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寺传奇公元前486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他的弟子用香木焚烧了他的遗体,待大火熄灭,人们在灰烬中惊奇地发现了许多圆珠一样的结晶体,还有一节手指骨、四粒牙齿及一块头盖骨等,这便是被称之为“舍利”的佛祖遗骨。从此,舍利被视为佛门圣物,古印度各地为此建起多处佛塔将其收藏。  相似文献   

2.
遇见菩提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它的样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细细的主茎上互生着几十片绿叶,无花,亦无果。不普通的,是它的身世。它来自印度,它的母亲是当年释迦牟尼在树下坐化涅槃的那株。2015年春末,它辞别母亲和故土,接受了特殊的宗教仪式后,和印度总理莫迪一道飞越千山万水,抵达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雁塔脚下,唐代高僧玄奘曾经藏经、习经的大慈恩寺里,莫迪双手捧着它,当着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面,将其郑重地赠予大慈恩寺。  相似文献   

3.
佛身(buddhakaya) 佛教术语。原指释迦牟尼之生身。释迦人灭后,其弟子们认为佛陀的特质不止在于“觉悟”,还应具备多种理想的品质,遂以佛陀能证能显诸法实相之智和所显所证的法理及其所修福德等为佛身;亦有以佛陀所说教法和所制律仪称为佛身。佛身理论的实质是如何评价成佛的意义。历史上的释遵牟尼成佛之后,同样要人灭,其成佛的意义何在?在小乘佛典中提出肉身灭、法身不灭的说法。所谓法身,指缘起的法则。《中阿含经》卷七称:“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缘起的法则,是法尔道理,  相似文献   

4.
高关中 《百科知识》2013,(17):54-56
佛教圣地蓝毗尼位于尼泊尔,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陀诞生蓝毗尼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姓乔答摩,因其父为释迦族,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佛陀是他的另一个称号,意思是"觉者";此外释迦牟尼还有"如来"等多种称号。有关释迦牟尼的生年,由于古印度典籍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有多种说法:北传佛教根  相似文献   

5.
寻找共工城     
科苑 《金秋科苑》2009,(1):55-57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5,(1):39-39
在中国科学院等的支持下,“中国北方古玻璃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新疆拜城克孜尔墓地出土的一批西周至春秋时期(公元前1100—前800年)的古玻璃。经认定,这些古玻璃是目前中国出土并经过科学检测的最早期的玻璃。因此,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比传统上认为的  相似文献   

7.
寻找共工城     
北京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么说是因为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可最近有一位专家却说“先有共工城,后有北京城。”这共工城是什么?它又在哪里?难道它比潭柘寺的历史还要悠久?又为什么跟北京的建城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宝光显现 峨眉山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峨眉山的金顶则是人们“朝圣”的必到之处。相传在金顶峰上可以看到宝光闪耀。金顶峰海拔3077米,经常是祥云霭霭,彩雾纷纷,据传这里是普贤真人修行成佛之地,在早晨或傍晚,时常会遇到佛祖显身,在人眼前出现暗影,并且四周瑞气升腾,彩光环绕。这一奇景引得许多善男信女来此朝佛,络绎不绝,而且有些虔诚的信徒竟跳崖欲随佛而云,以至在金顶舍身跳崖的人不计其数。宝光并不是峨眉山独有的景观,在黄山、泰山、庐山,还有德国的哈尔兹山布劳峰上、法国和瑞士之间的汝拉山脉上,也常常出现类似的宝光。“宝光”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佛祖就是自己其实,被当作佛祖显身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子。道理很简单,人在太阳光一定角度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其他建筑物上会形成阴影,人动影动。如果人站在高山上,背后有阳光斜射过来,而人的前面又有浓密的云雾,那么阳光就会把人投影到前面的云层或雾层形成的屏风上。看来,山顶佛祖的圣影其实就是自己。“佛祖”圣影后的彩色光环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4~0.76微米之间,当障碍物或孔隙小于光波波长或与之差不多时,照射过来的光便会发生衍射现象。这时,阳光被分解为好几种彩色...  相似文献   

9.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3,(5):121-122
核心提示:在所有的水果中,香蕉有着最“神秘”的色彩。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正是因为吃了它,才获得了无穷的智慧,因此,香蕉被赋予“智慧之果”的美称。 香蕉素来有“快乐水果”之称,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最符合营养标准又能为人脸上增添笑容的水果是香蕉。它所含有的泛酸等成分,是人体的“开心激素”,能减轻心理压力,排解紧张,提高注意力,解除忧郁,令人快乐开心。现代研究发现,常吃香蕉更能预防12种常见病。  相似文献   

