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建构学习理论认为,"疑"就是人们在学习或探索的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人们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人们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促使人们去解决这种认知冲突,已达到新的认知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尝试"四疑"教学,即设疑定向、引疑探究、释疑巩固、置疑拓思.下面以正弦定理教学为例,说明"四疑"教学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学记》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背景、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欲答不能、欲罢不忍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唤起学生的思维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使学生从情感上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最大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一旦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这种心理需求,会使学生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的契机,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表现出数学的无穷魅力和艺术感。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在探索中去发现、去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质疑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古人曰"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适时质疑,引导学生寻找挖掘教材中的疑问,便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再起高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中,我就如何以疑激趣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会使学生渴望不断探索,产生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一、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不失时机地激疑,可激疑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相似文献   

7.
<正>1.开门见山。"开门见山"一般指文章起笔就入题,或直叙其事,或揭示主旨,或简洁利落点明论点。在语文教学中也可采用这种单刀直入、直切重点的教学方法。2.质疑问难。"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从"不敢问"到"勇于问"。  相似文献   

8.
疑能引思,疑能激趣。我国清代学者陈宪章就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设疑则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巧妙设疑,不但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历史教学实效。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设疑呢?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课堂中,由于找不准教学起点而影响教学效率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可将认知冲突处、知识疑难处和课堂生成处作为教学起点,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设置悬念是章回小说和编剧本惯用的手法,情节到了紧急关头,往往来个"急煞车",引而不发,使读者和听众产生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心理,即悬念心理。学生如在学习中产生这种心理,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深化思维。因此,巧妙地设置悬念是数学教学中教学魁力的一种表现。一、设疑,激发思维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要使学生生疑,教师就要激疑。激疑要先设疑。通常利用新旧…  相似文献   

11.
李天赐 《甘肃教育》2009,(24):46-46
我国古人曾说过,“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需要巧妙设疑,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巧设疑、多激趣,语文课堂添魅力,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及课文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进行一些有效的巧妙设疑。要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借以激发引导学生去求疑解疑,这无疑也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矛盾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3.
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在教学中倡导自学存疑不仅是教学目的所要求的,而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存疑的良好习惯呢?一、存疑要有针对性所谓质疑是指对习以为常的、看似没有问题的知识点产生疑问。质疑可以贯穿于任何一篇文章的任何学习阶段。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巧妙设疑,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其好奇心和内在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方法.笔者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如何巧借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有了疑问,才会有进一步思考、探索、求证,才会有发明和创造,也才会有今天的发展。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学生有效的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教学心得。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有"疑"要"问"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是将学习者引进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质疑是探索认知的开始,对激发学生好奇心有着促进作用.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可见学贵质疑是非常有道理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质疑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质疑,给予敢质疑的学生积极评价,为学生质疑创设良好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当然就"不进"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达到让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献章也曾说:"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先人的论断表明了疑问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疑问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体现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其实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艺术,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还能起到增强教学的效果。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