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教师教育中的专业主义与解制主义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教师教育中存在两派观点:专业主义和解制主义.专业主义者认为教师应该具有近乎完备的学科知识以及教育技能等,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培训获得职业证书.解制主义者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口才最重要,其教学技能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教师不必非要通过教育学院培训不可.这两种思想围绕如何获得优秀教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文章对两种思想进行比较,以图激发教师教育改革思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教育成效的关键之一,环顾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视为重要的教育政策。为了确保教师的专业精神与专业知能,使教师们在数十年的专业生涯中,均能拥有最佳的专业服务质量及最高的成就感,也使学生能因教师的持续成长而获致最大的教育成效,使国家的总体竞争力能因拥有优秀的人才而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评鉴及绩效评鉴已经是难以抵挡的时代潮流,中小学教师必须准备迎接"教师评鉴时代"的来临。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理论分析与哲学思考等方法,省思中小学教师评鉴之推动过程与现状,首先借鉴英国教师新专业主义的发展及其七项原则,逐一检视目前台湾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的措施,考察其适当性与有待加强处,务期将"教师专业发展评鉴"纳入法令之际,提供研究成果给决策机关作为全面推动之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至少有以下几种发展趋势.依据这些趋势可对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进行简单的判断:(1)从教师职业专业化到教师个体专业化。前者通过“强化分界、提高学历要求、建立自我管理团体”实现:后者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2)从工会主义转向专业主义。“工会主义”是通过专业组织谋求社会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从而获得专业支持的价值取向:“专业主义”是通过订立科学严格的专业标准.提高“人职”门槛.提升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美国霍姆斯小组于上世纪80年代在《明日的教师》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r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缩写为PDS)的概念,并于1990年提出PDS的六项办学原则。由此,PDS逐渐成为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也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本世纪以来,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借鉴美国PDS建设经验相继开始了相关探索与实践,但其指标体系均缺乏清晰的描述和设计。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珍国研究了2001年美国发布的PDS标准及其研制过程,他的介绍能对我们有所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加坡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运动。总体而言,新加坡教师教育改革的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加坡关于“教师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具有三种范式:“技术主义”范式、“实践主义”范式和“改造主义”范式。每一种范式都包含关于教学、学会教学和教师教育的系统主张。当前,新加坡教师教育改革趋势也主要是围绕上述方向的延续和重构。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层面教师专业标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介绍美国国家层面的教师专业标准产生与发展的背景的基础上,对美国国家层面两个具有影响力的标准:“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社会学科教师专业标准”进行了解析。最后,作者就建立我国的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取向、四种流派:基于古典专业主义的教师智识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专业主义的行为绩效取向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管理主义的人文绩效取向的胜任力本位教师教育思想;基于混合专业主义的反映行动教师教育思想.不同取向和不同流派的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于美国教师职业的知识性、自主性、伦理性、智识性和资格性分别具有不同的影响.虽然专业主义教师教育思想对美国教师的专业化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其积极影响远远不够,甚至也还经常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霍姆斯小组三个报告的推动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在美国诞生后,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具有时间短发展快、理论研究者多一线工作者少、以美国为中心遍及世界各地、理论研究多实践操作少、肯定支持多于质疑犹豫等特点。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究内容涵盖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其中既有可喜的成就,也有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王政  周全 《中学教育》2010,(12):33-36,21
20世纪80年代末期产生于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教师教育创新模式,经历了构想与实践、蓬勃发展和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三个阶段;实践证明它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候选教师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我国规范职前教师(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加强职前教师(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互动和联系以及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参与职前教师的培养方面都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循证理念逐步被推广,如何通过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促进教师循证教学成为关键议题。当前,循证教学存在一些潜在问题。这些不仅是证据使用的方法论问题,其背后是循证教学中有关证据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本文尝试从批判实在主义视角审视并拓展对于循证教学的理解,并参考医学和护理领域中的相关研究,提出一个整合了批判实在主义视角的循证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以回应这些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专业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教师专业化,形成了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职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联盟。在这些标准下,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应当主要体现在:面向地方、面向企业、工具性语言的应用和民族心理资源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教师专业特性论介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面临信息化时代,各种新教师专业特性论相继形成。弹性教师专业特性论、实践性/反思性教师专业特性论、扩展性教师专业特性论、复杂性教师专业特性论和后现代的教师专业特性论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透过这些新教师专业特性论,我们可以把握国际社会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并且可以就教师教育的应有方向作出一定的思考,即教师教育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加强其社会-道德-情感维度和重视终身学习维度。  相似文献   

13.
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理念与策略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进行以"专业化"为核心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演进过程及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与内涵,反思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宏观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教师职业专业化"概念的还模糊不清,给当前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都带来较大的影响和困难."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选择教师职业的人具备教师素质,包括以教师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明确认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涵,以利教师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本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化重要途径的必要性,可以从教师知识构成、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为使校本教师培训真正成为必要途径,必须要注意中小学与大学之间的伙伴关系、校本教师培训的制度化、校本培训效果的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专业化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教师专业化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既是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来理解: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是教师专业化的两大方面标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准备阶段、求生阶段、巩固阶段、更新阶段和成熟阶段,各阶段的发展内容和侧重点不同。教师专业化的范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能干型实践者”、“研究型实践者”和“反思型实践者”等,各范式间彼此联系、交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性等相关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发展演变的梳理,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各种诠释以及它们之间的历史转承,可以得到清晰的重构。教师专业发展是对教师专业化理路加以扬弃的选择,而教师专业性的诉求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动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开展也有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代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存在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文章主要论述代课教师的现状,分析代课教师形成和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代课教师的对策,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教师专业化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2005年教育类学术期刊主要从对教师专业化认识的新发展、教师专业化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化实现策略三个维度展开教师专业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is paper seeks to explore the empirical fit of two PLC models, using Singapore as a case. Insights emerged from documentary analyses and interviews with state-affiliated agents from the Academy of Singapore Teachers. The proposed DuFour–Fullan model, despite policy aspirations, remains largely DuFour-predominant in practice. Aspirations for a Fullan-inspired approach are evident, but still rest in the stage of conceptual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