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串名成书     
魏华 《滇中文化》2007,(1):31-32
利用电影片名、歌名或地名写信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乐事,它奇巧而清新,给人回味。现将几个片名串成的书信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尊敬的张岂之先生,各位老师、各位朋友:还记得2016年的夏天(7月30号),在张岂之先生的家里,徐海社长从张先生的手里,郑重地接过书信选的初稿,然后交给我。这场景历历在目。那天我接过书稿,感觉同时接过来的还有一份信任、一份憧憬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出版了张先生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又出版了这本书信选。看着书信选的样书,我的心里有忐忑,更感到一种欣慰。忐  相似文献   

3.
刘纳 《东方文化》2003,(4):28-32
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华书局,1979)里,存有一些写信人不愿公之于众的信件。例如,1919年陶孟和致胡适信,由于讲了一个姓傅的人“据云品学皆无”之类的坏话,曾嘱收信人“读后请焚之”。而收信人胡适并未按照写信的要求“焚之”,却保存了下来,与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戏剧作品全集》及由特拉维斯和杰克逊编辑的《奥尼尔书信集》在尤金·奥尼尔诞辰100周年之际问世,这是对这位美国戏剧家的最好纪念。书信集向人们揭示了奥尼尔在积极扩大戏剧的表现力、改革戏剧的同时,日益增长的对戏剧的失望情绪,从他的书信中还可以看出他的个性强烈、言词尖刻,很难与剧院合作,但个人的理想鞭策他前  相似文献   

5.
[前记] 这里选辑的,是本世纪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与十九位友人之间的书信计三十四通,涵盖二十至七十年代近一甲子的岁月。通信友人中一部份属考古界的有影响学者,其中几位是李济的门生,还有几位外国朋友。另外则是其他方面的一些著名学人,他们多属李先生的知交或老友。下面谨对有关人物和写信背景做一点极概括的介绍: 董作宾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的元老,甲骨学大师;在傅斯年故去后任史语所所长。梁思永是梁启超先生次子,曾在哈佛大学研究考古学,是我国受过正规科学考古训练的第一人,侯家莊大墓三次发掘的领导者;李济称誉他是“中国的一位最杰出的考  相似文献   

6.
陳方正 《中国文化》2011,(2):99-106
胡适与科学的关系是颇为奇特的。作为思想界领袖,他大力推崇科学,宣扬科学,尊之为中国所必须学习的西方文明核心;在他笔下,科学的重要性可说无以复加。但实际上,在他浩如烟海的文字、日记、书信中,我们却找不到多少科学家的名字,或者科学发明、科学理论的具体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马尔堡名人手稿大拍卖市场传出爆炸性新闻:一份列宁写给克拉拉·蔡特金的书信手稿被波恩的一个女工艺美术品商人以高达28万马克的出价买走,而拍卖人一开始对这份手稿的估价只有6万马克。列宁的另一份书信手稿卖了7.5万马克。还有一页马克思夫人燕妮·马克思的书信手稿被人以2.5万马克买走。  相似文献   

8.
<正>大约是1990年的一天,著名宗教和民俗学家江绍原(1898—1983)先生的女儿江小惠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沧海遗珠喜获双》的文章,提到在整理江绍原的藏书时,意外地发现了两封鲁迅的书信。这两封信非常重要,后来收入了2005年版《鲁迅全集》中。受此启发,江小惠又继续整理,找到了近现代文化名人致江绍原的书信149封,她将这些珍贵的书信全部无偿捐给了北京鲁迅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王正胜 《世界文化》2010,(12):45-47
<正>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人生难测,但有两样东西是肯定逃不掉的:一是死亡,另一个就是纳税。"如果吐温先生还在世的话,他可能还要加上第三条:科技的进步。事实确实如此,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购物消费、欣赏音乐、收看电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可以想象,再过十年,快速前进的科技又会淘汰掉许多现在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德国女作家比尔吉特·范德贝克将自己收集的名人书信结集出版,全书共122页。这些书信表明其作者生活中充满艰辛。法国现代派诗人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走投无路之际寻求“皇后的慷慨资助”。德国小说家西奥多尔·冯塔纳(1844—1909)在一封信中抱怨说:“我这里生活艰难,濒临破产。”这些文人为什么用自己宝贵的精力写下此类乞讨的书信呢?因为无论是  相似文献   

