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从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同志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发展已由“让一部分先富起来”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并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渴望和谐的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教育界舆论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展问题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层精英,都开始关注并参与讨论这个看似与生活并不十分密切的话题。污染、失衡、贫困等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难题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的追问,实践无疑是理论发展的动力,同样,社会要健康协调地发展也需要理论的导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一个原本人们不太熟悉的名词——“科学发展观”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全新阐述,它不仅表明了我国政府对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心,也标志着党中央对发展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全面理解与深入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本刊特发表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引起各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江西教育》2005,(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五”计划.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阔步迈进。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生命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给我国教育事业带来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尤其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生命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科学发展观将帮助我们对生命教育事业如何发展作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职业》2005,(16):18-19
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郭林 《新高考》2004,(6):50-52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制度的内涵、作用,加快我国经济社会以及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怡进 《继续教育》2005,19(5):22-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这对百年树人的继续教育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六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于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宋惠敏 《职业技术》2006,(10):54-5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师生全面发展。一、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海宁的基础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天,“和谐社会”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和谐”一词也频频见诸报端杂志。应该看到,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系列命题的提出不仅反映了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了我们国家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倾向,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谐,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和境遇,为了更好的建设人本身。而作为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最高追求的教育,如何造就和谐发展之人才,  相似文献   

14.
1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高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实现高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构建和谐高校,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长军 《湖北教育》2006,(11):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应站在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和开放。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十六届三中全会还强调指出,一个国…  相似文献   

19.
孙著文 《农村教育》2006,(11):13-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教育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系统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基于此,2006年,我们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和谐校园建设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邓小平从社会和人两方面发展的阐述中,精辟地概括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发展观.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日益雄厚以及对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江泽民深化和丰富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指意当代社会的深层发展应以人为本,提升人的主体意识,提高人的各种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21世纪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