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性观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了180名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性观念及性行为现状。得出结论:1.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不同年级间有显著差异(p=0.008),四年级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大学生;在接受过扣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学间没有显著差异(p=0.532)。2.大学生的性观念体现出更加开放前卫,更加多元化的趋势;3.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比率为16.0%;4.男、女生在对待婚前性行为、贞操、发生自慰行为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1.研究目的:调研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人格特质、性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质关系的现状,为大学生了解、健全其人格特质,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健全学生心理素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2.研究结果:6所高校1400名学生性心理健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状况,其人格特质的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向处于中间状态,其精神也处于正常状态;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之间有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精神质值的增高而降低,学生的精神质可以显著地预测其性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及健康性心理的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学生性心理现状的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性心理。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国家人才资源的供给基础和后备力量。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是关乎大学生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成熟的性生理与不成熟性心理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分析,认为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教育的心理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近十年关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论文进行整理,研究把论文分为了理论阐述类和方法介绍类。其中,理论类别又分为大学生属性分类的差异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发展阶段研究阐述、特定情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研究四大模块。与国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论文提出了合理规划大学生分类依据、系统区分大学生性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针对不同校园文化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寻找最适合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学模式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盲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为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性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心理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知识、性伦理道德的教育和性心理的疏导,引导他们顺利地度过性心理发育的“危险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心理困扰与健康维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正处在性生理已经基本成熟而性心理尚未成熟的时期,因而容易出现由于性认知偏差带来的心理困扰、性幻想带来的心理困扰以及性压抑和性行为带来的心理困扰。及时引导大学生加强性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性观念,自我调节性欲望和性冲动,积极预防性生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入手,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能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四川省高校藏族学生的文化适应状况,以期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基础。对四川省部分高校部分藏族学生进行文化疏离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2名藏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四个维度的疏离感程度的大小排序是:不和谐感>文化分离感>文化孤立感>被控制感;藏族女生的文化疏离感高于藏族男生的文化疏离感;四个年级的的文化疏离感在四个维度上都存在差异性,其中,文化分离感维度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疏离感,是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没有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其中,男生适应状况比女生好;大三学生适应状况最好,大二学生其次,随后是大四和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五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和人口学资料实证研究发现,高职生心理症状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高职生的性别、年级、来源地、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专业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某些因子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学生对性健康认识的现状以及在高等学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程的迫切性,探讨了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后辅助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近10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以往研究在测验常模、抽取样本、测验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有关方面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加强心理教育工作。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高校的广泛关注。大学教育工作者应客观细致地从经济、文化、家庭、年级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理论上重视,行动上不够重视;2.部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教学质量不高;3.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局限在课堂与咨询上,并没有普及在学习和生活上。  相似文献   

18.
秦彧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1):109-1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与高校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性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应该面向全体大学生,以预防和发展为目标,在教育内容上整合“三理”,在教育方法上重视“三体”。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辅导与自助等紧密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既要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又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内外环境塑造、指导阅读等为大学生构筑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高校优等生是指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他们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其他高校大学生相比大都聪明勤奋,成绩优异,因此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和压力也就越大。在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以及实际工作中发现,优等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焦虑、烦躁、孤独、脆弱、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因此,探讨高校优等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对大学优等生的全面成长,落实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