11.
情书集锦     
在为本文收集信件时,我特意选择那些感情激动的,至少书面上表现是如此的书信。但我的初衷是予人以快感。阅读旧信件的乐趣之一是无须作答。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的。任何人都会写情书,而且几乎人人都写过情书。要当心那些自诩从未堕入情网的人——自诩者不是感情上缺少根弦,就是需要我们巧妙地将他们从冷酷状态中唤醒。小说家伊迪丝·沃顿把情书到来那一瞬间的感情概括为:“第一眼先看看有多少页,再看看如何  相似文献   

12.
2月14日是英语国家的圣瓦伦廷节。在英国,人们在特种报纸的私人广告栏上刊登表达爱情的书信,或寄匿名卡来标志这个节日。而在美国,正如斯蒂芬·朱塞尔去年在华盛顿所见到的那样,则用另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王使臻  王使璋 《寻根》2010,(5):41-49
<正>我国古代的书信多称"书"或"尺牍"。在先秦时期,《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就已经记载了春秋时期大夫们以"书"用于通信往来,如"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在秦汉时期,将书写在长度约一尺的简牍上的用于往来传递信息的文字泛称为"尺牍"。秦汉时的"尺牍"既包括官曹文书,也包括私人书信。魏晋以后,"尺牍"一词渐指代私人间往来的书信。但无论是官府的公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07,(10):89-89
自塞尚逝世一年后其书信记录首次公布以来,这些书信个别与整体透露的情感起伏、物质挣扎、思绪更迭与世态聚散,即成为研究塞尚其人其画的重要来源。经过1个世纪各国学者的搜集,从1907年画家好友贝那尔的书信出版、1937年由法国学者集结的207封信件至1978年扩充而成的233封塞尚书简,和1964年由日本学者另行整理的书信集,塞尚与其亲友和识交之书信记录愈见丰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由于笺纸主要用来题诗、写信,故而和一般的水印画在色彩上有所不同。总的来说,用色不能过于浓艳和复杂,浓墨更为少用,通常都是用较为简单、淡雅的色调,不致在题诗、写信之后使人眼花缭乱。但发展到后来,许多笺纸的色彩也很浓艳,这主要是满足人们收藏、把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梅克夫人做柴科夫斯基的音乐资助人长达14年,后来却突然中断了资助,并断绝了和柴科夫斯基的书信联系;柴科夫斯基为此遭受了很深的心理创伤。  相似文献   

17.
日军大轰炸期间人们留下的日记书信等适时记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史料价值,当应成为大轰炸研究的重要史料。这些私人性文献既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对大轰炸史实进行补充、细化和参证,也可以扩展研究视野和范围,藉此探究大轰炸期间中国人之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从而立体地呈现出大轰炸本有的丰富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8.
<正>欧冠决赛后,他曾代表英格兰和美国队踢过一场比赛,他说:"这是最后一次没有感到疼痛的比赛。"可是在下一个赛季刚开始时,他的膝盖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已经让他"痛到无法忍受"。先前医生给他采取的增生疗法非但没有缓解病情,反倒让他的情况更加恶化。些时候甚至路都走不了。在赛季开始的时候,我先是参与了跟维拉里尔队的比赛,那一场的感觉还可以。但是在跟利物桥球场踢比赛,我吃了很多止痛药,但却毫无感觉。虽然坚持踢完  相似文献   

19.
名人信札 拍卖升温信札,又称手札、书札、书简、书翰等,系古代尺牍演变而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便有书信往来,当时书写于竹简或木片(牍)上,因书写材料和文字的局限,其时文辞较简练。至东汉,书信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得以发展。魏晋时期,伴随行书、草书的普及,书信的表意功能更加强化和扩大。  相似文献   

20.
马克·吐温在创作形成期所写的书信(其中将近一半从未发表过,还有不少是第一次全文发表而不是摘要),将有助于学者和读者探索这位作家创作他的几部主要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原由。正是他书写这些信件的时期,1853年至1866年间,塞谬尔·L·克莱门斯在27岁那年,作出了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以马克·吐温为笔名,成为一个专业作家。五月份将由加利福尼亚出版印行的这140封书信,内容包括了他对妇女和婚姻的观点、他想成为密西西比河上领航员的抱负;并对他想成为金银矿矿工所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