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是对政府救助的必要补充,慈善超市就是一种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慈善超市救助范围广,救助形式多样,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价值、限度及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公益性、志愿性、救助形式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参与社会救助,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救助的内在关联,讨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价值和限度,明确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非营利参与社会救助的建议:政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自律,增强社会基础和公信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兰燕卓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4-35
社会企业旨在运用商业手段,创造社会价值,解决政府和市场调控失灵的社会问题。社会企业兼具社会性和商业性的双重属性.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一般的非政府组织。社会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上有着较多的优势.通过对社会企业在英国迅速发展的经验进行分析,可以对我国的社会企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陈文庆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6):55-60
社会组织的公益性、自主性、灵活性使之可广泛的发动和利用非国有资产,组织发动民间人、财、物资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还可在政府未作为或迟作为时起作用,从而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主体缺失的领域、环节及时段起弥补性作用。文章在讨论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事业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事业创新发展中的方式、基本条件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的主体实际上是政府救助,政府救助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使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介入的空间相当大,非政府组织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救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措施,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丁建文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6-70
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灵活性、成本低等优势,可以有效克服单一性政府救助的局限性,随着我国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参与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但在实践中,还存在法律支持不足、政策环境不够、组织建设薄弱、传统思想落后等方面的现实困境。可以通过健全法律、完善政策培育、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多元合作机制多方入手促进社会组织全面有效地参与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7.
刘晓辉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3):8-10
社会企业是一种社会创新的企业形式,它们在弱势群体自立、改善社会公平和社会包容、提供切实有效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必将成为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和模式。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立足国情,借鉴西方的发展经验,从法律法规、政府职能、市场化运作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救助机制是由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组成的制度体系,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主管、部门协作、民间参与、基层落实”的特色鲜明的社会救助机制。但现行社会救助机制存在社会救助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权限不清晰、运行条件不完备、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重大结构性缺陷,应实行城乡一体的救助政策,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构筑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为社会救助机制提供组织、管理、运行和保障支撑。 相似文献
9.
农村贫困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难点,也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本文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社会救助思想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尽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124-127
先秦儒家在仁政爱民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社会救助思想。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特殊救助等各个方面。先秦儒家的这些主张既是对我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同时对我国后世传统社会救助制度和救助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灾荒与贫困加剧了各种社会矛盾。孙中山认为,反帝反封、建立贤良政府是救治灾荒的根本出路,并提出政府主导、振兴实业、发展交通、革新技术等具体措施。孙中山社会救助的思想及实践,体现了他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远见卓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乔益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8-51
慈善公益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青海民慈救助会作为西部地区的民间慈善机构,以助学、济困、助孤、安老为宗旨,开展慈善救助工作,积极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慈善救助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刘峰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1):74-76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孙中山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思想。自然灾害发生时,孙中山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救助,并亲自参加救助活动。 相似文献
14.
李小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121-124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完善当代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回顾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的有关社会救助的现有成果,分析与加强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史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寻找改革路径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快速兴起的社会企业可资借鉴。社会企业是"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的组织。它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家精神和治理模式、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创新,在平衡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方面,实现了对传统非营利组织的超越。社会企业的实践演进和理论研究,也为我们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应走出公益性定位和市场化手段相互冲突的认识误区,围绕实现公益目标和增强活力、能力的中心,汲取社会企业的有益经验,重视相关立法,通过管办分离和强化监管,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多元参与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构建,创新人事制度,培养和任用社会企业家。要认识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改革过程中要重视植入反思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吴帅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3)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企业合作的条款中.如何实施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关注的问题.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而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内涵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非营利组织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方式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冬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2):126-135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等原因,抗日根据地的弱势群体问题非常严重。对此,局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基于根据地特定历史条件的救助体制,制定和采取了因类而异、积极与消极相结合的政策与措施,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地在社会救助方面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天的社会救助工作及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程序作为法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法律实施以及自我完善的关键保证。社会救助法律程序机制的完善不仅有助于产生符合正义、秩序、安全等价值标准的实体结果,更有助于彰显法律的规范性和稳定性,从而限制公权力、弘扬理性。中国现有的社会救助程序立法存在结构性失衡和功能性失衡两大弊端,既难以满足社会救助程序本身所具有的中立性、回应性、人道性以及整合性的价值特征,也难以应对维护社会救助权利的现实渴求。在程序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完善社会救助程序立法,重点在于恢复社会救助法程序应有的价值平衡。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公民社会理论在全球的风靡驱使各国学术界去吸收这一西方理论,加以本土化,并且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公民社会理论的意义逐渐凸显,如何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建本土化的公民社会成为了现今时代的一个理论热题。 相似文献
20.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项目单一、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覆盖城乡困难人群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