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有不少习语明显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民族形式。从总体上看,英汉习语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方面,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在翻译时,对应关系的习语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半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的习语,应该首先弄清它们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
于洁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3):97-100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 ,它们在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时 ,存在三种对应情况 :英汉无差异现象 (形象相同、比喻意义相同 ) ,差异现象或一般差异 (形象相同或相似 ,比喻意义不同 ) ,迥异现象 (形象不同、比喻意义不同 )。本文拟从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含意理论角度 ,论述习语语用效果等值的实质 ;提出确保语用效果对等的翻译是习语翻译的重要原则。并根据英语习语的以上三种对应情况探讨在英语习语翻译实践中实现语用效果对等行之有效的变通手段 ,以求在忠实传达英汉语用效果对等的同时 ,努力再现英语习语的风格和形式。  相似文献   

3.
杨万菊  龚静 《海外英语》2012,(23):10-12
习语意义的生成至少有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修辞使习语语义表达更为恰当,更易于理解,理解更为准确。英汉对等习语(语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英汉习语)的修辞手法与生成习语意义的认知机制之间存在着联系:与概念转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夸张、借代修辞;与概念隐喻认知机制相关的习语常用比喻、比拟和通感修辞。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和核心,因而也是折射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英汉习语由于渊源不同,语义关系也就各异:基本对等、半对等和不对等.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习语翻译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词组,从英汉习语的表现语义和文化特征看,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半对应关系、非对应关系,相应地可采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翻译法进行互译.这可帮助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正确把握和使用习语。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就语义、用法和文化特征而言其对应关系发为三类:全对应或基本对应、半对应、 非对应。第一类习语可直译,另外两类习语须弄清他们的内涵、文化意义,再根据上下文意 译。此外对翻译中的“陷阱”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同一植物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或完全不同的联想意义。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这影响了人们对于不同语言中含有植物词的习语的理解。对比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时,可采用直译法,“替换”翻译法,意译法等,并注意理解习语中植物的表层意思以及其深层含义。只有有效地传递习语的文化信息,译文才能不失原有韵味,又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举例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指出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四种关系,即:习语的偶合(对应关系)、习语的平行(半对应关系)、习语的空缺、习语的冲突(不对应)。两种语言的习语存在相似之处和文化差异,学习者应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举例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指出英汉习语之间存在着四种关系,即:习语的偶合(对应关系)、习语的平行(半对应关系)、习语的空缺、习语的冲突(不对应).两种语言的习语存在相似之处和文化差异,学习者应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谭鉴琴 《海外英语》2012,(6):196-197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颜色词不能完全对应。颜色词的这种差异在分别以英汉两种语言为母语的人群之间容易产生交流的困难。虽然全世界所有人感知世界的方式都非常相似,但文化差异导致对颜色范畴化的不同,从而产生颜色词在两种语言中不对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作出的公正裁决,是人民大众意志的选择,也是共产党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8.
改善师德问题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师能"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但教师的师德问题行为却愈显突出。弱化一点"刚性",激励"内发"力量,关注教师的自我改善和发展,是当前教师师德教育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绝非苏联强行移植和"人为的早产",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速了建党的历程;二是纯洁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院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显示,社会因素、企业因素、专业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都一定程度影响着学生的就业。针对与此,本文提出了培养"一专多能"、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重视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