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跟踪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蹦床队备战第29届北京奥运会赛前大周期(共10周,6月8日-8月15日)的训练课内容、负荷特征进行研究,记录训练负荷的相关检测数据,涉及从训练的内容到与之相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心理负荷检测等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处理,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以期对我国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3.
蹦床训练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前言可以说 ,我国的蹦床运动是在蹦床理论和训练方法上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展的。然而 ,自从我国 1997年底开展蹦床运动以来 ,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几次全国性比赛 ,从这几次比赛的情况来看 ,我国蹦床运动正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基于这种情况 ,对蹦床训练做及时的总结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本文主要针对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和身体训练方法 3个方面进行探讨。2 研究方法2 .1 文献资料调研在研究过程中 ,收集与查阅了有关蹦床运动及其训练方法的文献 2 0多篇。2 .2 专家访谈1998年 5~ 7月在天津国家蹦床集训队 ,访谈了国…  相似文献   

4.
蹦床“高、难、准、美”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手段选用与训练负荷的安排。形成良好的下肢弹跳力、超强身体核心区的稳定协同能力、良好的机体心肺功能和空间感知觉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蹦床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力量训练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机能恢复与营养补充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操队备战奥运会期间的训练课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跟踪观察、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体操队备战第27届悉尼奥运会前4个多月的训练课特征,进行跟踪研究。内容涉及训练课计划的制定、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训练负荷的控制、教练员的执教艺术性等方面。结果表明,中国体操队大赛前训练课的有效实施,是该队夺得悉尼奥运会男子团体及双杠、平衡木冠军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蹦床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发优势项目,男女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还没有建立和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理论体系,与训练实践水平不相称。训练方法是蹦床训练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训练实践的关键要素。中国蹦床经过20余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技术训练方法与实践体系。在实践总结、理论分析和访谈征询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地网与高网结合训练法、陆地基本姿态训练法、专项能力与技术训练结合法、多成套与专项能力训练法、多网变换训练法和男女组合训练法等6种蹦床训练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蹦床项目训练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论蹦床项目基本技术的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论述蹦床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训练。着重从基本技术的一般概念、基本技术的内容和训练及基本技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此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8.
我国蹦床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全国蹦床队的教练员就我国蹦床运动员的部分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训练形式及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旨在了解目前我国蹦床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现状 ,促进各队之间的经验交流 ,推动我国蹦床运动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蹦床技术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对于蹦床运动员需要具备的身体各部位的力量比例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男子体操队备战2000年奥运会赛前训练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中国体操队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赛前训练过程的研究,以训练控制内容为切入点,研究体操了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前目标、训练计划、训练课实施、训练负荷、运动员训练行为等内容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蹦床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许多教练员,特别是年轻教练员,在训练中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于研究蹦床动作技术上,而对于蹦床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伤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而客观上安全问题始终是伴随着蹦床运动的发展,并且日益突出。两年蹦床训练的实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1.
现版《运动训练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中应做如下完善:第一章前增加本学科的起源、发展等有关问题;第二章"项群训练理论"中有关内容的安排顺序进行调整;第五章中关于"训练手段分类"部分进行合并;在第七章中增加"运动员技术能力"概念本身的相关叙述;第十二章里,"一、训练课的不同类型及要求"与"二、不同任务训练课的要求"两部分合并为一部分等。  相似文献   

12.
武术训练需要从现代科学方法学的角度研究运动训练过程的一般规律,武术运动的科学性是武术训练学理论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武术训练要以技术训练为主,而技术又寓于动作之中.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训练方法与手段创新,此外在武术训练过程中还要强调科学性、超前性、还要强调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标枪是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项目,对专项素质与技术的要求很高。本文旨在通过对标枪优秀运动员冬训训练阶段、内容与负荷安排等方面的分析与总结,为标枪运动员的系统科学训练提供参考。整个冬训期一般分3个阶段,按照先全面身体素质,后发展专项力量再专项投掷能力的顺序安排训练,负荷量与强度呈递增趋势;冬训期的训练內容以增强力量素质与完善专项技术为主,其他素质练习为辅,冬训期的训练目标要明确,冬训期的训练手段要丰富,冬训期的训练阶段要清楚划分。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男篮大部分甲级队赛季训练计划的内容不够全面;准备期的时间跨度为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赛季前小周期(周)负荷动态的变化有两种类型;赛季前安排热身赛以3—5次为宜,最后一次热身赛距正式比赛7—15d为佳;赛季前训练内容的安排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力量分类的细化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显著特点,它促使力量训练在任务、方法、要求和检测等方面的日趋细化。几乎所有的周期耐力性项目的教练员均加强了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力量己被视为增加有氧训练比例兼顾能量供应和神经——肌肉系统衔接有氧与无氧能力的中介。专项力量的训练是当代力量训练的核心,发展专项力量不仅应采用负重的专项技术练习,而且更重要的是改进杠铃训练使其在练习形式、负荷和力度上尽可能接近专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揭示东北三省高中课余足球训练的现状,分析影响其现状的因素。并得出东北三省高中男子课余足球训练开展不均衡,整体水平较差。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理论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世界优秀选手成长的训练实践,对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理论进行再认识,提出关注项目特性、重视专项化的一般训练的指导思想,供训练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逻辑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结合体育舞蹈的专项特点以及生理特点,研究分析体育舞蹈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从体育舞蹈的控制技术、旋转技术、律动技术、扭摆技术、弹动技术和摆荡技术等方面及专项力量训练的静力性力量训练、速度力量训练、力量耐力训练和相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目的是使舞者认识到专项力量的训练对于专项技术与专项体能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可以将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特点与专项力量训练相结合并制定出符合舞者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舞蹈不同舞种的技术特点,提高专项技能与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9.
拳击运动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它不仅讲究对抗性,更注重技巧性。拳击运动员的成绩来源于日常扎实的基本技术训练,青少年拳击运动基本技术训练对运动员职业生涯有巨大影响。本文研究青少年拳击运动基本技术训练方法,号召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调整训练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基本技术训练的科学化、常态化和持续化。  相似文献   

20.
浅谈现代垒球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垒球是智慧与技术融合的项目,垒球训练的历史从垒球竞赛出现后就已经开始了。现代垒球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50余年。50年来,垒球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游戏性到注重技战术与力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技术到强调体能和专项能力的并重发展.简单的说,垒球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垒球项目的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垒球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垒球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们垒球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垒球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垒球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更好的把握训练的方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