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余音 《文教资料》2014,(20):33-35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和认知机制,在语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概念隐喻是指人类将自己在某一领域(原始域)的经验事实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和复杂的领域(目标域)概念事实或经历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以中美领导人在被访问国高校发表的公共演讲这一特殊但有代表性的政治语篇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选取语料共六篇,总结和归纳中美领导人演讲词在概念隐喻上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  相似文献   

2.
许洁 《考试周刊》2009,(45):38-39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隐喻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修辞)现象,而是人类心智发展的结果,即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本文选取了《围城》中的爱情隐喻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兼对比分析英文译本中的爱情隐喻,揭示了隐喻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拟人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拟人隐喻既存在共性,也有差异。对英汉拟人隐喻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加深对英汉语中的拟人隐喻的理解和使用,对拟人隐喻的英汉互译也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和转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和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隐喻涉及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关系,而转喻一般涉及同一个概念域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其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隐喻和转喻产生的认知理据,对突显性在隐喻和转喻思维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所讲的教学隐喻指“教学是什么”,这是对教学隐喻狭义的理解。本文中的教学隐喻是指人们在表达“教学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这样,隐喻的思维方式就是类比联想,隐喻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因此,以上所述的比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在本质上都具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6.
拟人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经验之中。从概念隐喻理论来看,拟人是一种最基本的本体性隐喻,是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结果。从事件域认知模型来看,拟人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行为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也可以把人这一源域中的事体要素映射到非人实体的目的域上。这种映射是单向的,即只能由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在由人的源域向非人实体的目的域映射的过程中,被映射的行为要素或事体要素得到了突显。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和一种述谓现象,隐喻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的本质实际上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形式,是一个概念域对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和一种述谓现象,隐喻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双关既是修辞,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选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双关,运用隐喻认知理论,从语音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一词多义的角度对其双关的认知特点进行考察,认为剧中语音双关的理解是基于双关词语的语音相似性而产生的"跨域映射"过程,语义双关的理解是听众或读者心理空间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手段.它具有修辞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在教学中运用隐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本文通过对隐喻及其功能的分析,重点阐述了隐喻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隐喻学的发展,隐喻不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更重要的是被看成是一种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本文就概念隐喻的生成、特点、分类、功能及其与文化背景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隐喻经常被人们认为是修辞概念,事实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大量使用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思维重要的认知手段。本文试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特点和概念隐喻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工具。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通过对英汉动物词语隐喻的对比分析,揭示东西方文化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貂蝉的隐喻     
隐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事实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从而更好地理解陌生事物。从隐喻的本质入手,根据隐喻概念,分析和探究动物貂和蝉以及四大美人之一的人物貂蝉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建构起隐喻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作为一个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源域)部分映射于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上,目标域因为源域而得到部分地理解。隐喻是诗歌的灵魂,和诗歌同质。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著名小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对比分析英诗文本,可从诗人的认知层面更深层次地体会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和诗歌本身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日常交谈和文学作品中一重普遍的现象。传统上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隐喻本身是作为添加在语言之上的装饰而存在的,因此隐喻在修辞学中的功能要服从于修辞的总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不但有修辞功能,还具有语言学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本文拟以张爱玲《传奇》中出现的隐喻为例,从隐喻功能的角度对其加以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以莱柯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唐诗《琵琶行》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证明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隐喻性的。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文章依据Lakoff与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袁行霈的《论语》为语料,采用描写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书中以“人”为目标域的隐喻特点进行分类,归纳出人是植物,人是动物和人是无生命物体三类隐喻。通过详细解析其中的源域、目标域和概念隐喻映射,挖掘隐喻的内涵和运作机制。从隐喻这一新视角体会孔子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理解孔子及儒家学派的伦理思想、价值观念和教育原则,为传承文化经典,弘扬中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奠定基础。同时,验证了概念隐喻理论的普适性,对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其他中国经典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宜宾学院学报》2009,9(8):104-107
隐喻是从“始发域”(sourced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它被视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作为认知性语言结构方式,隐喻可以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学说来理解和解释。隐喻性话语可能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些准则,但它传达了会话含意。在人们解析隐喻时,运用类比方法推理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隐喻是联系具体概念域和抽象概念域的手段,因而它是驱动语法化进程最主要的认知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