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社会经济交往日趋深入,争议也越来越复杂。仲裁第三人问题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仲裁实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实践已经对仲裁第三人制度提出了立法要求,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在理论上也有其合理性。一些国家、仲裁机构已有关于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法规定,我国可以适当借鉴已有立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我国实践需要的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2.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司法实践和法学理论探索的共同产物。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的设立有利于简化诉讼程序,减少诉讼成本,彻底解决与案件有联系的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维护民事实体权利的程序法律制度,只有引进“第三人”程序,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民事权利,彻底地解决多方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节省时间、金钱和提高效率。第三人加入仲裁程序可采用仲裁协议当事人申请第三人加入仲裁或第三人主动申请加入仲裁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界和仲裁实践中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价值与途径争议颇多,文章围绕各学派争议及仲裁实践的探索进行了评析,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并竭力纠正理论界与实践界对仲裁第三人的主体定位偏差。  相似文献   

4.
仲裁作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既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前提要件,也是仲裁机构行使仲裁权的依据。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仲裁第三人”不受当事人仲裁条款的约束,既不能享有仲裁协议所确定的权利,也不必承担参与仲裁程序的义务。但是,在实践中确实有一种声音主张确立“仲裁第三人”制度。本篇文章引述案例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在社会中加强对仲裁制度的宣传,使人们了解这种争端解决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5.
关于设立我国涉外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俊燕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14-16,31
涉外经济纠纷导致仲裁活动涉及签订仲裁协议以外第三人的客观存在,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涉外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第三人既可自己申请,也可由当事人申请,但最终由仲裁庭决定仲裁第三人是否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后、最后辩论终结之前加入到仲裁程序;仲裁第三人在仲裁时应享有一定权利,该权利以不影响原仲裁当事人根据其仲裁协议和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正当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制度的产生是经济社会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探索的共同产物。近年来我国仲裁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价值与途径争议颇多,这一制度的设立并未否认当人的意思自治与仲裁程序的保密性,仲裁的快捷性与经济性优势仍可得到发挥,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裁决的确定性与司法的权威性。在我国设立仲裁第三人制度需从主体、时间、方式、权利等方面加以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构建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人制度在诉讼中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仲裁作为与诉讼相提并论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是否能将第三人制度引入仲裁之中发挥其作用已在理论上提出来。笔者认为第三人是纠纷中客观存在的因素,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机制存在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因而,仲裁第三人的构建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上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仲裁第三人制度一直是理论争议的热点和实践操作的难题.反对者多是从仲裁意思自治和契约相对性出发否定仲裁第三人制度,而赞成者仅从第三人制度的某些外在优点论证其合理性.有鉴于此,本文从意思自治和契约相对性这两个仲裁特点出发分析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理论根基,认为应在法定的合同相对性例外情形中建立仲裁第三人制度,并对相关实务操作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从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并且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保障了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由于其行政色彩过浓,加上强制管辖和一裁两审制的实行,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且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故应分步骤进行改革和完善,首先应加强其独立性,其次是改变仲裁和仲裁机构的性质,最终实行向统一仲裁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仲裁协议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有关仲裁协议的理论与实践有较大的发展:仲裁协议的效力得到广泛的承认,仲裁实践甚至承认了“未签字”的仲裁协议效力,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与国际惯常做法保持一致,电子形式的仲裁协议得到认可,仲裁第三人引起广泛关注。因此,修改仲裁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结合体育行为的专业特点和中国已有的法律制度,建立一种较司法机关制裁更具有弹性的体育法律仲裁制度,并且与专职体育裁判现场判罚和赛后专业体育仲裁组织仲裁相结合来解决体育行为所引发的纠纷,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途径解决物权纠纷,同时也规定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能够产生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效力。物权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可以行使物权确认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返还原物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物权法》已经开始施行,但是仲裁解决物权纠纷所面临的困难是亟需解决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旅游给付中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旅游者、旅行社与服务经营者,他们之间存在两类不同的合同法律关系。如果服务经营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作为旅行社与服务经营者利他合同的第三人,可以直接向服务经营者请求给付;也可以根据旅游合同,要求旅行社对其履行辅助人的故意或过失承担违约责任。但在特定情形下,旅行社的责任可适当地减轻或免除。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制定体育仲裁条例,确定其受案范围则是仲裁条例中的首要问题。对体育纠纷的归结,对有关体育仲裁范围几个问题的探讨,以及在体育仲裁范围方面形成的共识的归纳,确定了我国体育仲裁的受案范围,为建立我国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教育仲裁作为一种具有公正性、专业性和效益性的纠纷解决机制,以其所具有的成本低廉、程序简便、专业性强等优势顺应了教育纠纷解决的需要,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元化教育法律救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教育仲裁制度进行价值分析和国外仲裁性教育纠纷解决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实践中教育仲裁制度的构建和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保障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第三方物流概念以及其在我国发展的现状,主要存在的观念、市场需求、硬件设施、信息系统、宏观政策、市场环境、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的不足,改善不足,加快软、硬件及政策环境建设、加强各省市、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基础建设,合理规划物流网络,以图我国第三方物流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