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胡亥、赵高等人隐瞒秦始皇之死,"会暑,上韫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不是随意的做法.在当时的巫术中,鱼能刺激鬼魂作祟使人得病.胡亥、赵高命令臣子车载鲍鱼,是古代"秘祝"的做法,把皇帝的灾祸转嫁到臣子身上,为的是佯装秦始皇没死.  相似文献   

2.
王骞 《文学教育(上)》2011,(19):156-156
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而秦始皇到底有没有坑儒呢?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中明确记载着有关秦始皇"坑儒"相关事件的经过。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四年所记之事与他处并无歧异之处,这几段文字不需要改序或改字来求解。二十三年所虏之荆王并非负刍,而是昌文君。它所反映的是当时反秦斗争的激烈’和楚国当时的国内状况。  相似文献   

4.
自古至今,秦始皇的形象在“殷鉴”中成为“残暴”的代名词,在历史的塑造中也不断往片面简单的脸谱化人物靠近。然而其在《史记》中的形象却仍是丰满立体、个性鲜明的,《秦始皇本纪》表现了始皇由创建帝国一统天下的英主转变为残暴帝王的过程,司马迁本人对其态度亦非常中肯客观,是将始皇当成一个初创天下而缺乏经验的悲剧英雄来创作的,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史公的遗憾和惋惜。  相似文献   

5.
【时空框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历经秦、西汉、王莽新、东汉四个朝代。 秦代直接统治的区域面积达300余万平方公里。其边界“东到海……西至临洮、关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本纪》)。即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相似文献   

6.
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蒙恬北逐匈奴年代提出了质疑,并对其"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毒"一句读法作了考释;同时对<汉书>中<张良传>、<郦商传>、<百官公卿表序>内若干语句进行了辨析,指出了<田广明传>中颜注之一误.  相似文献   

7.
<本纪>作为<史记>的总纲,与其他四体之间存在着阐释和被阐释的关系.<史记>以<本纪>为叙述中心,不但建立了以帝王为核心的史学叙述结构,而且还承担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观和价值判断体系.与其他四体相比,<本纪>特别关注一代之兴衰的全过程,这一叙述的特征是突出时间线索,从一代兴衰的历史中总结社会运动的周期,揭示社会运动的大势.  相似文献   

8.
《秦史稿》依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讲述的这两条材料,判断"坑儒"事件的存在,然而这是不可靠的。其理由表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坑儒"记载的史料来源不可靠,它不是来源于《秦记》,而是民间传说;记载"坑儒"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诸要素不细不全;《史记》中多处提到秦始皇的文化暴政,但是口径不一致;曾做过秦朝博士,到汉代仍任博士的伏生、叔孙通等儒家学者谁也没有谈论过秦始皇坑儒的事情。卫宏在《诏定古文尚书序》中讲述了"坑儒"故事,但没有交代材料来源,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前辈学者都没见过这段材料;秦始皇密令人在骊山陵谷中温处种瓜结实的情节缺乏科学根据,也不符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卫宏所讲坑儒故事与史实不符,经不住检验;设计圈套坑杀儒生不符合秦始皇的个性。由此判断,秦始皇一次坑杀460余名儒生和一次诱杀700名儒生的结论是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9.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赏逋亡人,赘婿要人,略取陆梁地,置於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以商遣戍”。秦始皇在统一岭南后,设置了象郡、南海郡、桂林郡来加强统治,但笔者在对比人教版必修一和人民版必修一的《秦朝疆域图》(如下图)时发现,南海郡与象郡的位置基本一致.而桂林郡就差得远了。是不是哪幅图错了呢?桂林又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0.
《史记.孝文本纪》与《汉书.文帝纪》比照,可以看出“迁书体圆用神”“班氏体方用智”的差异,亦见从《史记》创设的本纪到《汉书》成为后世史书范例本纪过渡的完成。文中记事表现出刘恒就位时的人心向背、其思想借鉴中所闪动的历史底蕴的余光和能自主协调政事的胆识。司马迁对汉文帝形象的塑造,对认识秦始皇、汉武帝的作为有重要的比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