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国时诸葛亮的《出师表》,熔议论、叙事、抒情于一炉,备受后人推崇。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选录了这道表文。对于这类脍炙人口的名篇,搞好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文中有数处注释比较含糊甚至有误,常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亟需明确一下。因不揣浅陋,试作商榷两则,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本从句法,修辞等方面对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差发”、“胡亥极刑”、“苟有险”的注释进行了深刻地分析,试图找出更为准确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中"过而遂正于天下"、"外户而不闭"、"離通罹"三处注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4.
一、“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课本注释:“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从译文中可看出将“今”译为“现在”。  相似文献   

5.
逯静 《语文知识》2014,(6):33-34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先后被多家教材和古文选收录,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册亦收入此文,然笔者研读时发现,其中个别注释值得商榷。现将其条陈如下,以就教于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6.
一、“都试”课本注为:“讲武”。不妥。容易跟课文第二节中的“致民田猎以讲武”句中的“讲武”相混淆。第二节中的“讲武”,是“教练武事”(见课文注释),是周朝训练军队的一种制度。《礼·月令》有“天子乃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的记载。《国语·周语》也说:“三时务农,一时讲  相似文献   

7.
河北大学出版社初中语文课本九年级上册选人了《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注释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中学课本将该句译成“这不是你的过错吗?”此译句有两个问题。首先,将“无乃……与”对译成“不是……吗”这种强烈的反问语气,不符合师生开始交谈时的实际情境。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以“恐怕……吧”译“无乃……与”,全句译为“恐怕要责备你吧”,明明有所肯定,偏偏以揣测语气出之,委婉曲致,甚是贴切。  相似文献   

9.
唐西 《新读写》2013,(6):46-48
兵者诡道 兵者,诡遭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  相似文献   

10.
古文注释商榷三则浙江慈溪中学张日铣一、“兵精足用”之“用”《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周瑜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时“兵精足用”的“用”,1987年版高中语文课本注“器用,物资”,这是对的。但1991年版却改注为:“足用,足够...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好自相扶将"一句和《捕蛇者说》中的"向"一字正确的注释和教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严薇青先生为1981年齐鲁书社版《老残游记》所作的注释提出了商榷质疑。  相似文献   

13.
吴然 《语文知识》2002,(10):48-48
《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有一段孔子与他的两个弟子谈志向的言论: 颜渊、季路侍。子曰:“孟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 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 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六册(必修本)《我国古代的车马》一文,为了说明古代车马并举的问题,引用了子路所说的两句:“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课本的注释是:“愿意乘车马,穿轻暖的皮袍,和朋友们一同享用;虽然用坏了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注释:“【终鲜】终于没有。”这一注解明显有误。若将“终”解释为“终于”,整个句子怎么翻译得通呢?  相似文献   

15.
《师说》注释商榷江苏/李云楼(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课本注释为:“老师,(是)靠(他)来……的。”其一,此文文意不通;其二,句型译错了。“所以……”中,“以”当“用”讲,“所以”表工具、凭借。但是,老师是人,不是工具,所以...  相似文献   

16.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人教社实验语文教材初三册注:“(终鲜):终于没有。”显然,这儿把“终”字理解成为“终于”。这个解释是很随意的,编者可能没有经过认真思考。首先,句子形式上不美,破坏了文章的整饬美。“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是一个对偶句,其对应位置上的词“既”和“终”的词性应该相同。“既”是个连词,“终”也应是个连词。最顺畅的解释应该是“既……又”,当成并列来理解,学生基本上不用看注释就能继续通读下去。把“终”解释成“终于”,破坏了原本顺畅的语势,据此可以初步予以否定。更为有力的证据在于语义上…  相似文献   

17.
徐强 《现代语文》2008,(5):111-111
为许多省市使用的高中第三册《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版),在古诗词和文言文注释上有较多错讹。今仅就《孔雀东南飞》一诗的问题略加辨析,期望能对广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19.
《庄子·逍遥游》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经典篇目,一直颇受读者的青睐。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第五册(人教社2004年版)节选了该文,教材编者对其中词语注释大多精确,但是在个别词语的注释上似乎还有待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第九册(1978年版>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节选“沛公军霸上”至“立诛杀曹无伤”,标题为《鸿门宴》。本文准备对其中的个别注释提出一些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