了一个个极具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吸引力的儿童文学世界,为儿童撑起一片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儿童文学读者追求的是一种快餐式的,肤浅、庸俗,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享乐式阅读;其次,儿童文学被纳入文化产业、娱乐经济的轨道,被迅速而无情地推向市场,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出版商在创作中难免不为市场的利益所驱动与左右,儿童文学的自律性被市场的他律性所取代,片面追求市场效益,忽略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概念从提出到流行一直与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相伴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变革所带来的教育内容的变化。民国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的出现,既是清末以来教材实用化、大众化追求的结果,也是儿童本位的课程观得以确立和强化的反映。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小学国语教材,主要以反复故事和各科知识文学化的形式出现,旨在解决国语教材的文字反复和知识传授所带来的趣味性缺乏问题。儿童文学教材进入国语教科书的丰富和完善过程凸显了三种积极的尝试,即尝试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顺利过渡和衔接,以及无意义的拟声词和有意义的动作字词的大量运用。这些探索和尝试对今天的语文教材编写和组织都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卡通和儿童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卡通是文学和美术、影视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载体和传播形式。卡通对儿童文学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幼儿文学而言。具象化的卡通更易于被幼儿接受。使幼儿更早地独立地接受文学熏染成为可能。再者,在电子传媒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儿童文学文本已不再有昔日的辉煌。借助卡通这种容易为儿童所获取、所接受,深受儿童喜爱的艺术传播形式,能够扩大儿童文学的辐射和影响力,使更多的儿童获得精神的滋养。 相似文献
8.
沈东海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4(1):38-42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的两部巨著。两者都反映了国家、民族的某一段沧桑史,寄寓了作者追求美好、进步生活的理想。文章就史实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幻想夸张手法与其文化内涵,作者的创作经历与思想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张蕾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3-16
英国幻想文学大师罗尔德.达尔在其作品《女巫》中,以精准的笔触和出奇的幻想,成功地运用"叙述上的真实"、"细节上的真实"、"幻想小说文本自身的真实"这三种叙事策略,将女巫世界"描写得如同发生了一样",不动声色地便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然真实的幻想世界中,成功地营造了幻想世界"大真大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是最美的事业——解读秦文君的儿童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生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21(2):16-19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11.
Young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the disabled: A classroom intervention us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Mary L. Trepanier-Street Ed. D. Jane A. Romatowski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1996,24(1):45-49
With the increasing inclusion of special needs children in regular classrooms, experiences which encourag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disabled are essential.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as: 1) to examine the thinking and attitudes of young children
regarding the capabilities of disabled children and the potential for friendship and 2)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related activities in influencing attitudes toward the disabl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hildren's attitudes
were generally positive and realistic regarding the capabilities and the potential for friendship with the disabled. The use
of selected children's books and book related activities positively influenced children's attitudes. 相似文献
12.
华楠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0):23-24
儿童文学整体上要发展,其各个具体的门类也需要相对均衡地前进。本文通过对“热闹型”作品的争议引出儿童文学多样性的问题。文章阐释了儿童文学多样性的成因。具体到中国儿童文学的实际,作者以幻想文学和图画书为例,谈了自己对这两类作品的看法,并指出西方幻想文学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在作品中建构一个独立自足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13.
舒伟 《教学研究(河北)》2002,25(4):326-329
本针对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点英美学研究学科方向设置的现状,参照国内外儿童学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国内高校汉语言学专业硕士点儿童学方向学科发展的势头,提出应建立外国儿童学研究方向或中外儿童学比较研究方向,拓宽外语专业研究生学研究方向的学科内涵和研究层面,推动高校外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这科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柏海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0(1):114-116
在儿童舞蹈教学中要强调摹拟性,突出趣味性,重视知识性,融入幻想性,贯穿快乐性,并将这五者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以求得完善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永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5-7
从"为什么要让初中生阅读儿童文学"和"哪些儿童文学是最需初中生阅读的"两大问题入手,侧重从理论上分析儿童文学与初中生的密切关系;再从"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指导"和"学生怎样获取阅读成果"两大方面展开,侧重从实践上列举供人参考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Xie Dong-shan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4)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它的主要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儿童文学针对的是儿童这一特殊目标群体,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翻译的目的与其他文学的翻译有所不同。翻译目的论正因其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起的作用,更能推动儿童文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方卫平认为儿童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极富张力和理论生长性 ,对它的关注将有益于儿童文学知识体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 ;张永健认为中国 2 0世纪儿童文学既是民族的 ,又是开放的 ,以两者的统一活跃着自己的生命 ;孙志军分析了 195 0年以后的“十七年”、新时期前 10年和近 15年三个研究范式的转换 ,展示出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发展脉胳及现代性品格的生长 ;王泉在分析《哈利·波特》成功的原因后 ,阐释了儿童文学应高扬民族性与儿童主体意识的问题 ;蔡莉莉具体从主题、形式和艺术创新三方面阐析了新时期儿童戏剧创作的现代性问题 ;王念灿从三方面阐明了中国儿童剧的民族性品格 ,从中窥见其基本面貌和发展轨迹 ;曾庆江在分析新时期儿童诗的开放性后指出 ,在全球化语境下 ,开放性是儿童诗具有现代品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对于高校《儿童文学》这门课程来说,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对高校《儿童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怎样提高《儿童文学》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中的\"儿童话语\"——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起源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论主要有四种观点:晚清说、清末民初说、五四说和古已有之说。但究其实际,诸观点皆是从现代性的内部看儿童文学的起源。作为其理念支撑的现代性意识恰恰遮蔽了儿童文学的起源。儿童文学的产生不是先有儿童,才有为了儿童的写作,而是儿童文学本身即为现代性中儿童的一种生产与建构方式。儿童是立法者的一种文化想像,是成人世界的一个他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