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走进“对话”的阅读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阅读质量呢?笔者就此做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讨。一、生动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精心设计导读,激发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营造阅读教学的情趣。如在导读《我要的是葫芦》课文时,我先要学生用课文中“细长的葫芦藤”、“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归因可以有很多条,但不可轻视的一个问题是传统阅读教学偏重于告诉学生去努力弄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而严重忽略了启迪学生“我想对课文说什么”,导致在阅读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缺失,学生只是接受课文的“容器”,阅读教学未能真正落实在“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也就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学生明白“课文对我说什么”,更要激发“我想对课文说什么”。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等,都在呼唤学生在阅读…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作为基础的。现代对话理论主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互动、合作的交流对话。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拓展学生主体的思维创造和探究兴趣,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对话空间,并通过生本对话寻求一种读者对文本的填充和期待。一、主体阅读观的形成传统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念要一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统一于教师主观的解读结果以及对课文的划分和概括中;教师通过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4.
所谓“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前由阅读经验、生活经历、认识水平、阅读兴趣等所形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这些因素化合成一种机制,一种期待,一种希冀,一种欲望,一种对文本内涵的探究方向与判断尺度,也是一种语感的图示。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和“期待视野”相对应,文本里蕴含着很多等待开掘的“召唤结构”。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往往以“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多层面、开放性的空框结构。这种空框结构热情地召唤着学生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召唤着学生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其不同的期待视野影响着各自对文本的感知方式和结果,阅读理解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课文的意义应该是从课文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中生成的。而“补白”则是促进“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走向同化和融合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它使阅读更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课堂更精彩。一、促进理解“课文的‘召唤结构’要求学生在语文感知过程中,不仅要调动原有的语感图式或经验世界,还要展开想像的翅膀,调动、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想像、去补充、去创造,以产生课文的意义。”(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阅读理解是...  相似文献   

5.
“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能否深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一、在期待中投入案例:《我的外公》师:用“我的外公”说一句话。生:我的外公很爱读书。生:我的外公学问很大。师: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生: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外公为什么能有满肚子学问?师:你想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吗?请你继续认…  相似文献   

6.
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读通课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倾听”的丧失缘于对“对话”的误会 研究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引进的“对话理论”,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前者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便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而合适的对话与交流,有“倾听”与“言说”两个侧面。“倾听”既是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包括“倾听”自己(读者)的言说,作品的意义便产生于两种“言说”的融合。在这里,需要辨明几个概念。其一是“倾听”。它包含阅读文本和从文本获得自己(读者)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绝非学生被动地听别人“读”课文。其二是“言说”。阅读行为产生便是言说,这里既有文本作者对读者的言说,又有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言说”,这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所以《标准》倡导“个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话”是小语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要改变几十年来传统机械的教学模式,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崇尚“对话”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何让“对话”起到更大作用呢?一、个性研读:与文本对话“与文本对话”已经不是什么新词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它实现的方式——“个性研读”,即倡导个性化读书,这是实现与文本对话的最佳路径。我们知道,即使读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感受到的东西可能不同,这是因为不同读者的知识和阅历不同、阅读习惯和侧重不同,造成了阅读感受上的差异。提倡个性研读,就是希望让学生的阅读克服以往的走马观…  相似文献   

9.
《负荆请罪》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个历史小话剧,以剧本的形式编排。课文编排了两幕剧,每幕剧都按剧情发展进行记叙。学习阅读剧本,理解剧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品味,感受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一、浏览课文———建立阅读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解读文本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解读文本的前提和条件。本文采取的做法:其一,结合课题。让学生读课文题目,思考如:“‘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课文会写什么样的一个故事?”等问题。其二,结合课文。隐去课文里小括号内表情、动作的提示内容,出示其他…  相似文献   

10.
读解课文,可以朗读,也可默读、速读,用对话的方式不过是课文读解的方式之一。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倡导让学生自己去“倾听”,维护学生读者在教学中的“言说”权。课标要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从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近三年的观察走访看,绝大多数教师都重视在课堂上“对话”,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体化的行为,静态的文本所负载的意义只有通过阅读主体的潜心内化,也就是读者同文本的对话,其意义才会显现,阅读的过程是“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当然,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对话的结果必然也是相异的。而作为教学,又有其特殊性,同一时空状态数十人共同活动着,这就有了多向对话的特质,他人的认识必然能够带动自己的思维。如何展开对话?怎样达成对话的高质?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会给我们有益的启迪。所谓期待视…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化阅读",必须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人本对话,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三维互动的过程,可见"人本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核心。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突出"人本对话",强化师本对话、生本对话。1.师本对话是前提阅读教学,开始于教师与"文本"教材之间的对话。接触一篇新课文,教师首先是一名读者,要揣摩作者的旨意,要解读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反思中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延伸,让阅读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在自我提问中反思,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按照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思考“,我理解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我读懂了哪些内容”“,我找出了不懂的词、句、段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一、与课题对话,形成阅读期待
  如果我们在上课伊始就吸引学生,让他们充满对话的欲望,充满兴趣地对话,他们就会主动地投入、主动地探究,必将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中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课文叙述了一个男孩对残疾弟弟真挚的爱的故事,文章构思奇特,情节曲折生动。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以及阅读教学的要求,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  相似文献   

16.
有效的对话能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激活阅读思维,丰富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创新“对话”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更精彩。文章从抓住教材特点,创设有价值的对话情境;抓住学生发言,创设有争论的对话情境;抓住阅读期待,创设有效的对话情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视域融合的策略,可以帮助思维和逻辑能力都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先建立起一个心理基础,而后再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和对话讨论中,理解语文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一、有效对话平台的建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视域融合",即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拥有一定的期待心理,通过视觉、听觉和对话交流将其进行某种结合,再经由教师的引导进行组织教学。其本质就是通过阅读、对话、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阅读教学不是先生讲学生听,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是一种对话活动。让语文阅读走向“对话”,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的学习是有情感、有生命的。首先,我们的课文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塑造一定形象的。我们阅读一篇课文,最直接感受到的、最记忆犹新的总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形象。因此,我认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以及对课文人文魅力的向往也都是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些对话之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它是其他对话的根本。教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特级教师薛法根有一句精辟的话让我深受启发:教师在学生和课文之间,应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红娘”,而不是做令学生讨厌的“第三者”。怎样扮演这个“红娘”呢?下面以《丑小鸭》为例,撷取几个片段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