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懿行之《尔雅义疏》系一部足以代表清代小学发展水平的力作,但对该书历来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评价,甚至有人以为此书并不足以成为一部独立的著作。本文主要通过钩稽郝氏对写作该书所作的一些准备工作和当时学者对该书的推重,以试图说明《尔雅义疏》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一部专著。有称“孔子教鲁哀公学《尔雅》”,又称“周公著《尔雅》一篇”,或言“孔子所增”,或言“子夏所益”,或言“叔孙通所补”,或言“沛郡梁文所考”,莫衷一是。其实成书可能在西汉末甚至东汉初,略晚于《毛诗》。它缀辑旧文,递相增益,非成于一人之手,周公、孔子都是依托之词。  相似文献   

3.
《智证大师请来目录》系日本天台宗智证大师圆珍所撰,著录其携归日本之佛教经疏达千卷之多。本文引述内外诸典,就其目录所载经论名称卷数,与其他经目及通行本之异同略作梳理,并间涉翻译撰著者之介绍,以为进一步研究之阶。  相似文献   

4.
在学者大家都推荐必读书目,出版商也不遗余力一版再版必读书目的时候,刀尔登却逆流而上,列出了将近50部不必读的古籍书目,其中有人们津津乐道《山海经》,家喻户晓的三国水浒西游,童叟皆知的三字经,还有堪称文学巅峰的红楼……每一本书都有足以令人不读的信服理由,说是不读,其实,看完是书,你已经读了这些不必读的书目——盖刀尔登评点深中肯綮也。  相似文献   

5.
每天不计其数的各类各色文章发表,热热闹闹,花花绿绿,倘问:新颖的有多少?厚重的有多少?达到读者期望值的有多少?可称为经典能传诸后世的又有多少?怕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6.
每天不计其数的各类各色文章发表,热热闹闹,花花绿绿,倘问:新颖的有多少?厚重的有多少?达到读者期望值的有多少?可称为经典能传诸后世的又有多少?怕就很难说了。  相似文献   

7.
晋代郭璞的《尔雅注》作为研究中国训诂学开山之作(?)《尔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入门书,历来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但是,《尔雅郭注》自问世以来,翻刻影抄,版本百出,自然难免鲁鱼亥豕、泥沙俱下。因此,研读《尔雅郭注》就不能不首先弄清其版本流传情况,择善而从。否则,诚如张之洞所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张之洞《书目答问·略例》)  相似文献   

8.
9.
《尔雅》研究,在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笔者所知,有关方面的著作大约有150种。历代学者这样重视《尔雅》研究,与《尔雅》内容所显示出的多方面价值有关。《尔雅》是一部解释古代语词的训诂专著,具有词典的功能;其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较多,具有百科的性质;它是儒家13部重要经典之一,作为语言著作在经学史上独领风骚。总而言之,《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尔雅>郑玄注问题,从清代余萧客开始,探讨的人不绝如缕,所涉及的最主要材料为<周礼注疏>引<尔雅>云"北极谓之北辰",其下引郑注云"天皇北辰耀魄宝".笔者仔细梳理诸家讨论,详细分析<周礼注疏>中的材料,认为<周礼注疏>中的材料很可能不能证明郑玄注过<尔雅>."天皇北辰耀魄宝"究属何书之注,亦无法确指,谨慎的态度当是阙疑.  相似文献   

11.
晚清黎庶昌使日,得日人高阶氏旧藏所谓室町时代覆刊《尔雅郭注》,乃就东京景刻之,后收入《古逸丛书》,世称蜀大字本(以下简称"大字本")。从现存的资料看来,说《古逸丛书》本是高阶氏旧藏本的影刊本,大有可疑。  相似文献   

12.
顾广圻刻《尔雅》的版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嘉庆顾广圻刻本<尔雅>系据明嘉靖吴元恭刻本翻刻,文字经过校改.本文通过对传世不同印本的校对后发现,顾本有初印、后印之别,文字较吴本有所校改.校改的依据是另一系统的文本.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蒋伯潜关于"<尔雅>本为<礼记>百三十一篇中之一篇或数篇"的观点值得商榷.此外,蒋伯潜对<尔雅>之评价也不甚妥当.  相似文献   

14.
在第14个"世界读书日"前后,江苏太仓图书馆在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支持下,编印了导读小杂志<尔雅>,向该馆读者、"市民讲堂"听众和太仓地方文教公务各界读书人士,以及全国图书馆界、阅读学界专家学者广泛赠阅新刊,受到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理据性研究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理据研究可以对词语的来源和结构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虽然现代语言学中的"理据"是受西方影响建立起来的,但如何从我国古代训诂学、语源学的实践中借鉴经验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尔雅》郭璞注中的理据性思考为着眼点,通过排比分析、总结归纳,对郭璞注理据的类别、方法及价值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欲明《公羊》经注之义例,舍徐疏而莫由。然徐疏又有若干缺失,有不得注意者,有举例不当者,有引证迂曲者,有但举例而无疏释者。考其缺失之由,或缘未深思明辨,或因未及分疏,或以归例不当,或是涉笔不谨,又或诸本异同而未能定夺。知徐疏之失,又知其所失之由,则由疏而注,由注而进于经传之义例,治经者庶无虚浮、孤陋之讥矣。  相似文献   

17.
《楚辞疏》的作者陆时雍,是明代末年思想比较深刻、有一定独立见解的学者和诗论家。他的《楚辞疏》论诗谈艺,多所会心,是明代楚辞学著作中有特色的注本。他的《诗镜》九十卷,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思想,是较优秀的诗歌选本;其《总论》对七子、公安派、竟陵派既有所批判,又能肯定其长处,加以吸收,从而提出以"真"、"情"、"韵"为基本要素的诗歌主张,反映了诗在内容、形式和表现上的特质,殊为难得。其《诗镜总论》丁福保收入《历代诗话续编》,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先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伍《明代卷》(袁震宇、刘明今著)将陆时雍同谢肇淛一起列专节加以论述。该书《绪论》说:  相似文献   

18.
《十三经注疏》的整理校点项目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张岂之先生主编,至2007年起陆续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清代阮元曾主持有《十三经注疏》的校勘整理,“阮刻本虽称善本,却并非无懈可击,其存在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选用底本不当。二、分卷无例。三、主事者意见不合,各执己见,势同水火,正确建议未能采纳,而致谬种流传。四、急于呈送,校对未精。  相似文献   

19.
武昌起义发生之初,在江苏省会苏州,巡抚程德全,清末状元、实业家、立宪派首领张窨向清廷递上奏疏,要求"解除亲贵内阁"、"下诏罪己"、"提前发布宪法",语气恳切而坚决。《秋夜革疏图卷》由草疏执笔者之一的杨廷栋集成。杨廷栋,字翼之,生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法政专门学校,参加第一个留学生团体"励志会",与会员  相似文献   

20.
从唐人王方庆著述的流传情况考察,其<园庭草木疏>在晚唐五代时就已经失传.<说郛>所收<园林草木疏>,实为明人从<酉阳杂俎>抄出部分内容,又增加一些泛言花草形状的文字,伪托为王方庆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