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承办一次大型的市级教研活动,杨老师需要上一节计算课。和杨喜梅老师一起研讨这节课的过程很有意思。最初我们看到人教版教材上这个内容的时候,大家设想这很可能会是一节比较枯燥的计算课。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杨老师不怎么担心,她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用竖式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没有学过,  相似文献   

2.
“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册的一节内容,它作为立体图形的一节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以后教学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对于认识立方体图形已经有了方法上的基础。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通过三个层面的活动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3.
张宏政老师按复习课的“五性”(重复性、概括性、系统性、综合性、反思性)特点,学习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发现式复习课设计模式,展示了一节复习课教学,初看本课例,感觉不错,内容设计完整,学生活动充分,似乎就是一节“完美”的展示课.但深入研究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张宏政老师是借鉴符永平老师的复习课模式上的这节课,所以有必要对两人...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小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上,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给学生创造和谐的英语环境。一、亲切问候,拉近师生距离亲切的话儿暖人心。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一声“Class begins!”将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课下兴奋的状态中,从上节课的情绪中引入到英语课堂中。随后,教师热情地问候学生:“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Glad to meetyou again.How are you today?”或者:“Hello,every…  相似文献   

5.
讲授的必要     
有一次,听一节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刚开学不久的历史课,教师一上来就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讨论、竞赛等各种活动,很是热闹。然而,在这节课上,教师没有给学生什么新的信息,没有讲述任何新的历史知识。课后,我对任课教师说,历史课这样上完全可以,但在学生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这样来教历史,课堂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堂堂课这样上,就不可以了,因为若是教师完全不讲新知识,学生所有的活动都难以再开展。  相似文献   

6.
张林 《物理教师》2000,21(4):12-12
现行物理教材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光的本性”中的第一节“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是较难教的一节内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几条:(1)本节内容基本上是叙述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发展史,没有练习量,课堂时间显得多了,出现“没事干”的现象.(2)有些教师不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认为各类考试根本不会考查这些内容,因此上课时照本宣科,上不出新意,从而心理上惧怕上这节课.(3)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不足,甚至把本节课当作是听历史故事,弄不清楚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对本节课的处理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7.
近来,我下校上一节研讨课,内容是人教版第九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剪拼、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一领域教学的要求,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练习是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追求质量,务必在“优化”上着力,让学生对练习感兴趣,学得轻松有效。设置在课内限时完成的练习题。课堂上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课内)完成。这样,既可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根据遗忘规律设置。在讲完一节课时,教师就针对上课的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得以巩固所学内容。在上完第二节课时,教师除了布置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习题,还要适当布置与上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或从新角度布置用今天所学知识解答上节…  相似文献   

9.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刺激物的特点引起的。这个特点既可以造成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也可利用它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尽量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一、课前热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一开始,小学生的兴奋点往往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将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上,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课前的热身活动(warm-up)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爱唱、爱跳、爱说、爱玩游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听命令做动作,念英语小诗,唱英语歌曲,…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写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我首先是在习作指导课上加入了活动,然后把活动的内容作为写作材料让学生作文,最后是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上得最多的是习作指导课"鸡蛋浮起来了",这节课是以做科学小实验"鸡蛋浮起来了"为主要内容来指导学生写作。虽然写作的内容看似单一,写出来的文章却  相似文献   

11.
活动背景: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的一大突破口,它打破了课内外界限、校内外疆域,其内涵丰富,教学内容广泛,教学场地不定,教学设计多样,教学方式灵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前不久,在一次研讨会上观摩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玩旋转拉盘提有趣问题》。这是一节五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其主题是“玩旋转拉盘”,这节课的前身是一节手工劳技课,是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旋转拉盘,如何玩旋转拉盘。  相似文献   

12.
陈景生 《福建教育》2005,(7A):49-50
在一次全省的科学教学培训活动中,我代表厦门市在现场上了观摩课《鹌鹑蛋浮起来的秘密》(苏教版三下教材)。本节课比较突出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特点,受到与会老师的充分肯定。这节课教材意图是让学生探究“水中加盐加大水浮力”的问题。由于学生平时对于“盐水能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太熟悉了,学生求知欲不高,学生被迫接受的活动探究徒具形式。通过反思,我决定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突破口,改变原有教材的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内容是“电话费的计算”。一节普普通通的数学课,却蕴含了一个极其深刻的道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也才真正体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有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谈谈微课     
微课即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微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左右。微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教师在讲台上把预设好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教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课中可以节省下来。  相似文献   

15.
刘艳梅 《现代教学》2004,(12):16-17
这节课可以作为一节整合课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处于活动状态,观察、记录、交流、反馈,直到最后形成主题网站,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初步了解和体验了科学观测的过程。整个课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学生的活动过程,网络和计算机没有单独地跳出来,却在学生的活动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6.
请你听我说     
【活动背景】这节课是人际交往主题下的一节内容,聚焦于倾听,面向的是小学高段学生。最初想设计这节课的原因是自己在上心理课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爱表达,但是不爱倾听。在其他同学发言的时候总是喜欢接话、打断别人,或者干脆不听做自己的事情。平时,学生们之间玩耍的时候,人人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甚至等不及别人把话说完就开始讲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叶用 《广东教育》2006,(6):24-24
上《品德与生活》的老师请假了,他与我调了课。我无意中看到他办公桌上圈着的课题是“夸夸我的同桌”主题活动。我浏览了一下内容,心一动:我来上这节课,看看自己的学生能否用认识的字写简单的留言。  相似文献   

18.
在上高中《生物》中的“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这节课时,我们发现知识点较密集,课容量较大,并且“脊髓的反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条件反射的建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是用3课时完成的,而新教材是集中在1课时完成的。如何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做了一点尝试。下面就针对这节课中的“实验”的设置谈谈我们的体会。一、“股跳反射”实验——导入新课一节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这节课我们设计了一个让每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的简易实验来导入…  相似文献   

19.
一节活动课设计张文玲配合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作业设计评比”的语文活动课。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1)教师带头参加评比设计。(2)学生个人自行设计,然后分四个小组选出代表作。(3)全班同学对代表作的内容、题型、设计的艺术性进...  相似文献   

20.
在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活动中.有位数学老师上了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完《认识图形》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拼组图形”。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这些图形后.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课例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