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普遍反应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考试中也呈现出学生在这部分失分比较严重的现象。深入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学生在头脑中尚未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空间概念模糊不清。因此,学生就无法借助心理地图展开空间的思维与分析。地理的学科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2.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是一条普遍规律,但是心理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3.
一、心理地图构建阶段 1.构图阶段 区域地图一般空间跨度大且轮廓不具有规则性.因此,常将区域地图划分为若干个面并大致框定每个面的经纬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区域识刖是地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地理高考复习的瓶颈。其水平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理高考的成绩,为此,提高学生区域识别能力与水平成为当前地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区域识别问题的实质是地图运用问题。地图不仅能简明地表述地理现象的分布,而且通过这种现象,我们能认识  相似文献   

5.
刘朝辉 《广东教育》2005,(11):37-38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以图像为载体的地理试题能集中考查学生的观察对比、迁移概括、空间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因此,近几年高考(不管是综合,还是地理单科)地理试题几乎每题都涉及到地理图像。考生应在平时复习中养成“左图右文”的好习惯,也应通过一定的针对性训练,熟知各种地图类型的判读方法。地图判读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挖掘图像信息,包括位置信息(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和交通位置等)、地名信息(大洲、大洋、海峡、半岛、岛屿、国家、省区、城市、铁路、山脉、河流、湖泊、矿产地、旅游地等)、规律信息(如地方时、太阳高度、气候类型、水文、植被、工农业、人口等要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通过制图综合,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不只是地理学的地图,也是所有和空间认知、环境认知有关课题的地图.学生的基本地图知识和使用能力,可以应用在认识社区环境、认识国家、认识地球等方面,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用的基本生活能力. 通过地图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而学习的方法必须符合认知发展规律.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信息是靠地图符号的定位形式、轮廓与相互位置来传递的,读图者和学习者如何从地图中提取认知需要的信息才是关键,如果说地图是认识空间和环境的模式,那么人们头脑中的地图就是富有个性的空间认知模式.因此,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水平是地图教学值得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一般都能重视读图、析图等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和训练,而学生的心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资源库。那么,什么是心理地图?心理地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训练学生心理地图呢?一、建构主义与心理地图建构主义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  相似文献   

8.
李红梅 《文教资料》2008,(12):137-138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无论是地理事物还是地理规律,都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因此要求学生建立心理地图,将地理事实、地理规律等对应到基础的心理地图上,将零散的知识构建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形成新的心理地图,以达到知识构建与整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也正是地理教学特殊之所在。教师借助不同种类不同形式的地图可以将卜分遥远和广阔的地理事物呈现给学生,将使学生无法感知的地理事物形象化,抽象的地理规律、地理理论具体化。学生阅读分析地图,在图上找出地理事象之间的关系,发现地理事象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识记能力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地理能力,也是国家教育大纲规定的地理教学基本目标之一。而且,以地图为载体的综合试题也占据着高考试卷的主体,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直接决定了高考的胜败。  相似文献   

10.
王俊友 《地理教育》2014,(10):59-60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特征、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戴申卫 《新高考》2007,(2):51-58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征之一。在近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区域地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这部分内容,考生普遍感到难度大,得分率比较低。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核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确定区域位置;二是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读图能力的培养 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地理部分出现较多的图形类型有:“变式图”、“叠加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和“区域图”。平时复习地理时,教师一定要重点进行图的训练,要活化地图,通过典型题,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如何用地理思维加工信息,以及如何规范答题。  相似文献   

13.
一、巧妙记图策略:建立认知模式,强化心理地图构建 地理位置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位置,即经纬坐标网中某个地点;二是相对位置,即某个地域内的相对空间关系。在探究具体地理问题时,明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许多涉及区域地理的问题,往往是无图考图,对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要求较高。为提高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采取让学生熟记区域基本地理事物的策略,以此带动其它相关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以世界地理为例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4.
王亚南 《职业技术》2006,(12):75-75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地理教学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作为地理教师就应该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地图思维,这既可减负增效,又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因此,地理教师应该科学地培养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并合理地运用。  相似文献   

15.
学会看地图是初中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使用地图与绘制地图的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初步探讨如何通过在学生头脑中构建心理地图,进而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杨迎  曹卫东 《地理教育》2013,(Z1):21-22
<正>地理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有利于学生获得"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但从高中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只会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地理空间思维欠缺,脑中缺少地图的雏形,在生活中用起来很困难。笔者认为在地理学科上培养学生地图能力应成为新课改的关键,而心理地图的构建是地图学习的核心。一、地图及心理地图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14):130-131
地图表现了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地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必不可少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若以地图为依托,就能将广大地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重视学生心理地图的形成,发展地图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心理地图的形成与积累,是学好地理的重要前提。所以帮助学生构建并能灵活运用心理地图就成为照亮初中地理教学的一缕阳光。  相似文献   

19.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所以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地图是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记忆表象、地图思维,心理地图是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心理地图,发展他们的地图思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将自然和人文现象缩小反映在一定的载体上,是对客观世界简化和再现的空间模型。地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其对地理空间分布、内在联系的表达具有语言和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心理地图是人们的一种内化印象,其对象主要是地表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是其反映的主要内容。简单来说,心理地图就是一种认知地图、脑中地图等,人们可以通过视觉与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