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审限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设立该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裁判权力,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对民事案件审限的基本框架都作出了规定,但在内容设计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采用价值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审限制度在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的运作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调研得到的资料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民事审限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反思,最后就一审民事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清代案件审理期限的规定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命盗案件的审理期限是从人犯到官至案件审结,而州县自理案件则是从官员准审至案件审结。清代为提高审案效率,依据类型、程序、区域等要素对案件设定了不同的审理期限,若官员逾限,依据逾限时间之长短,可能会面临多次参处,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总体来看,清代形成的审限制度相对比较严密、严格。但有清一代,案件逾限久延不决一直是各级衙门面临的难题,审限制度的规定与执行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官员的“怠惰”、司法资源的不足、案件本身的复杂性,尤其是多层监督体系作用的有限等,都成为影响审限制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只有针对法院的案件审限制度,而缺乏针对当事人的举证时限制度,当事人迟延举证时,案件审限难以实现,本从借鉴国外举证时限制度出发,对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之必要以及该制度的模式构想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民事弹性时限制度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然而我国民事弹性时限制度的不良运作,导致审判期间无限延长,使民事审限制度失去应有的规范功能。故应从当事人权利保护的视角对民事弹性时限制度进行新的构建,规范其运行。  相似文献   

5.
民事速裁程序有其独立的地位和含义,它的设置体现了裁判效益理论、司法为民的精神以及诉讼效率的理念。因此在程序建构上,民事速裁程序适用于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简易民商事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选派资深法官采取独任制进行审理。民事速裁程序体现了效率和公正的统一,应采取简便多元的送达方式和调解为主的裁判方式。其审限不宜过长并实行一审终审。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在承担举证责任的前提下,应当对等地拥有收集证据的权利及其程序保障,这是程序公正的体现和要求。文章以研究民事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权的程序保障为主题,阐释了收集证据权的基本涵义以及法律对其进行程序保障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实践中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完善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的具体措施,包括规范法院调查取证制度、设立提交证据命令制度和确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的刑事措施体现出的强制性不同,取保候审制度的特点在于其人权保障性。目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在于其适用范围、适用方式、事后救济程序以及决定权的规制方面不够具体、明确,尚未将其人权保障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客观评价国内取保候审制度实践成果,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贯彻无罪推定和人权保障理念,合理控制国家机关权力,扩大适用范围、丰富适用方式、增添事后救济手段,是当事人取保候审权利实现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对于涉外民事诉讼期间,学界少有论及。文章就审限之规制模式及上诉期间、答辩期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涉外民事诉讼的审限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阶段控制式规制模式”优于“整体控制式规制模式”,同时,我国现行立法对涉外民事诉讼上诉期间、答辩期间的特别规定纯属多余,实无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学制度公正性的重要内容,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性不仅是大学制度公正性的主要表现,更是大学制度公正性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中立、平等、民主、公开等价值取向是大学制度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保证了大学制度程序在整体上发挥最佳效能及更加公正、合理。我国现行大学制度在实践中所反映的制度程序过弱的民主参与性、过强的封闭性及中立性缺失不仅削弱了制度程序的权威性,更导致了大学制度的不公正,造成了负面的后果。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将中立平等、民主参与、公开的大学制度程序加以制度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以监督和保障大学制度程序的公正性,实现大学制度的公正。  相似文献   

10.
两审终审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审级制度,但我国的两审终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不能有效地给予当事人应有的程序保障与实体保障,一些学者对此甚至提出在我国构建三审终审制。但现实矛盾的出现并不表示两审终审制度已经过时,而是其应有作用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本文力图对两审终审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对其完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民事保全异议作为保全程序的重要制度构成,其程序定位与品质取决于保全程序,因此“保障生效判决执行(或避免损失扩大)”应当作为制度的根本,而“平衡当事人权益”则作为制度修正的指针。据此,保全异议程序的主体应当包括着申请人、被申请人以及案外人,审理方式则应采取有限的对审制,我国当下的审查内容也应当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严谨良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完善刑事侦查程序制度,完善辩护制度保障刑事辩护的正当性,审判制度科学化和合理化,合理适用羁押性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设立特别程序,以保障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权,推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3.
保障措施是一种由于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对进口国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进口国采取的进口限制措施.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措施程序制度的重要性介绍之后,阐述了我国《保障措施条例》现有程序性规定的不足之处.在本文最后,对完善我国保障措施程序制度作了一些建议:注重行业协会的参与、建立预警机制、增强保障措施程序制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教师权益救济程序的弊端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教师权利救济程序存在许多弊端,亟待完善。明确校内申诉制度的法律地位,完善其程序,解决其效力问题,将校外申诉制度与行政复议合一;拓宽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被受理对象和审查事项范围,完善其具体受案范围;完善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衔接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存在适用对象范围狭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程序流程以及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缺乏程序保障。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制度既保障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又符合社会正义价值和人权保障的要求。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应当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启动、审理、执行程序、救济制度等一系列程序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程序体系,以实现强制医疗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改革仍在进行中。基于制度正义理论,可以从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层面来分析,其实质正义性体现在该制度改革致力于实现效率与公平、权利与责任的统一,核心是切实保障职工利益;其程序正义性体现在理念定位的合理性、制度创新的循序渐进性以及以实践检验改革成效的科学性。实质正义性和程序正义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诉讼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对象、监督力度、保证金的数额和交纳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修改,但其仍旧存在取保候审规定原则化、担保方式单一、过度羁押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侵害等立法问题,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取保难、取保候审监管力度不够、保障功能错位等司法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完善,才能使取保候审制度在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和被取保候审人人权保障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书证收集的程序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事人举证责任的强化与落实,必须赋予其相应的调查收集证据的手段、方法及程序保障。从两大法系有关书证收集与提供的文书提出义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我国书证收集的立法缺陷。我国应建立以大陆法系的文书提出义务制度为蓝本的书证收集制度,同时借鉴英美法系的书证强制开示程序,完善我国的审前证据交换程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还不够健全,从而造成了积案多、审限长,办案质量不高等严重影响诉讼效率和妨碍实现司法公正的现象。建立良好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能进一步强化庭审功能,更好的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最终实现我国法律的公平、公正、和平等。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程序"繁简分流"是目前我国处理刑事案件的基本趋势,而证据开示制度是充分发挥不同审判程序功能的重要审前保障性程序和机制,在我国具有设立的正当性及现实依据.该制度在英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证据制度,据此结合目前我国的刑事程序"繁简分流"的设置,探讨该程序机制下我国证据开示的制度构建与实践路径,并对是否赋予被告方阅卷权予以探析,以保障其认罪认罚之自愿性与真实性,从而为我国认罪认罚的有效实施提供证据层面保障之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