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淘宝体原自网店客服,他们称客户为"亲",以"亲"字的频繁使用为关键词。文章为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淘宝体"亲"字进行研究,提出了淘宝体中"亲"字背后的语言学现象,即语义广义化、称谓泛化、社会语用功能。认为恰当的运用称呼语"亲"会拉近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不分语境的滥用和推而广之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崇尚谦虚知礼、卑己尊人,把礼貌看成是道德修养问题而非简单的交际策略.因此,中国人在会话交际时会不惜牺牲"真实"而保全"礼貌".根据汉语言文化有关礼貌的源与流,顾曰国总结了以贬己尊人为第一准则的中国式礼貌原则.基于这种礼貌原则,从语用学角度浅谈了中国人会话中的"言不由衷"现象.  相似文献   

3.
礼貌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礼貌系统在任何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系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礼貌系统包含的内容十分宽泛,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它包含了所有的礼貌用语。礼貌用语范围相当丰富,有的专用于称谓,有的专用于寒暄,但仅从礼貌这一特殊角度切入,则可分为尊称和谦称两大类,尊称和谦称构成了礼貌称谓系统的全部内容。本文仅就中西(英语)尊称系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晓云 《现代语文》2014,(4):127-128
汉语中称谓的选择涉及很多社会文化因素。有些称谓在使用时被人们有选择地改称,以表示对被称呼者的尊重和亲近。方言中用"哥"称呼同辈年长的女性,这是称谓词口语色彩浓郁、指称范围扩大的语言发展自身因素,也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从尊从亲称呼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邵军 《山东教育》2012,(9):59-60
所谓"孝德",就是尊祖爱亲的美德。幼儿期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是非观念开始形成的时期,此时对孩子进行孝德教育,让他们懂得爱父母、尊师长,学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以敬谦称谓为主的社交指示语在言语交际中占有极大比重,帮助说话人更好地达到"以言行事"的目的,从而使礼貌最大化,体现了中国儒学思想"卑己尊人"的传统价值观。Langacker(2002)认为,语用学中规约性的成分,例如指示语,应视作语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认知语法的情境植入理论(Grounding)出发,敬谦称谓的选择是基于说话人对同一场景的不同识解(construal)的,体现了说话人以自己为参照点,对言谈双方心理距离的概念化过程。心理距离极大地影响了说话人对社交指示语的选择,从而体现了礼貌程度的增减。  相似文献   

7.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礼貌传达的是交际中的人际意义,体现了交际中的关系,是任何交际者不可忽视的内容。礼貌研究有助于我们认知和掌握礼貌行为,也有助于交际者有意识地利用好礼貌这一语用资源,增进交际效果,达成交际目标。前人大多借助Leech的礼貌原则开展研究,鲜有从认知视角来考察中国传统礼貌的。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礼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上下"空间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红楼梦》中传统礼貌现象的语料来阐释《红楼梦》中的"礼"。  相似文献   

8.
英汉模糊语礼貌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和汉语中使用模糊语实现礼貌功能表达方式的异同在于英语侧重于以达到求同效果来表示礼貌,遵守赞同和同情原则;汉语则用"尊人贬己"以求礼貌,偏重于赞扬和谦虚原则.造成这些差异的理论依据是英汉两种语言社团的特定文化和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
古人称谓中,有一表示尊称的“下”字系列,包括足下、陛下、殿下、阁下、门下、麾下、节下、毂下等多种称谓.《 汉书·高帝纪》唐颜师古注引东汉应劭“因卑以达尊”之语,指出了这类称谓的共同特点.所谓“因卑达尊”指在古人的谈话或信函中,地位低者与地位高者交际,不便直呼对方名号,而以称呼其属下的方式指代.经由其属下将语意上达于地位高者.这个“下”字系列的诸多称谓,适用于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本文试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10.
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为了实现达成商务合作的目的,需要遵循礼貌原则,采取尊他性、肯定性、语适性等策略技巧.  相似文献   

11.
借用韦努蒂的"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分析汉礼貌称谓的英译,说明归化翻译策略与文化失真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保留源语文化风貌,译者在"文化层面"上应力求最大限度的异化,并要以忠实地向外国读者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礼貌研究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对外语教学提出的新问题。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保留面子经常需要札貌地使用语言,以维护双方良好的人际关系。否定结构有时则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以语用的观点从普通否定、含义否定和转移否定三个方面探讨礼貌问题及礼貌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普通否定  相似文献   

13.
把握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试论“五段两线三解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五段两线三解放"是语言学发展史的总脉络,所谓"五段"是指"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和"交叉语言学";所谓"两线"是指贯穿语言学史的"参差论"与"整齐论"的斗争;所谓"三解放"是指以"历史比较语言学"、"索绪尔"、"社会语言学"为代表的三次突破性进展。"五段两线三解放"是"点"、"线"、"面"三结合研究语言学史的有效框架,它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古代人们对佛门弟子的称谓,常见的有下面几种:法师:是对精通经典理论并能讲解佛法者的尊称。一般也用为对佛教僧人礼貌上的称呼。长老:用以称呼年老德尊的僧人。住持或方丈:指个寺院中的主持者。有时也尊称他们为长老。居土:指在家信佛的人。僧侣或僧人:指出家修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谦敬语是表示谦逊或敬称对方的用语,它包括谦敬副词和表谦敬称谓的名词或形容词等。《礼记·曲礼》:“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达“自卑”的用语即表谦语,表示“尊人”的用语即是表敬语。我们合称为谦敬语。谦敬语是我们古代汉语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说话时。常常要用谦敬语来辅助表达语意。语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社会语言学定量研究语言变异的经典方法,通过收集大量的语料,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自由市场小商贩和商场营业员这个特定群体内部在称谓用语、交际模式以及由性别而引起的礼貌用语方面的差异,以揭示这个特定群体存在的语言的内部变异。  相似文献   

18.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共有现象。礼貌不仅是伦理学的研究范畴,也是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研究课题。中外语言学提出各种礼貌原则以解释语言中的礼貌现象。本试图比较各种礼貌原则,说明礼貌言语的表达方式,并对比分析中西化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19.
礼貌在交际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紧密相关。作为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相关领域中的重要议题,礼貌研究经历了研究范式的变化。针对第二波礼貌研究缺少能将各种颇具价值的观点融合于一体的理论框架,KádárHaugh(2013)提出了礼貌实践观。该理论以"社会实践""时间"与"社会空间"为核心概念,首次将礼貌界定为一种评价性社会实践,为多视角理解礼貌提供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分析框架,代表礼貌研究的最新发展成果。本文在诠释礼貌实践观的基础上,探讨该理论与其他经典礼貌理论之间的异同以及不足,并对未来礼貌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礼貌是东西方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传统上礼貌被看作一种风俗,一种社会现象.关于礼貌的解释,当前最流行的是Brown&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它成功地解释了交际中双方采用礼貌的原因.但是面子保全论也有自己的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应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礼貌现象.关联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一个新的语言学研究流派,它强调人类认知能力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为礼貌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从而推动了礼貌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