10.
(舟古)艚又名“棚”、“敲(舟古)”,這種漁船,是華南特有的生產工具,就華南亦僅粵中和潮汕兩區才有這種漁船(粤中叫“棚”,潮汕叫“敲(舟古)”),粤中與潮汕共有卅五艚“(舟古)艚”(廣東漁民叫一队为一艚)。每艚(一个生產單位)(舟古)艚有(舟古)船三十至四十艘不等,船型大小亦各地不一,在這三十多艘(舟古)船中,有兩艘特别大的叫“(舟古)公”“(舟古)母”,是指揮整個生產单位活動的指揮船,其它都叫“(舟古)艇”,在这些(舟古)艇中,其中亦有二艘(舟古)艇是協助(舟古)公(舟古)母指揮的(叫才富艇)。每艘(舟古)艇的船頭上,都有一塊鋸成二爿的横板,作業時漁工持梏棰敲擊此板發聲,震騖魚羣,將魚羣趕入網中,故此得名“敲(舟古)”。一艚(舟古)艚的作業人數有一百五十人至一百七十人,在(舟古)公,(舟古)母船上各有廿人,其他(舟古)艇四人至六人。(舟古)艚是一種規模龐大的集體生產,好似一個工廠一樣,如果在生產管理上没有嚴格的分工和生產紀律,幾乎是無法進行生產。過去(舟古)艚的生產紀律是依靠封建勢力來维持的,有“(舟古)令如軍令”之稱,解放後漁工覺悟提高,成为自動自覺地遵守嚴格的生產紀律。出海作業由(舟古)公上的“長年”((舟古)艚生產的最  相似文献   

11.
昔时佛祖拈花示众,惟迦叶微笑,既而成佛,步往极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典故道出圣人境界之伟、之妙,让黎民苍生拜服敬畏,让后世参禅者品味。但佛典终究只是典故。现实生活中能够从一芽一叶中大彻大悟完成精神上升华的人能有多少?更多的是那些脚踏实地,用手中的枝、芽、叶种出参天大树,收获富饶果实的先驱。  相似文献   

12.
树中有锦书     
贝多罗树的树叶不但能当信封,而且可以写信。 我国云南地区植有贝多罗树。傣族人民用贝叶刻写佛经,将其视为“修功德”和“祈福”的方式。 “贝叶经”源自古代印度.在造纸术传入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就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字传承和文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用竹木简牍,埃及人用纸草,两河流域用泥版,印度人用贝叶。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的经文都是写在贝叶上的。  相似文献   

13.
《百科知识》2007,(1X):56-57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予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得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作宗教了。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道,指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有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相似文献   

14.
魏道儒 《百科知识》2009,(11):54-56
唐代初年,有一位名叫那提的印度僧人,游历了古印度各地和南亚、东南亚诸国之后,来到中国。看到唐朝的佛教盛况,那提说:“脂那东国(指中国),盛传大乘,佛法崇盛,瞻洲称最”。“瞻洲”即“南瞻部洲”,也译作“阎浮提”,泛指当时已知世界的所有地方。那提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大乘佛教的兴旺发达,在隋唐时期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5.
趣说口香糖     
瑞语 《百科知识》2007,(10X):44-44
口香糖因其能够“口中留香”而成为糖果业中销售最为可观的产品之一。而且口香糖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糖果之一。考古学家发现,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有嚼“树胶”——最原始的“口香糖”——的习惯。比如,古希腊的妇女喜欢从乳香树上采集树胶状的物质,用以清洁牙齿;古印度人通过咀嚼一种蜂蜜和树胶的混合物来去除口腔异味;中美洲的玛雅人则爱嚼糖胶树胶。据报道,考古人员不久前在芬兰发现一块迄今最古老的“口香糖”,距今超过5000年,上面甚至还留有牙印。这块“口香糖”由白桦树皮反复烧制而成柔软状,其中还含有杀菌物质。  相似文献   

16.
科苑集粹     
曾有颗恒星与 “自杀树”可杀人于无形 我们太阳“交换礼物” 法国和印度科学家指出,一种生长在印度 天文学家最近在太阳系的“后院”发现了一 西南部地区的植物,其果实带有剧毒,这种果个非常珍贵的宝藏:太阳系中某些天体,或许是 实经常被  相似文献   

17.
植物"砝码"     
在古印度的诸多奇迹中有一种生产"魔豆"的"成功树",如果敲击它的果壳,它就像普通豆荚的果实一样,会裂成两半.在神话传说中,只有在其中能发现12只大象形状的豆子才是"魔豆",魔豆的拥有者可以许12个愿(一只大象一个心愿),它们必将得到应验.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     
冯倩 《百科知识》2010,(4):52-52
福建柏(Fokicnia hodginsii)又名建柏、滇柏,古亦称栝树、椤木,为柏科福建柏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古老残遗植物、福建省的“植物名片”。  相似文献   

19.
“哈拉哈塘地区岩溶地貌特征及岩溶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科技项目,隶属于“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项目,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4-004)课题。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完成,起止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主要完成人有梁彬、张庆玉、淡永、曹建文、刘月红、李景瑞、郝彦珍等。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自下古生代沉积以来,经历了沉积成岩(O1)-溶蚀破坏(O2-S1)-溶蚀充填(S)等漫长的多期岩溶地质作用,致使岩溶形态多种多样、大小多变、组构复杂。该研究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观念出发,运用岩溶动力系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岩溶形态成因组合分析等新理论方法,在古地质、古构造、古地形、古水文地质条件恢复以及岩溶环境标志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古岩溶缝洞系统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影响控制因素,恢复了不同岩溶期次水动力条件与古岩溶地貌形态,建立了不同地貌单元与水动力条件下的古岩溶发育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安培德卡尔(1891-1956)是印度最伟大的贱民领袖、“印度宪法之父”和佛教改革家.他开辟了印度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而被称为“印度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